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是民建湖南省委员会直属支部之一,1990年11月1日成立,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建时期(1986.5-1990.10);第二阶段是成立初期(1990.11-1996.8);第三阶段是发展时期(1996.9-2000.3);第四阶段是壮大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几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1.筹建时期(1987.5-1990.10)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11月1日成立。1953年全院民主党派成员共18人,其中有民建会员1人,即我国采矿专家周道隆教授,1950年加入民建,1956年他又加入民盟,一直参加民盟中南矿冶学院支部的活动,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湖南省人大代表。1982年12月逝世。
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调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的余炽昌,1950年加入民建,在武汉时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1953年民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改选后任主委。1954年8月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2月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调长沙铁道学院任副院长。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委,1964年9月当选为第三届省政协常委。1976年4月逝世。
中南矿冶学院和1960年正式成立的长沙铁道学院均因民建会员人数少,在1987年前未建立过组织。
成立于1980年2月的民建湖南省委,努力恢复组织活动,发展了一大批新成员,并积极筹备成立部分基层支部。根据民建湖南省委意见,在中共中南工业大学委员会领导与指导下,1987年5月成立民建中南工业大学小组,由中南民族学院调入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的龙翔云任组长,时有会员两人。1988年12月,龙翔云介绍学校机械厂易子平、粉冶厂匡仁之、财务处胡治平,1989年4月介绍化学系汪凤珍4人加入民建组织,并一直参加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联合支部(民建湖南大学支部)的组织活动。1989年1月入会的杨吉凡,1990年8月调入中南工业大学附中工作。此时小组会员达到6人,根据民建湖南省委意见,在中共中南工业大学委员会的指导下,着手筹备建立支部。
2.成立初期(1990.11-1995.8)
1990年11月1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成立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的决定》(湘建组字[1990]第44号)文件,将龙翔云等6名会员从民建湖南大学联合支部转出,组建了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支部成立大会在校学生一舍的民主党派会议室举行。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黄人达、校党委副书记龚竹青、校党委统战部部长蓝佛新等领导到会祝贺,并作工作指导。当月20日,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黄人达主持召开了首届支部班子选举会议。26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选举支部主任、副主任的批复》(湘建组字[1990]第55号)文件,龙翔云任主任,易子平任副主任。
1991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龙翔云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支部工作由副主任易子平负责。
1995年8月,龙翔云、汪凤珍调入广西大学工作。同年易子平、匡仁之、胡治平3人相继退休,根据民建湖南省委的意见,支部工作暂时由杨吉凡负责。由于会员情况的变化,支部工作一度处于无法开展的困境。
3.发展时期(1995.9-2000.3)
针对会员人数减少实际情况,同时考虑组织发展需要,1995年10月13日,民建湖南省委主委阳忠恕与校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在会省委与校党委的领导与支持和校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与帮助下,支部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组织发展,健全支部班子上。1996年支部相继发展了潘春跃、张立红、蒋言斌、蒋美仕、彭小平5人。1997年5月14日,在民建湖南省直工委副主任李世雄、民建湖南省委组织处处长周沅江的指导下,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1997年5月26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改选的批复》(湘建组字[1997]第15号)文件,杨吉凡任支部主任,潘春跃任支部副主任。至此,完成了第二届支部班子的换届任务。新的支部班子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并将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同时派出杨吉凡、蒋言斌等骨干会员参加校外培训,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能力。
支部在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发展环境。1997年5月至2000年4月,新增了樊相如等10名会员,会员人数达到19人。根据工作需要,经请示增补支委3人,1999年5月11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增补支委的批复》(湘建组字[1999]第21号)文件,增补陈振兴、蒋言斌、彭小平为支部委员。
这一时期,支部开始进行一些社会调研,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如从1996年初开始,经过8个月的努力,支部代表民建湖南省委完成了调研课题《快速发展湖南省乡镇企业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杨吉凡为组长、蒋言斌执笔),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被收入省委统战部《1996年度湖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调查研究论文选辑》。1997年12月8日,民建湖南省委致专函给校党委,对本支部代表会省委独立完成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感谢。1998年12月,支部《对加快我省私营企业的调查与建议》(潘春跃执笔)获省委统战部全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二等奖。《湖南民建》1997年第四期以《认真组织调研,拓展基层工作局面》为题专版报道了支部开展社会调研工作的情况。1999年6月30日,由民建省委、省工商联、中南工业大学主办,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承办“面向民营企业科技成果推广洽谈会”,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熊长松、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邱冠周共同主持了洽谈会,有50多家民营企业的100多位企业家参加了洽谈会,达成了10多项科技合作意向,在全省民建系统首开一个支部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科技合作活动的先河,受到了民建湖南省委、省工商联、高校、企业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这一时期,支部工作在恢复和发展中逐步走上正轨,在会省委和湖南省统一战线的影响日益扩大。
4.壮大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1年3月23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及更换印鉴的批复》(湘建组字[2001]第11号)文件,决定将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民建中南大学支部,这也是学校唯一一个不按校区设置和管理的基层组织。
2002年9月,彭小平调入湖南大学文学院,支委会由5人变成了4人。2009年4月,支部召开了换届选举会议。12月31日,民建湖南省委下发《关于民建中南大学支部换届选举结果的批复》(湘建组字[2009]52号)文件,由杨吉凡、潘春跃、蒋言斌、蒋美仕、张广森、黄生权、周筱炜7人组成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杨吉凡任主任,潘春跃、蒋言斌、蒋美仕任副主任。这一时期,支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重点、树形象”的组织发展原则,突出“扩面提质”的工作方针,先后发展李纪兵、张广森等27名会员。主要分布在法学、医学、化学、教育学、工程学、管理学等领域,绝大部分新会员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且年轻的会员较多、工作业绩突出,还有3人为企业界代表人士,会员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更加合理,为发挥好民主党派的专家咨询和智囊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00年4月28日,在省委九所九号楼召开的全省民建中青年干部座谈会上,杨吉凡就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作了大会发言。2000年10月12日,在纪念民建在湖南建立组织50周年大会上,支部被民建湖南省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蒋言斌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2005年12月16日,在北京宁阳大酒店召开的民建中央组织建设座谈会上,作为受民建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集体代表,杨吉凡做了《认真抓好四点,奋勇争创一流》的支部工作经验介绍,受到了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等会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在全国政协礼堂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全体人员。
2006年9月20日,杨吉凡作为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的支部代表,参加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受表彰的全体人员。
2007年10月24日,民建广州市萝岗区总支一行18人专程来校,双方就基层组织发展、开展活动方面以及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两地的科技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交流。此活动得到了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周智广,民建省委宣传处副处长樊秀华,校科技处副处长唐新孝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0年10月,民建省委为纪念民建成立65周年暨民建在湘建立组织60周年,首次编辑了反映湖南民建先进人物的专辑《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湖南民建会员风采录》,该专辑的第三篇以《使命的召唤事业的追求》为题对杨吉凡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在全省民建系统进行了宣讲。
参政议政方面。支部深入开展“认真履职立新功”的系列活动,动员支部会员参加民建省委及其专委会工作,推荐优秀会员参加政协、检察院等方面工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把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参政议政抓落实的重中之重,坚持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关注市场、关注企业,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想深层次的问题,提可行性的建议,取得一系列的调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5年4月22日,支部组织成员赴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开展农村烟草种植产业与发展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维护烟农合法利益,规范烟业市场行为的建议》。
2005年,蒋言斌等承担并代表会省委完成了民建中央招标课题《危机与出路:我国自主技术、自主产品、自主品牌保护研究》。
在2006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杨吉凡撰写的《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回顾与展望》被评为优秀调研论文,并收入该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8年7月14日,杨吉凡在民建湖南省委七届六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做好政治交接的几点认识与体会》的报告。
2009年初,支部由李纪兵执笔的《参政党内部监督研究报告》,获民建中央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一等奖第四名(共10篇),首开我省民建组织在全国民建系统重点理论研究荣获一等奖的先河,民建省委因此荣获了全国统战重大理论研究课题组织奖。
2009年1月11日,在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潘春跃作大会发言,建言湖南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1年12月上旬,杨吉凡率领“新兴产业基地发展与展望”调研组赴浏阳市,对长沙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开展调研,了解该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共商产业基地发展与合作事宜。调研组由该支部6名博士生导师和10余名正副教授组成,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支持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发展。
社会服务方面。支部根据民建湖南省委的部署,一是狠抓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一批优秀稿件被会中央与会省委采用,2007年采用7篇、2008年采用11篇、2009年采用7篇、2010年采用2篇、2011年采用6篇、2012年采用11篇。有的稿件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如蒋美仕、杨吉凡、阳建国的稿件《应确保高校学术诚信》,2011年3月15日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副书记梅克保、省政协主席胡彪的批示。二是注重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调动新会员的积极性,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专项服务和科技合作。
2001年3月19日,民建中央副主席朱元成在蓉园宾馆八号楼主持召开了湖南民建社会服务工作座谈会,杨吉凡代表支部汇报了相关工作和主要做法。
2002年支部及会员为祁阳县赈灾捐款1340元,书籍88本,衣物12件,书包2个。
2003年12月15日,在中南大学科技处支持下,协助民建省委组织了40余名企业家参加中南大学第二届科技大会,加强了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民建会员企业的科技进步。民建省委副主委程不吾、中南大学副校长邱冠周等出席活动。大会期间达成合作意向24项。民建省委以《瞄准高科技领域
牵手名牌高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5年7月13日,由支部联系并协同组织的冷水江市与中南大学“产学联姻”座谈会在中南大学召开,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发展成为娄底市人民政府与中南大学的全面市校科技合作。
2005年11月,经支部推荐,省委统战部批准,樊相如、蒋言斌参加了全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大会,作了学术报告,并当选为副理事长。
2005年12月初,支部邀请学校九三学社社员李一智教授,在民建长沙市委为企业家作了一场企业管理专题讲座。
2010年8月,支部动员师生为凤凰县禾会乡小学捐赠图书近1000册,学生运动服750套;为桂东县水湾希望小学捐送图书1500册,价值13500元的体育器材,出资10万元,新建了200多平方米活动场地雨阳棚,改造部分旱厕。
2011年3月24日,会员所在学校为宁乡县老粮仓中学捐送图书3000册,捐款11500元,送去5800元的计算机1台,激光打印机1台,扩音器2台。
2001年以来,支部的部分专家坚持10年为企业服务,如潘春跃等教授为长沙和捷公司进行技术咨询,受到了企业高度称赞;黄生权等教授坚持常年深入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开展学术讲座,提供智力支持,被学员们称为“最贴心的专家”;蒋言斌带领法学院会员团队一直为企业、民族地区立法提供法律援助。
特别是扶贫助学方面,支部在民建省委的指导与支持下,形成品牌。从2003年开始,在中南大学实验中学实施了“宏远助学行动计划”,先后为54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免费高中教育,已毕业的364名宏远生,100%考入本科院校深造,到目前为止,总投资超过800万元。1998年起纳入了民建省委年度工作计划,2011年纳入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计划。这一扶贫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被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按照民建中央要求,在民建省委的领导下,支部协助武陵山区实施了“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派出优秀教师到6个“思源·教育移民”班授课,受到好评。
(二)组织建设情况与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支部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支部有会员44人(其中校外会员4人)。支部成立前有会员6人,先后发展会员40人,转入会员4人,因病去世2人(吴建辉、易子平),调出4人(龙翔云、汪凤珍、陈振兴、何瑞)。
(1)学科结构:人文社科类21人,占47.72%;理工医科类23人,占52.28%。
(2)性别结构:男性29人,占65.9%;女性15人,占34.1%。
(3)年龄结构:60岁以上5人,50至59岁的3人,40至49岁的31人,33至39岁的5人。50岁以下的占81.8%,平均年龄43.2岁。
(4)学历结构:博士24人、硕士12人,占81.8%以上。
(5)职称结构: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4人,高级职称占61.36%;博导11人、硕导16人,研究生导师占61.36%。
(6)任职情况:先后有享受厅级政治待遇的3人,处科级干部8人,企业高管3人;民建会中央专委2人、省委常委1人、省委委员2人、省委专委会委员50人次;省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常委1人,省政协委员3人、省政协常委2人,市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常委1人;省人社厅监督员1人,省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人。
2.支部建设情况
思想建设不断深入。支部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履行好党派职能、发挥好会员作用、建设好基层组织、服务好全局工作、争创一流支部”的目标,组织会员认真学习《会章》、会史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建组织的优良传统等,贯彻落实了中共与民建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通过组织学习、加强培训、实地调研、交流取经、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与方式,促进会员们保持思想上坚强、理论上坚定、行动上坚决的良好作风,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1)1999年9月,杨吉凡参加民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班学习。
(2)2000年4月,杨吉凡、蒋言斌参加为期一个月全省第六期民主党派骨干班的学习。
(3)2000年11月,杨吉凡、蒋言斌参加民建中央第二期邓小平统战理论研修班的培训。
(4)2004年4月,杨吉凡、李纪兵参加民建省委通讯员培训班。
(5)2005年6月18日,杨吉凡参加校党委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学习。
(6)2010年10月,阳建国等12名会员参加了民建省直新会员培训班。
(7)2009年5月,杨吉凡、蒋言斌、蒋美仕参加了全省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8)2012年2月29至3月27日,蒋美仕参加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教育部、总政治部6部委组织主办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获得结业证书。
(9)2012年3月26至29日,周筱炜、唐瑞仁参加在古丈县举行的全省民建会员培训班。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会省委领导、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的支持下,支部领导班子积极工作,一直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组织发展工作,重点在把握质量,深入开展“打基础、立规矩、树形象、创品牌、争一流”活动,以组织活动增强成员凝聚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活力,实现了把支部建设成为“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大作用”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组织目标,成为在校内有影响、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支部、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支部的基层组织。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支部十分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基本规程》(1997年)、《发展会员基本准则》(1998年)、《社会调查研究与课题管理手则》(1998年)、《反映社情民意主题选择与稿件报送规范》(2000年)、《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准则》(2001年)、《支部委员联系会员与会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工作细则》(2002年)、《会员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制度》(2003年)、《优秀会员评选奖励与推荐工作规则)(2005年)、《宣传与信息报送工作基本规则》(2008年)、《支部网站管理规范》(2010年)、《省委参政议政基地建设规范》(2008年)等,保证了支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本职工作不断突出。支部认真践行“同心”思想,团结引导广大会员“岗位争光、为会添彩”。在会员们共同努力下,2000年以来完成各级科研立项138项,获科技成果奖57项,科研累计经费达3163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97篇,获奖论文126篇;受到上级表彰达318人次。突出的成就有:向娟、胡慧萍分别于2007年、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张广森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高达31.75的论文,并于2012年10月被学校授予首批30名“湘雅名医”称号;汪明朴历年来发表了影响因子共计高达76.55的论文;2010年,唐瑞仁的“有机化学实验创新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汪明朴的“材料专业创新型高级工和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普通高校教改研究立项;李芝华、潘春跃、黄生权、吴建辉、蒋言斌、胡慧萍、董山民、曾荣、周筱炜等同志获中南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优秀教师称号。蒋言斌的《罗马法概论》《知识产权法》成为学校本科教学精品课程,《知识产权:原理、规则与案例》成为校研究生院重点课程,获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英德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律支撑系统》和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国家盗版犯罪及其控制研究》立项。
参政议政不断提质。参政议政一直是支部的重点工作之一,经常抓、抓经常,不断提升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力求在选题、调研、论证、形成提案和建议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符合国情和省情,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不同高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为服务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献计出力。
支部先后完成了2项民建中央调研课题,11项省级课题,3项长沙市统战部招标课题,2项校级课题。此外受民建湖南省委委托,蒋言斌组织部分会员参与调研、撰写、座谈,完成《湖南省经济法制环境》,并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支部做到了年年搞课题调研,年年出成果,受到省委的肯定。(详见附表)
社情民意工作不断加强。2007年以来,支部积极响应会中央与会省委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号召,通过思想动员、骨干培训、领导带头、制度保障、网上通报等形式,推动社情民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杨吉凡、潘春跃、张广森、蒋言斌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提交了20余篇专家建议稿,撰写提案10项,其中《推行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湖南两型社会要求》《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提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湖南省乡镇企业现状与对策》《推进汽车防撞新技术,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新技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等提案,受到中央、省、市的重视;《采用社会捐赠纪念长椅,打造城市文化长廊》的建议被长沙市采纳,应用在部分公共场所。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支部共投稿50余篇,被会省委、会中央采用的38篇,有多篇受到了中央与省领导以及相关部委的重视,年年被会省委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集体。
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不断增强。杨吉凡作为湖南省人大常委,通过人大系统提出建议41项,部分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选为重点督办建议案或得到省领导批示,还参与制定30多部地方性法规,完成湖南省许多重大的法律法规监察和地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省政协常委潘春跃先后提出提案37件,多项提案在政协大会上宣读,为湖南省经济、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省政协常委张广森作为医疗战线上的著名专家,撰写了数十份社情民意稿件与政协提案,得到了会中央选用或省政协的采用,对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长沙市政协常委蒋言斌作为长沙市政协立法协商委员会专家,参与长沙市法制办和市人大立法协商《长沙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长沙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长沙市捐赠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长沙市渣土车管理办法》等20多部地方法规的立法协商,所提出的意见得到了长沙市法制办的高度肯定。蒋言斌还作为湖南省检察院两届特约检察员,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员、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与许多司法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与分析,旁听长沙市中院许多疑难案例的审判,甚至直接参与办案分析、监督,为促进湖南法制化建设服务。撰写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庭审证据电子系统建议》《长沙网吧侵权案立法建议》等提案,受到长沙市中院肯定,助推了庭审证据信息化工作。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杨吉凡,男,侗族,1959年6月出生,湖南新晃人。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吉首大学毕业后在长沙纺织厂子校工作,1986年起任副校长。1990年8月调入中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1992年至1995年攻读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后,历任中南工业大学附中校长、中南工业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南大学普教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MPA导师等职。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教以来,先后担任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理事、国家西部教育咨询顾问、北京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成员、湖南省侨务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社科联会员、湖南省数学会会员、《教师》杂志理事会理事等职。近年来,先后获长沙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次,团省委工作奖1次,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次,民建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工作者1次,民建湖南省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省政府一等功2次,市、县政府二等功2次。
1989年1月加入民建。1997年5月任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主委,2001年3月至今任民建中南大学支部主委。政协长沙市西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湖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届民建省委常委,第八届民建中央科教委员,第九届民建中央文化委员;第六、七、八届民建省委省直工委副主任,第六届民建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民建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委员会主任。2010年3月起兼任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