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概述(共17页) | ||||||||||||||||||||||||||||||||||||||||||||||||||||||||||||||||||||||||||||||||||||||||||||||||||||||||||||||||||||||||||||||||||||||||||||||||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是民革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迄今经历了整整6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列几个时期:(1)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2.11-1985.7);(2)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8-2000.3);(3)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几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1.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2.11-1985.7) 1952年11月1日中南矿冶学院成立,在院系调整时调入中南矿冶学院的教师中有民革党员3人,其中徐康泰教授是从广西大学的矿冶系调入的,时任广西大学校长,三级教授;廖友仁是从武汉大学矿冶系调入的。1950年9月13日民革湖南分部筹委会成立,1953年10月15日,民革湖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民革湖南省委第一届委员会。这个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南矿冶学院陆续成立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革中南矿冶学院小组成立于1953年1月,时有党员5人,分别是徐康泰、李蕴华、李剑华、廖友仁、伏辉儒,负责人是李蕴华。1954年5月成立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有党员4人,廖友仁任主委。1959年5月28日,支部仅有党员2人。 这一时期,虽然支部党员人数少,但由于开展了几次大的全国政治运动,如“三反”、“五反”、反右派斗争、学术思想批判等,民革支部组织生活比较频繁,基本上为每周一次,组织生活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一度产生过“左”的偏差,本支部个别党员受到冲击,如李剑华1955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这一阶段校党委重视统战工作,关心、爱护知识分子。在办学的问题上,党委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在业务干部的配备上,重视使用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学校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紧密。 “文化大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停止活动。直到1979年,各民主党派才陆续恢复活动,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1980年恢复活动,管理工程系原系主任李剑华任主委。1981年统计资料显示,学校有民主党派成员46人,其中民革支部有党员4人。 1979年12月,学校党委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之后,民主党派工作得到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82年5月支部发展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个党员李玮,共有党员5人,其中退休人员3人,在职人员2人;教授3人,医师1人,中学教师1人。1983年共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8次,内容主要为政治学习,统一认识,畅谈思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特别是加强了组织发展工作,发展党员5人,至1983年12月,有党员10人,他们是徐康泰、廖友仁、李剑华、王达武、李蕴华、李玮、王吉蓉、彭亦愚、段群章、姚荣之。其中教授3人,讲师2人,工程师1人,中学教师1人,医生1人,干部2人。 支部党员不仅业务精,而且奉献精神强。如管理工程系李剑华教授,是美国康乃尔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擅长英语,口语翻译能力很强。1978年暑假,为使更多人通过外语考试,顺利出国,学校举办了出国留学进修生班,急需外语教师,请他出来任教。虽然头顶“历史反革命”和“右派分子”两顶帽子,当学校需要时,他毅然出来工作。在整个暑假期间,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院36人报考,有16人被录取,是全省和整个冶金系统录取人数最多的学校。1979年为他平了反,摘掉了两顶“帽子”,1982年恢复了教授职称,1981年负责筹建管理工程系,1982年4月该系正式成立,担任主要负责人,70岁高龄,仍继续工作,翻译出版了《系统工程导论》。 1983年加入民革的段群章,工作积极,治学严谨,作风正派,1982年曾获中“南矿冶学院教学优秀奖”。进入20世纪80年代,曾先后编著教科书3本,约32万字;撰写论文8篇,约4万字;翻译专著3篇,约3万字。热爱组织,关心集体,团结同志,经常看望本支部高龄多病的同志,定期走访慰问,传达民革文件,协助解决生活困难。1984年8月,学校以《诲人不倦的师长,成果卓著的专家》为题,介绍段群章的先进事迹。 1984年,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段群章任主委。当年末支部有党员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人,在职人员6人,平均年龄64岁。1985年发展新党员5人。12月,支部共有党员1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4人,在职人员12人。在新增加的党员中,绝大多数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下降为57岁。 民革组织恢复活动后,支部组织生活为每月一次。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民革省委和校党委有关领导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同志,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大家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支部教育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随着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支部党员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积极性大大提高,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助推学校发展。 2.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8-2000.3) 1985年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更名为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支部。 这一时期,支部在注重素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发展新党员,组织不断壮大。1986年,发展党员6人,调出1人,支部党员人数达22人。1987年至1989年分别发展4人、12人、7人,经过三年的发展,1989年底总人数达41人,其中干部18人,教师23人。到1993年,支部有党员49人;1999年底,支部有党员53人。 1986年支部作为湖南民革的先进代表参加了民革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段群章在大会上发言,多个报刊刊登了介绍支部工作的文章。1987年4月,段群章增补为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8年6月支部完成了换届工作,黎振兹任主委,蔡自兴、吴润星任副主委,李玮、苏瑞祥、郭愚、刘兵任委员。新班子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和讨论了民革中央第七届常委会的报告、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五四”讲话精神,鼓励支部党员以学校工作为中心,爱岗敬业。 1991年被民革省委评为先进支部。 1992年6月,在民革湖南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黎振兹当选为副主委。 1995年2月,支部荣获“民革省委1994年度先进支部”,刘兵、苏瑞祥、刘积言被评为优秀党员。 1995年5月,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蔡自兴任主委,朱建军、苏瑞祥任副主委,刘兵任组织委员,王炎琪任宣传委员,吴爱林任联络委员,陈志恒任咨询妇女委员。 1995年民革支部深入省人造板厂、长沙纺织厂调查,写出《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思考》报告,较好地完成了时任省委书记王茂林下达给民主党派的任务。 1996年10月20日,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升格为总支部委员会,蔡自兴任主委,朱建军、苏瑞祥任副主委,组织委员为刘兵,宣传委员为王炎琪,联络妇女委员为陈志恒,、咨询生活委员为吴爱林。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52人。第一支部委员为李湘德、谢中、尹周澜,第二支部委员为吴爱林、陈电玲、李湘奇,第三支部委员为陈志恒、杨祖光、杨国兰。 1996年5月22至25日,民革湖南省委召开对台工作表彰大会,李玮代表支部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挥支部特色,促进祖国统一》的发言。支部和李玮、刘德溥受到表彰。 1997年3月,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总支委员会换届,朱建军任主委、苏瑞祥任副主委。 1997年6月,蔡自兴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主委,朱建军当选为委员。 1998年1月,蔡自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朱建军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1999年7月21日,民革总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8月16日,民革省委批复,同意朱建军任总支主委,谢中、王炎琪任副主委,吴爱林、吴良刚、刘学平、李建雄任委员。 1999年10月,民革总支部被民革省委评为先进支部,刘兵、李玮、吴爱林被评为优秀党员。 1999年11月,蔡自兴补选为民革中央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截止2000年12月,支部总人数为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21人;60岁以上26人,51至60岁10人,41至50岁9人,31至40岁8人。 这一时期,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广泛,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党员受到重视并得到政治安排,他们的政治影响,对支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2003年4月11日,民革省委批复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总支部更名为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并同意换届结果。朱建军任主委,周雍茂、刘学平、李建雄、吴爱林任副主委,谢中、王炎琪、吴良刚任委员。共有党员61人,下设三个支部,第一支部主委李建雄,副主委李湘德,委员刘积言;第二支部主委吴爱林,副主委陈电玲,委员李麓奇;第三支部主委刘学平,副主委刘斌,委员袁赛前。 2006年11月22日,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换届,周雍茂任主委,李建雄、吴爱林、刘学平任副主委,吴良刚、宁练、张愈祖、刘海韬任委员。 2010年12月21日,民革省委同意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增补廖东雯为总支委员。 2011年10月31日,副校长田红旗加入民革。 2011年12月15日,民革省委同意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邓敏任主委,刘学平、刘海韬、李建雄任副主委,宁练、吴良刚、张愈祖、周雍茂、廖东雯任委员。 这一时期,党员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有田红旗、朱建军,他们续写了支部的辉煌。支部有全国政协委员3人,分别为蔡自兴、田红旗、朱建军,其中蔡自兴、田红旗是连任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并任民革省委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副主委、民革长沙市第十三届主委、学校图书馆馆长和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田红旗任学校副校长,实现了支部党员任实职的新突破。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共有党员83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41人,大学以上学历61人,副高以上职称40人。总支下设3个支部。 2.组织建设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支部致力于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团结和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为完成参政党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是以思想建设为主导。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首位,组织和推动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及时传达全国、全省两会和民革中央、省委会议精神,并通过座谈与讨论等方式,让广大民革党员及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党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团结和凝聚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学校的发展和湖南的经济腾飞作贡献。 二是以组织发展为基础。支部按照民革章程和1996年《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精神,坚持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原则,组织发展工作稳定有序。由最初的3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3名党员的总支部,队伍不断壮大,且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广,为参政议政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参政议政为要务。支部党员围绕学校发展和湖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2006年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周雍茂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蔡自兴,积极参政议政,如实反映社情民意,1998年和1999年,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洞庭湖治理科学研究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他在全国政协和湖南省政协等会议上提出100多项提案和建议,已结集出版《建言国是——蔡自兴委员政协提案选辑》。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建军,2006年和2008年先后提出的《关注农村山塘淤积》《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提案,被全国政协采纳。全国政协委员田红旗2013年提出《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议,受到环保部的高度重视。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历届主委都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在吸收有代表性的高层次人士上下功夫,坚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发现、选拔、培养、储备、推荐后备人才,为民革上级组织和各级人大、政协及学校输送和推荐优秀人选提供组织保证。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先后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蔡自兴1997年当选民革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主委,1998年当选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10年学校任命2名党外副校级领导,其中田红旗于2011年加入该支部;2011年7月朱建军当选为民革长沙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委;2011年12月蒋涤非当选为民革株洲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委、2012年1月任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株洲市政协副主席;2012年4月田红旗、朱建军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12月又都当选为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五是以开展特色活动为工作载体。支部围绕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近年来主要活动内容有:组织党员到工厂、社区过组织生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以利及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筹经费,坚持组织党员每年外出参观考察,并将考察调研与组织生活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组织生活内容,也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每年一度的民革党员春节联欢座谈会,加深了党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在民革省委举行的每年一次迎春联欢晚会上,组织党员积极参加联欢会,并献上联欢节目,受到省委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将探望与慰问生病的老党员,纳入组织生活内容,让大家感受到民革组织的温暖。 3.现任主要负责人情况 邓敏,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江西临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山东科技大学测量工程专业学习,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在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2003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泰国亚洲理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2006年9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已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两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检索7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得两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08年第二届高校十大GIS创新人物之一,入选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地理空间关系建模的理论与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2007年1月加入民革。2011年12月至今任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主委。2012年4月当选为民革第十三届省委委员。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蔡自兴在担任湖南省和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共提交了近300件提案和10多次大会发言。其中,亲手起草的主提案和大会书面发言有120余篇,2009年9月结集出版的《建言国是——蔡自兴委员政协提案选辑》收集提案200余件,包括由他亲手起草的主提案108件和联名提案95件。提案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发展、政治法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科教文体、医药卫生、环保安全、人民生活、人事福利等多方面,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几乎每年都有他的提案在全国媒体报道,有的提案还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全国政协委员田红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女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变”。为此她建议制定出台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办法,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扶持女大学生自主研发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他建议:①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确定各级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主体地位。②推动乡镇农田水利规划修编,特别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一次全国性山塘河坝清淤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③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整合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④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大力引进水利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负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朱建军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多件提案,提出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促我国软实力发展》《加强管理农村村民住宅》《加快发展我国商用基础软件》《加大小水利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等提案,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民革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革湘雅总支部委员会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民革湘雅基层组织始建于1953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大致可分为国立湘雅医学院时期(1951-1953)、湖南医学院时期(1953-1987)、湖南医科大学时期(1987-2000)、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 1.国立湘雅医学院时期(1951--1953) 1946年湖南始有民革民联(后合并于民革)活动。1948年7月民革湖南分会成立。1950年9月13日民革湖南分部筹委会成立。1952年10月民革湖南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民革湖南省委第一届委员会, 民革湖南省委讨论并通过发展基层组织。1948年加入民革的黄建平是学校早期的民革党员,在黄建平的组织下,发展了6位党员,即程哲宣、王汨滨、张俊杰、王肇勋、凌敏猷、邓一韪,1952年成立民革湘雅小组,黄建平任组长。 1950年10月,黄建平和1951年加入民革的凌敏猷、邓一韪分别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2年12月,3人均当选为湖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2.湖南医学院时期(1953-1987) 1953年国立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学院。 1953年10月,凌敏猷、黄建平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一届省委委员,1954年8月,邓一韪、凌敏猷、黄建平分别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2月,王肇勋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3至1957年,支部工作正常发展,吸收了部分新党员,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1956年成立民革湖南医学院支部,共有党员10名,凌敏猷为第一任支部主委,王肇勋、黄建平为副主委。 1956年7月,凌敏猷、黄建平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凌敏猷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59年12月,王肇勋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60年支部换届,王肇勋任主委,王步尘、李守谅任副主委。 1963年5月,民革支部共有党员11人,他们是王肇勋、王步尘、凌敏猷、邓一韪、柳果哉、黄建平、程哲宣、张俊杰、唐家桢、王汩滨、李守谅等,其中后6人为交叉党员。 1964年9月,王肇勋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组织活动基本停止。 1977年11月,王肇勋、邓一韪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凌敏猷当选为委员。 1978年,民革组织恢复活动,主委仍由王肇勋担任。时有党员10人,平均年龄71.6岁。由于居住比较分散,地处东、北两区,交叉党员多,占成员的一半,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支部认真抓组织建设工作。5年内发展党员17人,均有中级以上职称。新成员素质高、年纪轻,支部党员平均年龄下降了10.8岁。 1979年12月,凌敏猷当选为第五届湖南省人大常委。1980年2月,凌敏猷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邓一韪当选为委员。 1983年4月,王肇勋、凌敏猷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83年5月,凌敏猷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人大代表。1984年2月,凌敏猷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黄建平当选为常委,肖家金当选为委员。 主委王肇勋工作认真负责,但因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1983年增补程哲宣和阳振刚担任副主委,充实班子。至1985年7月,支部有党员26人。 1986年进行了班子调整,程哲宣任主委,阳振刚任副主委,杨阳、刘受明、张祖望任委员。新班子注意有针对性地做好成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每个成员的思想动态,疏通联络感情,支部工作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1名支部成员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两个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还有7人获得其他各种荣誉和奖励凌敏猷、王肇勋两位教授年逾八旬,仍撰写论文和院史,审阅和翻译专著。游达均除搞好外语教学外,还兼任卫生部世界银行贷款办总翻译,工作出色,获得世界银行好评。耿士杰在卫生部贷款办担任会计及英文翻译,得到外国专家赞许。黄建平多年研究祖国医学方法论,其专著3次出版。 这一时期支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在开展支边、调查研究、动员成员做好本职工作、社会办学、加强三胞海外联系、引进资产和科技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支部成员游达均提出《对我院有关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刘受明提出《关于湖医基建管理工作的意见》,特别是1985年民革附二医院小组肖家金、许俊玙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医院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分析》。这些调查报告呈报学校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论证和评议,并根据建议进行了工作调整。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凌敏猷、黄建平、邓一韪、肖家金等。凌敏猷先后任民革湖南省第六、七届副主委,民革中央第三届候补委员、第五届委员、第六届顾问,湖南省第一、六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政协湖南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黄建平任民革湖南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 3.湖南医科大学时期(1988-2000.3) 1987年12月湖南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至1992年12月,党员人数为3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60岁以上的18人,45岁以下的3人;50年代加入组织的7人,1989年以后加入组织的6人。 根据党员人数的变化,1994年先后成立了民革湖医附一医院支部和民革湖医附二医院支部,并成立了民革湖南医科大学总支部委员会,总支和下设的3个支部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情况如下:
随着附三医院民革党员人数的增加,1997年4月8日决定成立支部,由曾平耀、谭国林作为召集人,着手筹备成立支部。1998年民革湖南医科大学总支部下设的4个支部均进行选举。情况如下: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黄建平,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八届省委常委;王淑泉、阳振刚,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八届省委委员;李绍球,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八、九届省委委员;凌天牖,当选为民革第十届省委常委。 阳振刚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曹亚、凌天牖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 曹亚先后当选为民革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和第九届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4年和1999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1999年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先进支部。 1999年被民革湖南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员的有:王克超、曹莉、王玲、欧阳添翼、龚正芬、苏涛、夏林庆、李晓凤、兰小荺、邓跃玲。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有:阳振刚、梁丽。 4.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民革湖南医科大学总支更名为民革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委员会,总支下设4个支部也相应更名,共有党员140余人,这段时期党员队伍快速发展。2003年总支和4个支部均进行了换届。班子组成情况如下:
2006年前后民革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委员会及下设各支部均进行了换届,情况如下:
2011年总支部和下设4个支部均进行领导班子换届,情况如下:
湘雅民革成员为湖南经济、学校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代表人物。如曹亚2001年代表湖南省出席第六届全国科协代表大会。1991 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7年被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被定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湖南省人事厅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6年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授予曹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2011年12月被湖南省委统战部评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外先进人物”。 湘雅民革成员任实职有了新突破。曹亚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长沙市副市长,2008年2至2013年3月任省侨联主席、第八届全国侨联常委、第十届全国妇联常委。 曹亚先后任民革长沙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委,民革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委,民革中央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政协长沙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12月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聘期5年。 2003年1月,凌天牖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胡维新、肖志强分别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07年4月,凌天牖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聘期5年。 2007年7月,胡维新、彭再梅、肖志强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012年3月,彭再梅、肖志强、罗志勇当选为民革湖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罗志勇当选为民革第十三届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 2012年12月,苏涛、罗自强当选为政协长沙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这一时期,本组织及其成员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主要有: 民革湘雅总支2004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2004年、2010年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2003年曹亚分别被民革中央和湖南省委评为抗“非典”先进个人。 2004年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员的有:熊艳、张建一、兰小筠、肖志强、李君奇、刘宗道、彭再梅;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有:胡维新、凌天牗。被民革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员的有:曹莉、黄穗红、苏涛、张素芳、谭国林、朱利军、李默秋、张国元。被民革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有:王克超、李晓凤、李纯、李蓉蓉。 2006年曹亚被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2010年,胡维新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 2010年被民革湖南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有:王克超、李纯、谭国林、彭再梅。被评为优秀党员的有:兰小筠、沈蜜、俞远京、黄穗红、熊艳民。 2011年曹亚被省委统战部评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总支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82人,男女比例近1:1。其中高级职称173人,中级职称9人;60岁以上30人,51-60岁75人,41-50岁62人,31-40岁15人。总支注重发展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民革组织。鼓励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不断增强民革组织的影响力。 总支注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党员积极参与重大和重要的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以及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及时传达民革中央和民革省委的会议精神,引导党员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湘雅总支和支部于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10年先后7次被评为民革中央、民革省委的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支部;多人被评为民革中央、民革省委优秀党员。积极参加民革省委、统战部门组织的庆香港、澳门回归,辛亥革命90周年和10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各项纪念活动。组织党员参加民革中央、民革省委及中南大学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学习和新党员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组织党员到工厂、企业、公司参观调研,先后参观访问了远大空调城、圣得西制衣有限公司、沙坪湘绣厂、沐林早餐公司、湘雅制药厂、旺旺医院、市中心医院、湖南高科技产业园、霞凝新港、捞霞污水处理厂、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开福区和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以及新民学会旧址、黄兴故居、彭德怀故居、长沙市博物馆、铜官古窑址等,感受长沙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先后与民革农大支部、民革交通学院支部、民革民政学院支部、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民革省政协支部、民革湖南省人造板厂支部以及民盟湖医支部、九三学社湖医支部等联合过组织生活。在联谊活动中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友谊。 总支党员热心参与民革省委和学校统战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春节联谊活动中,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如《这一片热土》《妈妈教我一首歌》《欢天喜地》《今天是个好日子》等,充分展示党员的活力与风采。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家相互问候,看望老党员。有党员生病住院或过世,支部负责人都会前去看望和慰问,使大家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主要负责人简介 肖志强,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湖南醴陵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1988年湖南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毕业,1996年湖南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毕业。1997年至2001年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首届湖南省杰出基金获得者,湖南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领军人才。现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蛋白质组转化医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湘雅医院癌变机理与靶向治疗研究室主任,湖南省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攻肿瘤蛋白质组及其临床转化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5项和省部级人才基金2项,中标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至今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理事,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和Journal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编委,《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编委,《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 1996年加入民革。2011年12月任民革湘雅总支部主委,民革省直工委副主任,民革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三) 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1.新时期多层次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 曹亚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期间,提出了“石门皂市水库开工”“石门电厂二期工程”等提案,促进了我省这两项重大工程的启动。2008年以来,她积极参政议政,提交的《关于加快科研体制创新的建议》《发挥侨联及海外侨胞的优势,加强海外文化传播力度》等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11年,曹亚为学校统一战线解读“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总支党员积极利用人大、政协、民革多个参政议政平台,向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提出建议、提案100余件。内容涉及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国企与乡镇企业及民办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减负及乡村建设、城市规划、环境卫生及食品工业监督、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以及依法打击医药购销环节中的不正之风等。省政协委员肖志强《关于调整医院护理收费标准的建议》、市政协委员苏涛《坚决打击山寨医疗黑车的建议》等都受到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党员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建言献策。如参加校党委“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兰小筠撰写的《如何提高我校软实力》2009年获得优秀奖,彭再梅、李君奇、龚正芬、张素芬撰写的《影响我校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与防范对策》2012年获得二等奖。 2.社会服务情况 黄建平联络海外侨胞资助建成两所希望小学,个人资助多名失学儿童,多次为病人义诊。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总支部捐款10000余元,衣物400余件。2009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总支组织党员参加湖南省侨联举行的“爱在汶川学子吟”图书义卖活动,党员们踊跃购书并捐款。王克超联系东莞台资企业到湖南省招聘人才。民革湘雅二医院党员多次参加湖南省委统战部组织的义诊活动,彰显了民革党员的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 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1.初创时期(1952—1965) 1952年3月,中南矿冶学院开始筹建。10月下旬,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的6所院校有关系(科)所属的60余名教师陆续到校,其中有从外地转来的盟员胡为柏、李祖材、曾伯雄、周尹文4人,从湖南大学转来的盟员曾合兴、朱式南、任育松3人。7人随即成立了一个小组,胡为柏、李祖材先后担任组长。 1953年上学期又从外地转来盟员陈荩,暑假期间从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调来陈宗麟、魏贞婉、朱建光、陈国珖、林鹤、郑仲皋6人,从湖南农学院调来邹令揆。从各校转来的盟员陆续到校后,改成1个大组,起初分为两个小组,后按业务性质改为专业课教研组、基础课教研组及职员3个小组。 1953年下学期,发展了陈新民、陈展猷、赵天从3人入盟,均系学校领导或教学骨干,如陈新民是学校第一任院长,不久即被选为民盟省委常委。这样,民盟队伍逐步壮大,实力逐步增强。 1954年1月8日,民盟区分部成立,区分部主委为李祖材(地质采矿组教授),组织委员为胡为柏(选矿系主任),宣传委员为陈宗麟(数学组副教授)。区分部成立之初,下设3个小组,由于职员组的同志较少,随即又按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两个小组,郑仲皋、陈荩分别担任小组长。时有盟员17人,其中基础课小组9人,专业课小组8人。 民盟区分部成立以后,学校党组织加强了对民盟组织的领导,民盟负责人在具体工作中,也能随时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民盟组织生活比较频繁,开会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检查、讨论工作。 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之初,艰难备至,民盟成员勇担重任,在学校各项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长陈新民,采矿系主任汪占辛,选矿系主任胡为柏,以及教授赵天从、李祖材,都是民盟成员。他们富有理想,又踏实肯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办一流大学;他们学习苏联经验,克服旧大学教学无一定计划、课程无一定模式等弊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制定教学计划,翻译苏联教材,印制教学日历,为中南矿冶学院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4年,思想改造运动在教师队伍中全面展开。民盟被定性为“一个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革命组织”。思想改造运动的任务是要肃清封建思想、买办思想、法西斯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民盟成员和其它知识分子一样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国革命史和马列主义基础,同时认真学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文件,参加普选,购买外债,下乡参观农业社。这些活动为帮助民盟知识分子认清新形势、摆脱旧社会思想影响、促进思想进步、增进共识起了积极的作用。据1954年学校统战部门撰写的《民盟思想情况分析》记录:“在思想改造中获得相当成就。盟员的思想动向基本上是进步的、向上的,在同志们中间,公开闹名位待遇,明显纠缠于个人问题,这种现象较之过去已大为减少,组织性、纪律性加强。特别是通过学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感到有了奔头,加强了作为教师的光荣感。但在总的进步中,各个同志的情况不平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思想改造自觉较多、决心较强、努力较大的,但只占少数,有些同志能对资产阶级思想坚决斗争,在这些同志身上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就开始抬头,并迅速生长……逐渐生长壮大,成为拔地参天的大树,最终完全改造我们的精神面貌。”同时认为:“思想处于过渡状态,由资产阶级思想到工人阶级思想,过渡时期会很长。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这还是相当普遍而严重地存在着,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过有程度的差别,就个人来说这种腐败资产阶级思想乃是贯穿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科学研究上,学习苏联上,到处都渗透了这种影响。” 1954年8月,陈新民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元月底,学校召开师生员工代表大会,民盟成员参加此次会议的有陈新民、李祖材、胡为柏、陈荩、赵天从、林鹤、陈宗麟、曾伯雄和郑仲皋,陈新民同志作了学校两年来工作的回顾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的报告。 同年因李祖材去校外进修,6月,区分部进行改选并改称支部,陈宗麟为主委,李祖材、胡为柏、陈荩、陈国珖为委员。同年吸收白玉衡、汪占辛、马恒儒入盟。 1956年,学校第四届教育工会改选,盟员白玉衡当选为工会主席。同年5月20日,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李祖材代表支部参加大会并致贺辞。当年发展蒋良俊、李德钜、徐椿森3人入盟,周道隆由民建再加入民盟。 1957年,支部进行换届,主委陈宗麟,组织委员陈新民、李祖材,宣传委员胡为柏、朱建光。上半年发展盟员4人,他们是王芾卿、张德木、邓孝友、李世丰。至此支部盟员达到28人(其中同时为民建会员1人,中共党员1人,共青团员1人)。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3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在天安门城楼上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座谈会,发动大家对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顿作风。学校统战部多次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支部盟员响应号召,对党政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提出大量的批评和建议。5月17日,陈新民在《新湖南报》发表题为《鉴别鲜花、毒草要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章。 6月初,反右派运动从中央向地方扩散。6月16日,民盟湖南省委、长沙市委举行联席扩大座谈会,陈新民表示了对反右的慎重态度,他说:“要展开两条路线的斗争,既要驳斥反社会主义言论,又要反对一些人借口反击右派而拒绝一切善意的批评。” 支部领导班子在这场运动中头脑是清醒的,决策是稳重的。6月20日,支部召开全体盟员会议,表示同意上级决定,检查右派思想,强调思想改造。但是随着运动的不断升级,支部盟员有多人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盟省委对他们进行了纪律处分,陈新民被撤销盟内一切职务,李祖材、胡为柏受“留盟察看”处分,赵天从、周道隆受“严重警告”处分。同时陈新民被撤销了院长职务,降为三级教授。1958年1月20日,盟中央第二届中常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民盟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59人给予了盟纪处分,陈新民是其中之一,撤销了其中央委员的资格。这年,民盟支部改选,选举马恒儒、陈宗麟、陈展猷、白玉衡、郑仲皋为支部委员,马恒儒为主委,邓孝友担任秘书。 1959年12月,陈新民、周道隆摘去了右派帽子,李祖材次年2月摘帽。胡为柏、赵天从于1962年2月摘帽。10月李祖材的“留盟察看”处分终止。他们都成为“摘帽右派”。 政治上虽然受到打击,但盟员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依然忠实履行职责。如陈新民除承担《物理化学》和《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物理化学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教研室的主任,并开始创设以有色冶金为特色的新专业——冶金物理化学。 反右结束后,按照盟中央指示,支部停止组织发展工作。1959年5月,民盟支部下设3个小组,共有盟员24人(其中有交叉党员1人),其中教授11人,讲师8人,助教3人。 由于“左”倾错误的延续,引发了教师之间的不少矛盾,尤其是青、老教师之间的矛盾,对教学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1959年6月20日记录的文献谈到选矿教研组青、老教师之间的关系:老教师主要是留学国外的教师,青年教师是1952年以后毕业的。青年教师常议论老教师到底有没有真本领,而且常常笑话他们,老教师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青年教师看不惯,因此青老教师之间关系很难融洽,取长补短等方面注意不够。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党组织也努力作过调整。1959年8月2日,唐楠屏院长作报告,一些盟员听了以后很受鼓舞。 1960年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拔白旗”、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等群众运动,盟员马恒儒、李世丰等受到冲击。 这年支委改选,选举白玉衡、陈宗麟、陈展猷、郑仲皋为支部委员,白玉衡为主委,陈宗麟为副主委,邓孝友依然担任秘书。 1960年7月,民盟中央三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用“三不”(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方式开展思想改造,鼓励大家敞开思想,自由讨论,因此被称为“神仙会”。支部从10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六周(每周一天半)的学习,也就是神仙会。这次大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讨论国内形势,主要讨论节约粮食及凭证供应问题和克服暂时困难的办法。第二阶段:讨论国际形势,主要讨论当前时代的主要特征,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与和平过渡等问题。第三阶段:主要讨论对知识分子估计问题、作用问题和世界观的改造问题。这次大会的开幕式,院党委副书记和各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的负责人都讲话。会议期间,盟员听取了副省长尚子锦关于湖南当前经济形势的报告。在小组讨论中,盟员和被邀请参加讨论的老教师都能打消顾虑,敞开思想,提出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交换意见,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讨论中,大家就个人的具体问题来谈,边谈边议,有的放矢,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1961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起草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经庐山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9月发布试行。10月10日,省委统战部工作组来学校,分别访谈了李世丰、白玉衡、陈宗麟、陈新民等人,征求他们对《高校六十条》、学术思想批判、工作、关系、生活等方面的意见。他们认为《高校六十条》贯彻以来,工作好做多了,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了,学习纪律也有改进,教学质量有提高。另外,盟员们一致认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体现了他们不断求进步的精神。 《高校六十条》的颁布,是学风的转折点。到1962年1月,《高校六十条》的贯彻,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教师安心教学了,工作又有了干劲。1月2日,胡为柏给武衡同志写信,希望恢复在矿冶研究所兼任研究员的职务,以便为次年国际选矿会议提交科研论文。 1962年3月,周恩来、陈毅在广州科学工作会议上讲话,周恩来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陈毅的讲话特别强调,经过十二年的考验,尤其是这几年严重困难的考验,证明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爱国的,相信共产党的,跟党和人民同甘共苦的。他宣布给广大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对盟员是巨大的鼓舞。陈展猷教授说:“党诚诚恳恳肝胆相照,有怨气现在也消了。”盟员白玉衡说:“以前总是说改造是无底洞,不知何时才能脱掉资产阶级帽子,两位总理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前夕,民盟中南矿冶学院支部共有盟员25人,白玉衡为支部主委,邓孝友为组织委员,陈展猷为宣传委员。陈新民仍是民盟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蒋良俊为盟省委委员、省人大代表。 1966年8月底,民盟中央工作陷入停顿。民盟各地组织也相继停止活动,办公用房被强占,文书档案和办公设备遭洗劫,民盟领导人被批斗。 作为湖南省重点高等学校之一的中南矿冶学院,反右斗争后,支部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在“文化大革命”中,有的盟员被关进了牛棚,有的被迫害致死,有的交叉党员由于参加民盟支部的工作,在整党中受到全院性的重点批判。 老院长、老盟员陈新民教授遭遇被贴大字报、开批斗会、挂牌游街等侮辱人格的磨难。即使遭遇这样大的困厄,只要寻找到一丝空隙,陈新民教授依然坚持科学研究,他后来回忆:“为了做出结果,常常夜以继日,轮番苦战。有次,雷雨中突然停电,为了避免意外,不得不在大雨中来到实验室,凭借微弱的手电光,处理有关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横逆之来,我处之泰然,在这艰难的时刻,只要能为社会主义作出一鳞半爪的贡献,也是愉快的。” 盟员陈展猷因不堪忍受莫须有的罪名和被抓、罚跪、关押、审查等种种屈辱,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68年11月含冤离世。 盟员汪占辛于1971年4月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75年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定,在长法刑字([1975]273号判决书上认定:“原判‘认定汪主要犯罪事实’失实,故原以反革命判刑十年不当,本院决定撤销,对汪予以释放。”1978年,获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文化大革命”中,同情民盟的钱去泰被指“只专不红”,走“白专”道路。先后被关4次长达15个月之久,前后折腾了8年。1974年学校秩序有所恢复,钱去泰再次担任教研室主任。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恢复时期(1977—1984) 在“文化大革命”中,民盟盟员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四人帮”倒台后,民盟组织虽然尚未恢复,但中共领导人已与民盟中央领导人建立了联络,协商国家大事。湖南民盟组织于1977年11月恢复活动,组成临时领导小组。1979年5月初,学校党委开始了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陈新民、周道隆、李祖材、赵天从、胡为柏5人彻底摘掉了右派帽子,撤销了过去的错误处分,政治上恢复了名誉。曾合兴曾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开除盟籍,这一年也得到改正。 1979年4月,中南矿冶学院民盟组织恢复活动,主委是陈宗麟,副主委是胡为柏,委员是朱建光、邓孝友、郑仲皋。在此之前,陈新民被推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蒋良俊被推选为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紧接着胡为柏、陈宗麟、赵天从都有了政治安排。1979年10月,陈新民再次担任民盟中央委员,12月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年,蒋良俊担任民盟省委第一副主委。 民盟盟员也相继被委以重任,从事学校重要的管理工作。1979年4月陈新民出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1979年5月蒋良俊出任中南矿冶学院副教务长。1980年元月,已作为民盟发展对象的钱去泰被任命为机械系机械制造教研室主任,老盟员李世丰被任命为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1979年下半年,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教学科研工作上来。陈新民、蒋良俊和其它校领导经常讨论教学科研、专业设置、教师培养、办学规模、职称评定、系所调整,着力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严格教学纪律等问题。盟员们为恢复教学秩序,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建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和方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如在8月11日下午院长办公会上,陈新民汇报了去北戴河参加关于攀枝花的学科会议、大连研究生工作会议的情况。陈新民说:“攀枝花铁矿是国家重点工程,储量大,伴生矿多……今后要注意从各方面搜罗人才,参与攀枝花的开发与建设。” 1980年2月,胡为柏应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的邀请,出席了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细粒选矿学术讨论会,并担任该讨论会特性组主席。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首次派教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月29日,学校行政专门召开会议,由胡为柏介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体会和收获。支部盟员开始活跃在国际学术会议上。 1980年2月,盟中央下发了《关于发展组织工作的意见》,指出“发展新盟员要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7月,经过近一年的考察,钱去泰被批准入盟,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发展的第一个盟员。此时,全校共有盟员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讲师和教职工4人;担任副院长的两人,担任系教研组组长的7人。 1980年7月26日,冶金部下发文件,明确陈新民为常务副院长,位列院长罗拉同志之后,主持日常教学及全面工作。同年11月,陈新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科学院院士)。12月,汪占辛被增补为第四届省政协委员。 1981年4月9日,湖南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央统战部[1981]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人物调查的通知》,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安排作准备。同年,赵天从被统战部推选为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当时的民盟支部,在经历“反右”和“文化大革命”后,活动的开展面临较大困难。民盟支部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采取了形势教育与民盟性质、任务的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盟员提高认识,消除余悸,解开心理疙瘩。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发挥盟员优势,开展业务活动和学术活动,推动盟员为四化贡献力量。由于各种形式的专业活动和学术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盟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又活跃了支部工作,许多盟员迅速挑起了教学、科研重担。1981年《中央盟讯》第四期专门报道了支部的工作。 同时,民盟支部还积极协助党组织,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盟支部主委提出: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只有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关进牛棚的200多名教师落实政策,才能实现重点转移,否则,重点转移就是一句空话。支委会认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单是受害者的个人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四化”建设的大局问题。工作组很重视这项建议。支部积极主动地向校党委反映了本支部成员在历次运动中遗留的若干问题,有7位同志的错划问题全部得到改正,为学校稳定和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83年,民盟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逐步得到贯彻。校党委恢复了民主协商的优良传统,有两位盟员担任副院长,校内党政大事邀请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学校讨论党政工作计划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制定之后除发给各机关部门和系总支、行政外,同时发给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并要求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民盟支部积极参加了教育计划、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向省委反映了大量情况。盟中央高天和吴春选同志来长沙后,亲自参加民盟支部会议,听取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意见,称赞“民盟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是一个重点支部”。 1982年发展殷国瑾和简国明入盟,1983年李传秾、任育松相继加入盟组织。1983年,民盟支部共有盟员24人,其中教授9人(其中陈新民是学部委员),副教授9人,中级职称6人(其中讲师5人,会计师1人)。已退休的4人,在职的20人,其中副院长两人,系主任1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研室正副主任5人。 这一年,民盟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六中全会的重要文件,学习并讨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盟费购买《周恩来选集》和《刘少奇选集》,发给每位盟员学习,还组织召开了两次学习《邓小平文选》座谈会,不少盟员撰写了学习体会,其中汪占辛写了7篇。通过学习,盟员提高了理论水平,认清了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增强了为现代化服务的主人翁政治责任感、紧迫感。 民盟成员工作积极性倍增,工作业绩显著。如赵天从带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代培出国研究生1人。撰写了50万字《查阅外文冶金文献资料》,为冶金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还撰写了81万字的《重金属》,主编《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整理30万字专著《锑》,1982年被评为教学一等奖。主持进行了3项科研,1982年从医院出院没多久,立即投入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果。陈荩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化工部二等集体奖,简国明获学校1983年度科研二等集体奖。李世丰1984年出版了4本书,随后又出版了《表面化学》和《原子参素与元素性质》两本书。有两本书再版,并被译成英文对外交流。所带的研究生张永光的毕业论文《黄铁矿吸附黄药的机理》,在全国化学学会上宣读上半部分,在“中国金属当今之星”冶金学术会议上宣读后半部分。 民盟支部协助盟省委举办了为现代化服务的展览,其中展出本支部13位成员的69件展品,重点介绍了陈新民、蒋良俊、赵天从和胡为柏4位老盟员的先进事迹,同时介绍了钱去泰的研究成果。 1984年骆如铁、衷仁保两同志加入民盟。邓孝友在民盟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委委员。1984年换届选举,汪占辛任主委,邓孝友任副主委,朱建光、郑仲皋任委员。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盟内有几位同志得到实职或政治安排。1983年,蒋良俊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新民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天从、汪占辛、陈荩当选为第五届省政协委员,其中赵天从是省政协常委。 1984年2月召开湖南民盟第七次代表大会,陈新民当选为主委,蒋良俊当选为副主委,邓孝友当选为委员。他们以主人翁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推进湖南民盟工作深入开展。 这一时期,校党委重视民盟支部工作,学校体制改革推选校领导班子,听取了支部负责人的意见。校党委书记刘立、副书记周惠恒先后亲临支部作工作报告,主讲“关于高校改革问题”和传达“校党代会精神”,希望民盟支部发挥智力优势,积极投入改革,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 4.快速发展时期(1985—1999) 1985年,民盟支部的工作非常活跃。组织生活内容充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全年共进行了16次集体活动,由支部独立开展的有11次,组织参加省政协、盟省委和校党委的报告会5次。组织生活中注意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盟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首届教师节,赵天从、钱去泰、李传秾、陈国珖等被评为校先进教师。1985年11月校庆32周年大会上,学校隆重表彰了一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0周年的老教授,本支部陈新民、蒋良俊、赵天从、汪占辛4人受到表彰,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盟支部发展盟员不靠去“请”,也不去拉,而是靠组织的凝聚力,靠盟员的影响力,支部周围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吸引了广大群众。1985年发展的盟员有:杨国涛、谢佑卿、何清华、刘文斌、吴贤钧、龚国华、杨栋梅、熊焰、汪春芳9人,其中有副教授两人、讲师及馆员两人,硕士两人。由于发展盟员时注意将统战政策、盟章、盟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学习,新盟员组织纪律性强,分配临时工作都乐意接受,并认真负责完成。 1985年支部开展的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有:一是组织3场报告会。邀请学部委员、著名教授陈国达谈《访苏观感》;邀请马王堆疗养院院长高铭文作《中老年卫生与健康》的报告;请九三学社湖南省主委张德仁谈《参观深圳、珠海、海南的见闻》,了解特区开放城市的情况。二是组织了几次参观学习活动。6月30日,组织参观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和陈列馆,盟员加深了对伟人品质和近代历史的了解。三是发挥盟员智力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如李世丰、衷仁保等赴兄弟院校作学术报告,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年终,支部对此作了认真的总结。 1986年和1987年,为协助党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支部持续开展了师生对话活动。1986年5月10日,召开首次师生座谈会,由盟员赵天从、陈荩、衷仁保3位教授主讲。民盟省委、统战部、宣传部、民盟支部负责人和研究生代表共28人参加了这次座谈。7月,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与省委在学校联合召开了师生对话汇报会,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及时做了报道。盟中央副主席高天来支部视察时,对支部开展的这一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意见。1987年上学期,支部组织了20余次师生对话活动,除了几位退休盟员以外,几乎所有盟员都参加了师生对话,参与师生对话的学生达400余人次。为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每次对话前,支委会都派人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对话主题。支部宣传委员李传秾到北京参加盟中央组宣工作会议,在分组会议上,李传秾作了《如何开展教书育人活动》的发言,反响很好。次年,《中央盟讯》第一期刊登了支部开展师生对话活动的经验总结,《人民政协报》8月4日也报道了支部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 1987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陈新民作为中常委参加会议。 1987年换届,陈荩任主委,副主委是邓孝友,委员是钱去泰、殷国瑾。据1987年统计资料显示,民盟支部有成员4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他们大都威望高、阅历深,学有所长,为人正派,长期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们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青年一代,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 1988年4月,支部进行换届选举,钱去泰当选为主委,邓孝友、殷国瑾当选为副主委,后增补高孝恢为副主委。为了做好盟员的工作,钱去泰去过绝大部分盟员的家,那时大家都还没有电话,有事只能一家一家去通知,因此他对所有盟员的情况都很熟悉。由于钱去泰积极主动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民盟成员的积极性很高,盟组织充满活力,凝聚力很强。 1987年至1989年,民盟盟员取得了10项科技大奖,其中朱建光与王淀佐合作的“浮选剂结构理论及找药分子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胡熙庚参与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陈荩主持的“振动和脉动高梯度磁选理论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二等奖。还有一些教授,一生淡泊名利,几十年潜心学术研究,如杨国涛教授,在知名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低合金中钒含量与珠光体量关系的研究》一书被译成了英文,《高阶劳埃斑指数零阶化标定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并被编入了《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时,校党委书记刘业翔与赵天从、钱去泰、李传秾谈话,询问他们的态度。3位盟员都主张降温,民盟不参加游行,并且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什么游行?游行也有法律。现在国家出现一些问题,应该通过其它途径解决。党中央宣布戒严是对的,民盟拥护中央决策。在这场动乱中,民盟支部与中央保持一致,经受住了考验。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加入民盟组织的人数共计39人。1989年支部有盟员63人,其中干部5人,教师58人。1990年支部被民盟省委评为“盟务工作先进集体”。 1992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号召,促进盟员对私营经济有进一步的了解,开展了一系列服务社会的活动。组织盟员到长沙县果园乡参观访问,对长沙县果园汽车改装厂进行调研后,盟员提出了该厂应该在质量、工业技术和农机等方面做进一步提升的建议,受到工厂领导的重视,后来民盟在该厂专设了一个办公室,钱去泰多次去讲学。4月24日,钱去泰组织盟员赴长沙市西区参观考察,肖副区长和长沙铸造机械厂厂长杨岳生就西区经济发展和工厂改革情况分别作了介绍,之后双方就产品科技开发、生产工艺改进和职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初步协议,校党委统战部负责人、盟省委部分干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1992年8月,盟省委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陈新民再次当选为民盟省委主委。12月,陈新民率团赴北京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劳累奔波,在开幕式上猝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然而病魔无情,12月23日晚,陈先生溘然辞世。25日,陈先生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3年3月,中南工业大学设立“陈新民教授奖励基金”,盟内首批捐资3万元。 1993年5月20日,支部进行换届选举。谢佑卿任主委,何清华、范健任副主委。9月,谢佑卿补选为民盟第九届省委副主任委员,次年1月,当选为主任委员。1994年2月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95年初,谢佑卿和省政协有关人员提出“科技兴湘建议案”,对决策层产生了深刻影响。11月,谢随时任省长储波考察了东北三省和中南七省,回来后写了六千多字的《我的五点思考》,提出五点兴湘方略,受到省政府的重视。 1995年4月,支部进行换届,何清华任主委,范健任副主委,委员为王新民,后又补选贺跃辉为委员。 接民盟中央通知,在1995年12月8日民盟中央七届四次全会上,谢佑卿当选为民盟第七届中央常委。1997年5月,谢佑卿再次当选为民盟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主委。1998年1月,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1998年7月,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中南工业大学。9月16日晚,主委何清华主持召开了民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支部与民盟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合并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杨欣荣、民盟湖南省委主委谢佑卿、民盟长沙市委主委李显模以及相关领导和多数盟员参加了会议。民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支部隶属民盟长沙市委,有盟员26人,是一支非常活跃的队伍,主委是唐新孝,支部多次被民盟长沙市委评为先进支部。合并后,民盟中南工业大学支部队伍壮大了,活力增强了。 1999年,湖南民盟举行建盟50周年庆祝活动,民盟中南工业大学支部被评为先进集体,何清华、唐新孝被评为“优秀盟务工作者”,贺跃辉、王新民被评为优秀盟员。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加入民盟的人数共计16人。 盟内财务由石志仪负责,盟费收取正常,记录详细,定期由出纳、会计对账,然后向盟员公布。主要用于盟务活动、慰问生病的盟员等。 5.平稳发展时期(2000--2012)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1年6月25日,民盟湖南省委批复民盟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更名为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2001年,民盟校本部支部被盟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何清华、戴兴国被评为优秀盟员,石志仪被评为优秀盟务工作者。同年,中国加入WTO,组织盟员认真探讨了加入WTO以后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002年3月,余德泉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6月,谢佑卿、何清华分别当选为民盟湖南省委第十一届主委、副主委。 2002年5月9日,民盟校本部委员会换届选举,何清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唐新孝、戴兴国、贺跃辉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根据湘盟直字第[2002]06号文件的批复,民盟校本部由支部升级为委员会。2002年,发展左成忻、龚进、徐绍军等12人加入民盟。按院系划分为3个支部,共有盟员92人。 2002年11月,学校隆重举行陈新民诞辰90周年暨陈新民奖励基金设立10周年纪念活动。12月,唐新孝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3年,组织盟员到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交流,考察了区乡镇管理局,钱去泰为技术人员授课。同年,何清华领衔研究的“高性能液压静力压桩机的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3月,谢何卿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2004年4月29日,余德泉应邀抵达台湾,参加首届台湾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然后在淡江大学举行了楹联、书法方面的3场学术讲座。返回时顺道澳门,为澳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发表演讲。 2004年9月至12月,民盟湖南省委陆续批准了邓伯禄、何凤桥、周亮、许良琼等加入民盟组织。盟组织在机电工程学院发展的盟员人数相对较多。 2005年6月,戴兴国参加了校党委举办的中南大学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并在培训班上献计献策:一是教学团队不容乐观,团队越来越少,单干户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年团队凤毛麟角;二是学校考核制度急功近利,建议每3年考核1次;三是管理要改革,应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2006年12月18日,学校举行纪念赵天从教授诞辰100周年大会暨2006年赵天从奖学金颁奖仪式。校长黄伯云院士、刘业翔院士等出席大会。 2006年加入民盟的有廖志芳、夏志明。2007年发展的新盟员有杨放琼、禹宏云、郭淑娟、云忠、汤晓燕、张庆庆6人。 2007年5月,民盟校本部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王新民当选为主委,唐新孝、贺跃辉、周宏兵当选为副主委。 2008年初共有盟员100人。为了便于开展活动,重新调整了支部,设立老年支部和两个青年支部。老年支部在支部主委黄树华、黄源振的带领下,组织盟员开展活动较多,凝聚力较强。 2008年,周含华撰写的《文化宽容精神和统一战线工作》论文,获湖南省统战理论成果三等奖。2010年,周含华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主笔撰写了三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获湖南省统战调研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 2008年陈国华加入民盟组织。2009年傅纯加入民盟。2011年王岩、肖山、王民建等被批准加入民盟。 2010年11月23日,老年支部20余人参观彭德怀故居和毛泽东的母校——东山学校。 2011年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清华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获得大会发言。何清华在大会发言时说,奢靡之风不可长,要根治目前中国社会的“奢侈病”,关键在于政府。并建言:①国家必须通过预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费,公开细目,严格查处不按规定进行预算、不认真执行预算的行为。②文件的规定要更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如明确办公楼具体面积、办公设施配备规格、接待标准、公务用车应有统一标识等。③做好国情宣传教育,让全体国民认识到,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宾馆、大活动、大吃大喝。④加大财税政策调控力度,引导社会将富余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国家持续创富的能力。 2011年5月8日,组织盟员参观位于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的曾国藩故居。11月,周宏兵参加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重走红色路——延安之行”活动。 2011年11月21日,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李重庵在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等领导的陪同下,来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指导,对民盟成员贺跃辉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赞赏。 2012年3月,民盟校本部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贺跃辉任主任委员,唐新孝、王新民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为周含华、周宏兵、李国栋、黄源振。新一届委员会产生当天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并进行了分工。主委贺跃辉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副主委唐新孝、王新民分别负责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周宏兵任组织委员,周含华任宣传委员,李国栋负责联络工作。4月20日,贺跃辉主持召开工作会议,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提出盟史写作、党外调研、支部组织活动是今年工作的重点。5月和12月两次召开老盟员座谈会,专门研究盟史写作问题,老年盟员踊跃发言,为写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线索和宝贵的意见。 这一年,支部为增强凝聚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6月13日,黄源振委员组织老年支部的盟员前往张谷英村和岳阳楼参观学习,特别邀请了地质系教授、中共党员张淘先一同前往,张教授运用水文地理专业知识分析、探讨了张谷英村独特的排水系统,使盟员对先人的智慧十分惊叹。12月8日,两个青年支部组织盟员在通程电影院观赏了新上映的电影《一九四二》,电影结束后盟员就电影反映的历史、中国人的国民性和中国的出路展开了两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12月12日上午,老年支部在长沙河西渔湾市组织了以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盟员们就十八大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喜悦地分享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老盟员认为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令人振奋,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令人鼓舞。随后还热议了学校改革,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极大希望。 2012年11月1日上午,学校隆重举行中南矿冶学院建院元老、首任院长陈新民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各方面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揭牌仪式由常务副书记徐建军主持。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刘夫生,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名誉会长康义,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熊维平,校长张尧学共同为陈新民铜像揭幕。这也是纪念中南矿冶学院组建6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 2012年加强了调研工作和宣传工作。在“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中,获一等奖一个(周含华),二等奖一个(贺跃辉)。写了4篇新闻报道、1篇人物回忆。包括《中国民主同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斯人已去,余音绕梁——纪念陈新民主委逝世二十周年》《一九四二,让我们思考——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青年支部活动纪实》《老盟员热议十八大精神和学校改革——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老年支部活动纪实》《老盟员汪杰老师元旦赋诗》。其中两篇发表在盟省委网站盟员风采栏目,其它发布在校统战部网站,扩大了组织的影响。 年末,由贺跃辉主持召开了总结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健全了盟费缴纳制度,建立对80岁以上盟员春节慰问和盟员生病探望等制度,同时开展专题学习调研,动员盟员更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履行参政党的职责,扩大民盟校本部委员会的影响。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共有盟员103人,下设3个支部:老年支部、青年一支部和青年二支部。老年支部负责人黄源振,有退休盟员43人;青年一支部负责人周含华,有盟员30人;青年二支部负责人周宏兵,有盟员26人。 盟员分布情况如下: ①年龄结构:40岁以下4人;41~50岁39人;51~60岁14人;61岁以上46人。 ②性别结构:男性66人;女性37人。 ③学历情况:博士18人;硕士29人;本科56人。 ④职称情况: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39人;中级职称32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盟校本部委员会全体盟员将不断努力奋斗,继续创造耀眼夺目的成绩。 2.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贺跃辉,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于湘潭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国防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在粉末冶金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留校任教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5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 为研究生多次开设力学冶金学、物理冶金学和材料强韧化技术等课程。获得“陈新民教师优秀奖”和霍英东研究奖励基金。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52篇,被SCI收录126篇,ISTP收录6篇,论文被他人引用400余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7项。1995年“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机理和増塑的研究”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4),1997年“TiAl基合金工程材料强韧化新工艺技术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1999年“高性能TiAl基合金的研究”获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一等奖(排名第4),2011年“电解二氧化锰用新型表面合金化钛阳极的研制与应用”获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2年“难熔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3)。 以高技术应用为依托,创办了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泰阳新材料有限公司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长沙岱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解决了数百人员就业问题,每年为社会创造产值上亿元。在金刚石线产业化、推动太阳能多晶硅切割行业向高效、清洁生产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 199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02年至2012年任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副主委,2012年3月至今任民盟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主委。民盟湖南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政协湖南省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由中美文化交流创办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先后改名为私立湘雅医科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接管,1951年12月湘雅医学院代人民政府接管湘雅医院和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使整个湘雅系统步入新中国的领导。 1951年3月4日,中共湘雅医学院支部在学校正式公开。随后,中共湘雅医学院支部在湖南省和长沙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开始帮助民主党派省、市委在学校建立基层组织。在这种背景下,民盟湘雅医学院小组建立,直属民盟湖南省委领导,负责人为马列主义教研组主任、副教授肖艾。民盟是第一个在该校建立基层组织的民主党派。 1950年10月,1952年加入民盟的易见龙和1956年加入民盟的卢惠霖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同时易见龙还当选为民盟首届湖南省委委员。 1952年12月,严淑芳和后来加入民盟的胡信德均当选为湖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3年初,民盟湘雅医学院区分部成立,负责人仍为肖艾。 时有盟员22人,其中教授13人、讲师6人、助教2人、干部1人。同年10月,学校改称湖南医学院。 1954年,民盟湖南医学院区分部有教授6人,他们是易见龙、张德威、任邦哲、刘秉阳、潘世宬、林筱周,占全院22位教授的27.3%;副教授有肖艾、叶雨文。以上正副教授都是所在学科组的行政主任,占全院33个教研组主任总数的24.3%。民盟湖南医学院区分部在教学、科研、医疗方面的工作情况曾在湖南省和长沙市的统战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1954年8月,严淑芳、胡信德当选为第一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12月,易见龙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2月,潘世宬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叶雨文、张德威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5年7月,易见龙当选为民盟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55年底,盟员刘秉阳上调北京卫生部流行病学研究所工作,陈祜鑫入盟。 195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这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指导下,民盟湘雅组织进入发展时期。这年8月,民盟湖南医学院区分部负责人肖艾因错案被处理;9月,国家高教部下发各高校一、二、三级教授名单,湖南医学院的3位一级教授是易见龙、齐镇垣、凌敏猷,二级教授有王肇勋、肖元定、林筱周、任邦哲、黎光煦、谢陶瀛6位。其中易见龙、林筱周、任邦哲、黎光煦都是盟员。11月20日,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成立并进行了改选,主任委员任邦哲,副主任委员潘世宬,组织委员张德威、柳培津,宣传委员李光吾、彭勇炎。 1957年2月,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共有盟员53人。1956年上半年以前入盟的25人,其中有两位为来校进修人员,入盟最早的为1949年5月的蒋济民。1956年下半年入盟的有28人。支部人数占全校民主党派成员总数的60%。 这年春季学期开学时,中共湖南医学院党委指示主持统战工作的徐有恒等教师中的几位党员,在学校为建立、发展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出力,不是民主党派成员的还要他们选定参加一个组织,成为所称的“交叉党员”。当时民革、民盟、农工党、九三学社在湘雅的组织都有中共党员的对口协助。1951年12月入盟、1953年加入中共党组织的何鸿恩受命协助民盟。民盟组织在湖南医学院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958年6月,易见龙、卢惠霖、胡信德当选为民盟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7月,易见龙、严淑芳、胡信德、石琢当选为第二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月,民盟支部换届,任邦哲任主委,卢惠霖、吴幸生任副主委。12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 1958年8月,湖南医学院附二医院建成开院,去附二医院工作的有游孟高、吴振中、严淑芳、金庆达等盟员,因未建立民盟基层组织,仍参加学校支部组织活动。 1959年4月,易见龙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2月,卢惠霖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潘世宬、黎光煦、任邦哲当选为委员。 据1959年3月统计,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的人数由原来的48人减少为44人。其中既是中共党员又是盟员的交叉党员有9人。被划为“右派”的3人,首先被错划为“右派”的是1956年5月入盟的朱铁蓉。随后,盟员卢惠霖在学术思想批判中被定性为反动学术权威。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党的统战工作在曲折中前行,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的工作也是如此。 1960年9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四届湖南省委副主委,易见龙、胡信德当选为委员。12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 1961年8月支部改选,吴幸生任主委,黎光煦任副主委,刘友斌任组织委员,柳树嘉任宣传委员,叶雨文任委员。 1962年3月,周恩来先后在广州会议、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阶级关系的变化,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新发展和新任务。周恩来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绝大多数是爱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自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更重了。在此背景下,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的工作又现发展势头。 1963年3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五届湖南省委副主委,易见龙、胡信德当选为委员。5月,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人数变化为39人。支部班子成员进行新一轮调整,主委是吴幸生,副主委是黎光煦,委员为柳树嘉、彭勇炎、叶雨文。 1964年9月,卢惠霖、严淑芳、胡信德、石琢当选为第三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邦哲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委,潘世宬、黎光煦、黄宗瑜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65年1月,易见龙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卢惠霖、林筱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十年,统战工作遭到破坏,支部停止了活动。 1976年,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6月,中共中央任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正式恢复工作。与此同时,各地统战部门也陆续恢复了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陆续成立,各省、市地方的组织也相继成立了临时领导小组。。11月,盟员卢惠霖出任民盟湖南省委临时领导小组组长,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的工作开始恢复。但真正得到发展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77年11月,卢惠霖任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任邦哲、黎光煦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潘世宬、吴振中、陈祜鑫当选为委员。 1978年3月卢惠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12月,卢惠霖、石琢、胡信德当选为第五届湖南省人大代表。1980年2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委。 1979年10月,卢惠霖、胡信德当选为民盟第四届中央委员。1980年2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六届湖南省委主委,易见龙、胡信德、黎光煦当选为委员。 1982年前,民盟湖南医学院支部有盟员28人。 1983年4月,卢惠霖当选为第五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黎光煦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吴振中、周衍椒、金庆达、俞尧平、潘世宬、游孟高当选为委员。5月,胡信德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人大代表,6月卢惠霖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2月,卢惠霖当选为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胡信德任民盟第五届中央顾问委员。1984年2月,卢惠霖任民盟第七届省委顾问,黎光煦当选为委员。 1984年3月,支部有盟员44人,其中交叉盟员13人,仍然只设支部一级机构。游孟高任支部主委,刘友斌任副主委,余浣珍任宣传委员,蒲纯贞任组织委员,周宏灏任支部委员。 1985年支部有盟员5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1人,其余为讲师、主治医生、博士研究生等。 1987年4月,王振华补选为民盟第七届省委副主委。 1987年12月,湖南医学院改称湖南医科大学。 1989年9月13日,经盟省委批准,民盟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成立,余浣珍任主任委员,游孟高、钟性吾为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为蒲纯贞;宣传委员为刘世坤;委员为阮汝淑、何望春。下设学校支部,负责人为蒲纯贞、钟性吾、刘世坤;附一医院支部,负责人为余浣珍、何望春、雷慧中;附二医院支部,负责人为游孟高、阮汝淑、余孝良。 1988年1月,王振华、龚耀先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委,金庆达、游孟高当选为委员。3月,王振华当选为民盟第八届省委副主委;1992年9月,当选为民盟第九届省委副主委;12月,当选为民盟第七届中央委员;1993年4月,任民盟第九届省委代主委。 1993年2月10日,经盟省直工委批准,民盟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由余浣珍任主任委员,游孟高、文冬生为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为蒲纯贞,宣传委员为文冬生,生活委员为陈友良。常委为周宏灏、雷慧中、易义珍、黄金跃。 1993年3月余孝良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王振华、龚耀先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常委,周宏灏、高孝恢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委员。1994年1月,王振华任民盟第九届省委名誉主委。 1994年6月3日,经盟省直工委批准,民盟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由孙秀泓任主任委员,文冬生、余孝良、任培上、连乃文任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为陈友良、高梅;宣传委员为杨金莲;委员为周宏灏。 边建设边运营的附属三医院1992年对外开诊,原工作在附一医院和附二医院的部分盟员陆续调入,为此增设附三医院支部。此后民盟湘雅组织框架没有变化。下设学校、附一医院、附二医院、附三医院4个支部。孙秀泓任学校支部主委,副主委为文冬生,支部委员有蒲纯贞、易义珍、杨金莲。任培上任湘雅医院支部主委,副主委为雷闽湘,支委为陈友良、胡春香。余孝良任附二医院支部主委,徐杨为副主委,支委为高梅、李青。1994年12月附三医院支部主委为连乃文,组织委员为张梦玺,宣传委员为杨明施。后来张梦玺为支部主委,薛敏为副主委,杨明施为组织委员,刘世坤为宣传委员。 1995年3月,民盟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各支部盟员人数为:学校支部54人,附一医院支部27人,附二医院支部23人,附三医院支部12人。 1997年6月,周宏灏当选为民盟第十届湖南省委副主委,连乃文当选为常委。10月,周宏灏当选为民盟第八届中央委员。 1998年5月,民盟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有盟员122人。其中学校支部58人,附一医院支部30人,附二医院支部20人,附三医院支部14人。 1998年1月,宋惠萍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人大代表;周宏灏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1999年6月,经自然减员后,委员会有盟员84人。其中学校支部60人,附一医院、附二医院、附三医院3个支部共计24人,3个附属医院支部的盟员人数出现锐减。之后,各附属医院支部在党委的领导下,大抓组织发展工作。 2000年4月底,中南大学成功组建。之后,民盟组织名称随之变化。 2001年9月5日,经盟省委批准,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支部由胡曼玲任主任委员,梁华任副主任委员,易义珍任组织委员,黄珊琦任宣传委员,邓启辉任委员。12月,民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换届时盟员为34人,主委为徐杨,组织委员为史铮莉,宣传委员为李旭平。民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支部换届时盟员为22人,主委为薛敏,组织委员为杨明施。 2002年4月11日,经盟省直工委批准,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由胡曼玲任主任委员,雷闽湘、徐杨、薛敏为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为易义珍,宣传委员为黄珊琦,委员为李刚、李旭平、刘世坤。 2002年6月,徐杨当选为民盟第十届湖南省委常委。2003年1月,周宏灏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12月,周宏灏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宋惠萍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人大常委。 2007年1月25日,经盟省委组织处批准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由雷闽湘任主任委员,罗自强、徐杨、薛敏为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为易义珍,宣传委员为黄珊琦,委员为李刚、李旭平、杨明施。下设4个支部也都先后换届。 1月10日,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支部换届,主任委员为罗自强,副主任委员为梁华;组织委员为易义珍;宣传委员为黄珊琦;委员为周良文。时有盟员58人。 1月,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支部换届,主委雷闽湘,副主委李刚、张赛丹,组织委员陈友良,宣传委员孙志香。时盟员为36人。 徐杨任民盟湘雅二医院支部主委。 薛敏任民盟湘雅三医院支部主委。 2007年6月,徐杨当选为民盟第十二届湖南省委常委,罗自强、雷闽湘、薛敏当选为委员。 2012年5月,薛敏当选为民盟第十三届湖南省委常委,徐杨、罗自强、雷闽湘当选为委员。 (二)组织现状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组织现状 2012年11月底,民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有盟员163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81人。学历构成情况为:博士27人,硕士36人,大学本科73人,大专18人,中专中技9人。职称构成情况为:教授及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51人,讲师、主治医师及相当中级职称者65人,初级职称6人。 2.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雷闽湘,女,汉族,1961年4月出生,湖南祁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在附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工作,1986年调入附一医院代谢内分泌科,1991年至1995年在附二医院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后回附一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工作。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培养博士研究生17人,其中与美国俄亥俄大学联合培养4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和省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湖南省科研成果奖3项。主要研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现任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湖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1995年12月加入民盟。2007年1月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湖南省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1.参政议政、建议献策情况 (1)校外 卢惠霖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湖南省人大代表期间,在历次会议上提交提案数十份。向湖南省人大提交的提案主要有:建议办好一个省综合大学案;充实行政、技术机构,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和优生案;关于抓好遗传病诊断、防治和优生学宣传教育案。提交全国人大的提案主要有:加强遗传病和优生学研究,制订优生立法,保证民族素质健康的改善和不断提高案;建议将湖南医学院列为全国重点院校案;认真贯彻我国人口政策,促进各省市计划生育、限量保质的优生运动,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亿人口优势的充分发挥案等。提案内容涉及广泛,关注国计民生、医学和教育等,得到国务院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6年12月,孙秀泓撰写的调研报告《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深化高教事业改革》参加民盟部分省市第九次高教研讨会,获民盟湖南省委授予的优秀论文奖;1998年12月,获省高校工委与湖南省委统战部颁发的湖南省高等学校统战理论研究论文优秀奖。 2004年,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发起“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我省‘三化’进程献计献策活动”,黄珊琦撰写的《推进我省“三化”进程,构建较好的监督机制》等两个建议获省委统战部荣誉证书。 2008年6月初,黄珊琦向盟省委呈报了“关于在城建开发拆迁中维护《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严肃性的建议”。 2008年,雷闽湘在政协湖南省第十届会议上提交加强药店处方药的管理、建立和谐医疗环境两个提案。 (2)校内 中南大学组建以来,民盟湘雅医学院委员会按照校党委统战部的指示,鼓励盟员结合校内的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2005年,民盟湘雅医学院委员会为《中南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南大学首届党代会“两委”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稿》《中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等提出建议。认为中南大学建设的定位应从教学科研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提法,调整为创新型大学定位,受到校党委的高度肯定。 2006年,先后为学校建言献策3次,分别是为纪念湘雅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诞辰125周年、首届校友汤飞凡、张孝骞诞辰110周年,开展史料的整理工作。盟员黄珊琦分别提供了《颜福庆博士在湖南的医疗实践和湘雅医学的创办》《张孝骞画传》第二章“折桂湘雅,北上协和”的专题史料。2007年出版《张孝骞画传》等书,并于当年12月28、29日分别在北京与长沙举行了发行式和相关的纪念活动。 自2008年7月起,学校党委部署了“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调研工作,罗自强、黄珊琦、黄艳红完成的调研报告《对我校青年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短缺的思考和建议》获一等奖。 2.社会服务情况 (1)义诊活动 2007年,湖南醴陵人汤飞凡诞辰110周年,本委员会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3个支部在校党委统战部、民盟湖南省委的领导与协助下,联合湘东医院于2007年7月开展了一次大型的义诊活动,派出的专家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盟员5人,半天的义诊共接诊门诊病人近600人。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的两位专家除完成门诊任务外,还前往湘东医院病房对相关病人进行了会诊。这次活动被株洲市电视台、醴陵市电视台、盟省委网站等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 民盟湘雅二医院支部两次在盟省委和学校统战部支持下到浏阳石江村义诊,给农民送医送药,指导、解答问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积极捐款,支援灾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盟员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纷纷捐款支援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支部盟员通过所在部门参与捐款,共捐出人民币11800元。其中盟员周宏灏院士独自认捐5000元。盟中央发出捐款倡议后,支部通过手机短信、张榜公布盟中央倡议、盟省委文件等方式,动员大家再次认捐,又捐出人民币3600元。主委罗自强积极带头,大家踊跃参加,其中90岁以上的老盟员易甲凡老师和正在病中的朱定尔教授等老盟员,也积极参与了捐款。 民盟湘雅二医院支部在1998年湖南大洪水、2008年初的冰灾、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各种大灾难中,积极参与了捐钱、捐衣物等各种援助活动,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时,盟员们既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捐款活动,又参加了盟省委组织的捐款;有的盟员还亲赴汶川救灾。 (3)积极为老年事业服务 易义珍、邓启辉两位退休盟员是健身爱好者和组织者,数年来坚持组织离、退休老人健身、娱乐,多次获中南大学有关部门奖励,为夕阳红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易义珍还担任校老年大学湘雅校区的副校长兼教务长,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虽然退休,但服务社会的热情没有减少。任培尚退休后继续医疗门诊,努力为病人服务。 3.统战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讨2004年2月,梁桦撰写的《中间阶层的变化与我国的民主党派》荣获省委统战部授予的2003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7年,黄珊琦向校党委统战部提交了《关于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思考》一文。2008年4月黄珊琦、罗自强、周良文向盟省委、学校党委统战部呈交了《重温“五一”口号,凝聚各方力量,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2010年2月,黄珊琦向校党委统战部提交《六十年我党对统战工作科学认识的发展》和《概述九十年来我党对统战工作的科学认识与发展》2篇论文,后者获省委统战部优秀论文三等奖。 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部委员会是直属于民盟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其组织历史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始终自觉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充满活力;始终率领本组织盟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助推学校发展。其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1.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时期(1953-1960)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成立于1953年,民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是1953年4月由民盟湖南大学区分部更名而来的,1954年支部改选,谢世澂、刘达仁分别担任支部正、副主委。1958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又改为湖南大学,支部当年改选,刘达仁任主委。当时有盟员7人,均为资深教授,是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如土木建筑学三级教授谢世澂担任学院的教务长,1954年8月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9年12月,刘达仁当选为第二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2.长沙铁道学院时期(1960年-1999) 1960年长沙铁道学院成立。当时的民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也随着迁入长沙铁道学院,是唯一一个成建制转入学校的基层组织,并更名为民盟长沙铁道学院支部,直至1986年,支部正、副主委由谢世澂、刘达仁担任。 在长沙铁道学院艰苦创业时期,民盟支部率全体盟员与全院师生员工风雨同舟,充分发挥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分昼夜,战斗在勤俭建校的第一线,为学校建设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由于1957年反右斗争和十年动乱的政治原因,部分盟员受到批斗和迫害,支部被迫停止活动,多党合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逐步进入新阶段,形成新格局。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又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关系的“八字方针”重新确立,并发展为“十六字方针”。 在新时期正确方针指导下,在民盟省委的直接领导下,1984年3月17日,支部正式恢复,当时有盟员10人。1986支部改选,徐铭枢任主委。之后支部在组织上、工作上都有很大发展,活动也日益增多,20世纪80年代发展盟员13人。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下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科学地阐明了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意见》的贯彻实施,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发展。支部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向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组织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90年代共发展盟员16人。1995年支部改选徐铭枢任主任委员,湛浩、唐红娥任副主任委员,雷衍天任组织委员,张胜先任宣传委员。1998年2月,民盟支部换届,唐红娥任主任委员,雷衍天、张胜先任副主任委员,金晔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 这一时期,支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世澂、李慰萱、徐铭枢、邹捷中、唐红娥等。 谢世澂1979年12月增补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委员会常委,民盟湖南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兼文教科技委员会主任,民盟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2月,李慰萱作为人才引进,调入长沙铁道学院,1983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多次被铁道部、湖南省及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任民盟湖南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委,民盟中央第五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常委。 徐铭枢历任政协湖南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92年被省政协评为先进个人。 邹捷中1998年1月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唐红娥当选为委员。 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1年3月25日民盟长沙铁道学院支部委员会更名为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支部。 这一时期,总支在民盟省委和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盟员从1955年的7人发展到59人(2014年7月统计资料)。盟员在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1月,总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支部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唐红娥任主委,周继承、年晓红、张飞涟任副主委,雷衍天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下设3个支部 :年晓红任一支部主委,阳丽霞任信息员;周继承任二支部主委,谢立红任信息员;亢保元任三支部主委,李占株任信息员。 2006年11月14日,总支就如何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进行了研讨,统一了认识,提出了3条具体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要加强学习,树立“为民参政、为民议政,促进中国发展”的政治理念,不断提升盟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分析论证,提出有价值、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提案工作。要协助盟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委形成高质量的精品提案,提高提案的分量,从而提高盟总支的参政议政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2009年2月,总支部委员会换届,彭立敏任主任委员,年晓红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张飞涟、周继承、戴端任副主任委员,亢保元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阳丽霞任一支部主任委员,王进任二支部主任委员,李占株任三支部主任委员。2010年亢保元调离学校,3月19日増补刘希玲担任总支组织委员。 2014年5月5日,总支部换届产生新一届委员会。民盟省委批复(湘盟直[2014]3号)文件,年晓红任主任委员,戴端、罗如登、王进、肖友刚、刘希玲任副主任委员,刘希玲兼任组织委员,徐红云、罗如登(兼)、王进(兼)任宣传委员。阳丽霞任一支部主任委员,王英任二支部主任委员,李占株任三支部主任委员。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主要有李义兵、邹捷中、叶梅新、彭立敏、年晓红等。 1993年3月加入民盟的李义兵,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计划。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作者”称号和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邹捷中,2001年11月被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2003年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2003年至2006年任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 叶梅新2000年获“茅以升铁路教育专项奖(科研专项奖)”,2001年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人才奖”,2001年被湖南省教育工会授予“优秀教职工”称号,2003年获“湖南省十杰女科学家”奖,2004年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湖南省妇女劳动模范”。 彭立敏2004年9月至2014年6月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年晓红2012年5月当选为民盟第十三届省委委员,2013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主要负责人简介 1.党派现状 (1)总支人员统计 截至2014年6月,总支共计59人。其中一支部22人,二支部19人,三支部18人。 (2)盟员的构成情况 年龄结构:60岁以上14人,占总人数的23.7%;60岁至51岁14人,占总人数的23.7%;50岁至35岁30人,占总人数的50.8%;35岁以下1人,占总人数的1.6%。 性别结构:男性30人,占总人数的50.8%;女性29人,占总人数的49.1%。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25人,占总人数的42.3%;硕士13人,占总人数的20.3%;博士20人,占总人数的33.8%。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4人,占总人数的74.5%;中级职称13人,占总人数的22.1%;其它4人,占总人数的6.8%。 2.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一个政党的生命线,加强组织建设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组织保证。为此,总支的组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 (1)以学习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国民主同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为使广大盟员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各级人大、政协会议精神和民盟中央、省委文件精神;贯彻与落实校党委的各项具体方针、措施与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适时组织全体盟员学习。每年组织不少于5次的组织活动,并将学习与讨论、交心、考察、调研、联谊活动等结合起来。二是积极选送盟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2001年来,有袁平之、周继承等14人参加了各种培训。三是加强盟史和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扩大民盟声誉。1999年组织参观了湖南民盟50周年成果展,并配合学校统战部举办了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其中,本总支成员占有主要的篇幅,从而扩大了民盟在群众中的影响。 (2)以素质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是民盟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生存、发展与繁荣。总支制定了严格的组织发展制度,并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确保组织发展健康有序。第一,坚持“三高”原则,即“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每年发展2至5名副教授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且在业务上有成就、群众心目中有较大影响的教职工。目前,硕士、博士人数已达33人,占总人数的55.9%;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人数已达44人,占总人数的74.5%,为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第二,坚持各专业融合交叉原则。盟员中,有工科专业22人,占总人数的42.3%;有文、史、物、数、管、法等专业25人,占总人数的48.1%;有医务专业3人,占总人数的5.8%。从而使民盟组织内形成专业知识互相补充、互相交流的学术研讨氛围,为参政议政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拓展提供人才基础。 (3)以规范为保障,加强制度建设 盟总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制度化、规范化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5个方面的制度:一是盟费交纳制度。规定每个在职教授每年交盟费200元,其余在职盟员每年交盟费100元,退休人员相应减半。二是组织活动制度。总支每年组织大型活动两次,每学期组织小型活动两次。三是总支扩大会议制度。根据上级盟组织的工作安排和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不定期召开总支扩大会议,讨论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四是召开年度总结表彰会制度。规定一般在每年春节前后,召开总结表彰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五是组织发展制度。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工作,规定每年吸收2~5名优秀人才加入盟组织,并指派专人负责联系。 (4)以创新为手段,增强组织凝聚力 选配好领导班子,积极培养工作骨干。现任总支委员会由10人组成。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年轻充满活力,战斗力强。班子成员中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44岁。二是业务能力强,本职工作出色。班子成员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占90%。三是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强。政治上讲原则,积极参政议政;组织上贯彻民主集中制,能听取不同意见;作风上务实,善于团结人,在盟员和群众中有较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开展经常性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总支盟员都来自学校各个二级单位,平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因此,盟总支经常举行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调动广大盟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每年的组织生活不少于5次,如近年来组织到石燕湖、洪山庙、炎帝陵、大京山庄、石门、千岛湖、赤壁、曾国藩故居、桃花源等地参观学习。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即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相结合,与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与重要节日庆祝活动、年终总结表彰会议相结合。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盟员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各自的专长,也为盟员间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表彰先进,鼓励盟员建功立业。2008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王进、夏志明、金晔、陈湘豫、王薇、陈新明、彭小毛、谢立虹、刘希玲。2009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夏志明、金晔、唐红娥、王进、雷衍天、刘希玲、成耀荣、王薇、陈湘予、陆平。2011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唐红娥、周继承、王敏、罗国荣、雷衍天、王薇、胡琦、罗如登、卢佳友、阳丽霞。2012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金晔、曹林芝、卢佳友、罗如登、杨伟操、王进、王英、傅纯、颜美春、雷衍天。2013年度被总支授予的优秀盟员:徐红云、卢佳友、叶梅新、王英、唐红娥、肖友刚。 情系盟员,重点做好代表人物的联系工作。总支经常开展献爱心、情系盟员的活动,经常联系侨居加拿大的著名教授李蔚萱和侨居美国的著名教授李义兵,通报支部的各项重大活动,每逢春节、元旦发E-mail进行问候。1999年元月13日李蔚萱回国,请他作学术报告,交流加拿大、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情况。2012年6月10日李蔚萱回国探亲,部分盟员与他作了一次交流活动。他们积极支持盟的各项工作,还热情交了盟费。德高望重的前主委徐铭枢教授2000年3月19日八十华诞时,总支自筹资金为他举办召开了一次热情洋溢的祝寿会,为他祝福、庆功。盟员病重或因病住院时,总支都会携薄礼去看望、问候,大大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年晓红,男,汉族,1965年4月生,甘肃武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山东大学数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甘肃天水师范学院任职期间,1996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7月作为人才调入中南大学。1995年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目前担任《变流技术和电力牵引》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大功率牵引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我国铁路运输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06年1月任民盟铁道总支副主委,2009年2月任民盟铁道总支常务副主任委员,2014年5月任民盟铁道总支主委。2012年5月当选为民盟第十三届省委委员。2013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在“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我省‘三化’进程献计献策”活动中,所撰写的论文获省委统战部二等奖。2006年以来,积极参与盟省委组织的浏阳石江村扶贫工作,为四川汶川和甘肃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3000多元,积极参与株洲天元区教育局的江璜小学的捐赠活动,捐赠计算机24台。 (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 1.校外 (1)1996年9月在民盟部分省市第九次高教改革研讨会上,金晔撰写的论文《面对新世纪,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被民盟省委评为优秀论文。会后形成的向中央民盟汇报的第九次高教改革研讨会纪要,有多处引用此篇论文中的内容与数据。 (2)2004年度“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我省‘三化’进程献计献策”活动中,周继承撰写的论文获一等奖,年晓红撰写论文获二等奖,唐红娥撰写的题为《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论文获二等奖。 (3)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政协委员唐红娥先后撰写《规范电信收费业务》《开通145路至青园路的公交车》及《在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大门处修建过街桥》等10多项反映社情民意的提案被采纳,惠及民生。 (4)1998年3月末,省政协委员邹捷中、唐红娥向第八届省政协会议提交提案15个,这些提案反映了社情民意,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2006年9月在“响应中共湖南省委寄语全省人民”“ 迎校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唐红娥提交了“关于燃气庭院管网设施收费”问题的建议。 2.校内 (1)1998年由金晔主笔的《关于优化我院教学软硬件的分析与建议——来自学生热点关心问题的调查报告》,获长沙铁道学院党委1998年民主党派调研报告二等奖。 (2)1999年由金晔、唐红娥、雷衍天、张胜先撰写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努力提高我院教学质量——一份关于我院教育质量的调查报告》获长沙铁道学院党委1999年民主党派调研报告一等奖。 (3)1999年在高校随机评估达优活动中,总支向学校提出了10条富有创意性的建议,得到院党政领导的高度赞扬。 (4)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之初,校党委在铁道校区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会上总支就有关中南大学定位、人事、科研、教学及校领导班子组建、机构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作了书面发言,受到了校党委的重视和充分肯定。之后还就中南大学三校实质性合并进行调研,并提出8条合理化建议,得到校党委的肯定与采纳。 (5)2005年在校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通报和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总支共提出10条建议,其中3条被采纳。 (6)2006年4月在学校召开的民主党派经验交流会上,总支作了关于《加强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民盟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的发言,得到出席会议的湖南省委统战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7)2006年5月对中南大学“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1条书面建议。 (8)在2008至2009年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中,由王进撰写的调研报告《当前学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校淘汰学生的原因调查》被校党委评为一等奖。 (9)在2011至2012年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中,由唐红娥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中南大学对校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几项建议》、王英撰写的调研报告《铁道校区交通管理的现状亟待解决》分别被校党委评为三等奖、优秀奖。 (四)社会服务情况 社会服务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的延伸和细化,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之一。总支注重组织盟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通过服务社会,拓宽民主党派的视野,提高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党派的社会影响力与组织凝聚力。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捐赠活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总支委员和广大盟员积极响应民盟中央为四川灾区建造希望小学的号召,向民盟中央交了一次“特殊盟费”。周继承、彭立敏、叶梅新各捐款1000元,年晓红、张飞涟分别捐款500元和300元,盟员中退休教师孙阳智、雷衍天在震后第三天就要求捐赠,刚入盟的年轻盟员夏志明、王薇也和其他盟员一起积极参加捐赠,总支共募捐人民币6400元。同时向民盟省委和校党委统战部提交了《献出我们一点爱,为了孩子明天更可爱》的倡议书,进一步表达了全体盟员对灾区人民深深的关心与祝福。 2.科技扶贫 (1)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号召,2006年,唐红娥及支部盟员,多次实地考察民盟湖南省委扶贫试点村——浏阳龙伏乡石江村,学校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李妮带领她的研究生投入大量精力,花费整整一年时间,走遍该村的山山水水,于2007年12月30日为该村完成了价值10万元的新农村总体规划与设计,赢得了村民及民盟省委的高度评价。 (2)为支持石江村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总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购买了一台价值4000元的计算机,支持该村成立科技办。 3.服务新农村 (1)在石江村进行考察时,盟员发现农民经常要路过的一座老桥,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彭立敏发动各方力量,2007年12月3日协助筹集资金5万元,对老桥进行了改造改建工作,确保了农民及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2)为了促进石江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该村特色经济作物——红提的种植,总支在有限的盟费中拿出1000元资金,集体认领了10棵红提树。 (3)2010年,彭立敏发挥联系社会广泛的优势,又为石江村争取到4万元资金,为该村农业的进一步综合、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4.智力扶贫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2007年11月24日总支开展了一次“扶贫献爱心”的捐献活动,给株洲市天元区江璜小学捐献计算机24台。该小学地处比较偏僻的山村,天元区杨胜跃副区长,区教育局龚局长和彭校长,对总支给予小学的支持,深表感谢,并表示一定要把小学建设成为以计算机和乒乓球为特色的新农村学校。 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是民建湖南省委员会直属支部之一,1990年11月1日成立,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建时期(1986.5-1990.10);第二阶段是成立初期(1990.11-1996.8);第三阶段是发展时期(1996.9-2000.3);第四阶段是壮大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几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1.筹建时期(1987.5-1990.10)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11月1日成立。1953年全院民主党派成员共18人,其中有民建会员1人,即我国采矿专家周道隆教授,1950年加入民建,1956年他又加入民盟,一直参加民盟中南矿冶学院支部的活动,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湖南省人大代表。1982年12月逝世。 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调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的余炽昌,1950年加入民建,在武汉时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1953年民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改选后任主委。1954年8月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2月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调长沙铁道学院任副院长。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委,1964年9月当选为第三届省政协常委。1976年4月逝世。 中南矿冶学院和1960年正式成立的长沙铁道学院均因民建会员人数少,在1987年前未建立过组织。 成立于1980年2月的民建湖南省委,努力恢复组织活动,发展了一大批新成员,并积极筹备成立部分基层支部。根据民建湖南省委意见,在中共中南工业大学委员会领导与指导下,1987年5月成立民建中南工业大学小组,由中南民族学院调入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的龙翔云任组长,时有会员两人。1988年12月,龙翔云介绍学校机械厂易子平、粉冶厂匡仁之、财务处胡治平,1989年4月介绍化学系汪凤珍4人加入民建组织,并一直参加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联合支部(民建湖南大学支部)的组织活动。1989年1月入会的杨吉凡,1990年8月调入中南工业大学附中工作。此时小组会员达到6人,根据民建湖南省委意见,在中共中南工业大学委员会的指导下,着手筹备建立支部。 2.成立初期(1990.11-1995.8) 1990年11月1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成立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的决定》(湘建组字[1990]第44号)文件,将龙翔云等6名会员从民建湖南大学联合支部转出,组建了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支部成立大会在校学生一舍的民主党派会议室举行。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黄人达、校党委副书记龚竹青、校党委统战部部长蓝佛新等领导到会祝贺,并作工作指导。当月20日,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黄人达主持召开了首届支部班子选举会议。26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选举支部主任、副主任的批复》(湘建组字[1990]第55号)文件,龙翔云任主任,易子平任副主任。 1991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龙翔云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支部工作由副主任易子平负责。 1995年8月,龙翔云、汪凤珍调入广西大学工作。同年易子平、匡仁之、胡治平3人相继退休,根据民建湖南省委的意见,支部工作暂时由杨吉凡负责。由于会员情况的变化,支部工作一度处于无法开展的困境。 3.发展时期(1995.9-2000.3) 针对会员人数减少实际情况,同时考虑组织发展需要,1995年10月13日,民建湖南省委主委阳忠恕与校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在会省委与校党委的领导与支持和校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与帮助下,支部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组织发展,健全支部班子上。1996年支部相继发展了潘春跃、张立红、蒋言斌、蒋美仕、彭小平5人。1997年5月14日,在民建湖南省直工委副主任李世雄、民建湖南省委组织处处长周沅江的指导下,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1997年5月26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改选的批复》(湘建组字[1997]第15号)文件,杨吉凡任支部主任,潘春跃任支部副主任。至此,完成了第二届支部班子的换届任务。新的支部班子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并将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同时派出杨吉凡、蒋言斌等骨干会员参加校外培训,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能力。 支部在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发展环境。1997年5月至2000年4月,新增了樊相如等10名会员,会员人数达到19人。根据工作需要,经请示增补支委3人,1999年5月11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增补支委的批复》(湘建组字[1999]第21号)文件,增补陈振兴、蒋言斌、彭小平为支部委员。 这一时期,支部开始进行一些社会调研,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如从1996年初开始,经过8个月的努力,支部代表民建湖南省委完成了调研课题《快速发展湖南省乡镇企业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杨吉凡为组长、蒋言斌执笔),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被收入省委统战部《1996年度湖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调查研究论文选辑》。1997年12月8日,民建湖南省委致专函给校党委,对本支部代表会省委独立完成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感谢。1998年12月,支部《对加快我省私营企业的调查与建议》(潘春跃执笔)获省委统战部全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二等奖。《湖南民建》1997年第四期以《认真组织调研,拓展基层工作局面》为题专版报道了支部开展社会调研工作的情况。1999年6月30日,由民建省委、省工商联、中南工业大学主办,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承办“面向民营企业科技成果推广洽谈会”,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熊长松、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邱冠周共同主持了洽谈会,有50多家民营企业的100多位企业家参加了洽谈会,达成了10多项科技合作意向,在全省民建系统首开一个支部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科技合作活动的先河,受到了民建湖南省委、省工商联、高校、企业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这一时期,支部工作在恢复和发展中逐步走上正轨,在会省委和湖南省统一战线的影响日益扩大。 4.壮大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1年3月23日,民建湖南省委发出《关于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及更换印鉴的批复》(湘建组字[2001]第11号)文件,决定将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民建中南大学支部,这也是学校唯一一个不按校区设置和管理的基层组织。 2002年9月,彭小平调入湖南大学文学院,支委会由5人变成了4人。2009年4月,支部召开了换届选举会议。12月31日,民建湖南省委下发《关于民建中南大学支部换届选举结果的批复》(湘建组字[2009]52号)文件,由杨吉凡、潘春跃、蒋言斌、蒋美仕、张广森、黄生权、周筱炜7人组成民建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杨吉凡任主任,潘春跃、蒋言斌、蒋美仕任副主任。这一时期,支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重点、树形象”的组织发展原则,突出“扩面提质”的工作方针,先后发展李纪兵、张广森等27名会员。主要分布在法学、医学、化学、教育学、工程学、管理学等领域,绝大部分新会员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且年轻的会员较多、工作业绩突出,还有3人为企业界代表人士,会员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更加合理,为发挥好民主党派的专家咨询和智囊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00年4月28日,在省委九所九号楼召开的全省民建中青年干部座谈会上,杨吉凡就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作了大会发言。2000年10月12日,在纪念民建在湖南建立组织50周年大会上,支部被民建湖南省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蒋言斌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2005年12月16日,在北京宁阳大酒店召开的民建中央组织建设座谈会上,作为受民建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集体代表,杨吉凡做了《认真抓好四点,奋勇争创一流》的支部工作经验介绍,受到了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等会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在全国政协礼堂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全体人员。 2006年9月20日,杨吉凡作为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的支部代表,参加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受表彰的全体人员。 2007年10月24日,民建广州市萝岗区总支一行18人专程来校,双方就基层组织发展、开展活动方面以及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两地的科技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交流。此活动得到了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周智广,民建省委宣传处副处长樊秀华,校科技处副处长唐新孝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0年10月,民建省委为纪念民建成立65周年暨民建在湘建立组织60周年,首次编辑了反映湖南民建先进人物的专辑《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湖南民建会员风采录》,该专辑的第三篇以《使命的召唤事业的追求》为题对杨吉凡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在全省民建系统进行了宣讲。 参政议政方面。支部深入开展“认真履职立新功”的系列活动,动员支部会员参加民建省委及其专委会工作,推荐优秀会员参加政协、检察院等方面工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把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参政议政抓落实的重中之重,坚持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关注市场、关注企业,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想深层次的问题,提可行性的建议,取得一系列的调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5年4月22日,支部组织成员赴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开展农村烟草种植产业与发展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维护烟农合法利益,规范烟业市场行为的建议》。 2005年,蒋言斌等承担并代表会省委完成了民建中央招标课题《危机与出路:我国自主技术、自主产品、自主品牌保护研究》。 在2006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杨吉凡撰写的《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回顾与展望》被评为优秀调研论文,并收入该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8年7月14日,杨吉凡在民建湖南省委七届六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做好政治交接的几点认识与体会》的报告。 2009年初,支部由李纪兵执笔的《参政党内部监督研究报告》,获民建中央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一等奖第四名(共10篇),首开我省民建组织在全国民建系统重点理论研究荣获一等奖的先河,民建省委因此荣获了全国统战重大理论研究课题组织奖。 2009年1月11日,在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潘春跃作大会发言,建言湖南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1年12月上旬,杨吉凡率领“新兴产业基地发展与展望”调研组赴浏阳市,对长沙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开展调研,了解该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共商产业基地发展与合作事宜。调研组由该支部6名博士生导师和10余名正副教授组成,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支持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发展。 社会服务方面。支部根据民建湖南省委的部署,一是狠抓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一批优秀稿件被会中央与会省委采用,2007年采用7篇、2008年采用11篇、2009年采用7篇、2010年采用2篇、2011年采用6篇、2012年采用11篇。有的稿件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如蒋美仕、杨吉凡、阳建国的稿件《应确保高校学术诚信》,2011年3月15日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副书记梅克保、省政协主席胡彪的批示。二是注重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调动新会员的积极性,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专项服务和科技合作。 2001年3月19日,民建中央副主席朱元成在蓉园宾馆八号楼主持召开了湖南民建社会服务工作座谈会,杨吉凡代表支部汇报了相关工作和主要做法。 2002年支部及会员为祁阳县赈灾捐款1340元,书籍88本,衣物12件,书包2个。 2003年12月15日,在中南大学科技处支持下,协助民建省委组织了40余名企业家参加中南大学第二届科技大会,加强了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民建会员企业的科技进步。民建省委副主委程不吾、中南大学副校长邱冠周等出席活动。大会期间达成合作意向24项。民建省委以《瞄准高科技领域 牵手名牌高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5年7月13日,由支部联系并协同组织的冷水江市与中南大学“产学联姻”座谈会在中南大学召开,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发展成为娄底市人民政府与中南大学的全面市校科技合作。 2005年11月,经支部推荐,省委统战部批准,樊相如、蒋言斌参加了全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大会,作了学术报告,并当选为副理事长。 2005年12月初,支部邀请学校九三学社社员李一智教授,在民建长沙市委为企业家作了一场企业管理专题讲座。 2010年8月,支部动员师生为凤凰县禾会乡小学捐赠图书近1000册,学生运动服750套;为桂东县水湾希望小学捐送图书1500册,价值13500元的体育器材,出资10万元,新建了200多平方米活动场地雨阳棚,改造部分旱厕。 2011年3月24日,会员所在学校为宁乡县老粮仓中学捐送图书3000册,捐款11500元,送去5800元的计算机1台,激光打印机1台,扩音器2台。 2001年以来,支部的部分专家坚持10年为企业服务,如潘春跃等教授为长沙和捷公司进行技术咨询,受到了企业高度称赞;黄生权等教授坚持常年深入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开展学术讲座,提供智力支持,被学员们称为“最贴心的专家”;蒋言斌带领法学院会员团队一直为企业、民族地区立法提供法律援助。 特别是扶贫助学方面,支部在民建省委的指导与支持下,形成品牌。从2003年开始,在中南大学实验中学实施了“宏远助学行动计划”,先后为54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免费高中教育,已毕业的364名宏远生,100%考入本科院校深造,到目前为止,总投资超过800万元。1998年起纳入了民建省委年度工作计划,2011年纳入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计划。这一扶贫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被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按照民建中央要求,在民建省委的领导下,支部协助武陵山区实施了“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派出优秀教师到6个“思源·教育移民”班授课,受到好评。 (二)组织建设情况与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支部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支部有会员44人(其中校外会员4人)。支部成立前有会员6人,先后发展会员40人,转入会员4人,因病去世2人(吴建辉、易子平),调出4人(龙翔云、汪凤珍、陈振兴、何瑞)。 (1)学科结构:人文社科类21人,占47.72%;理工医科类23人,占52.28%。 (2)性别结构:男性29人,占65.9%;女性15人,占34.1%。 (3)年龄结构:60岁以上5人,50至59岁的3人,40至49岁的31人,33至39岁的5人。50岁以下的占81.8%,平均年龄43.2岁。 (4)学历结构:博士24人、硕士12人,占81.8%以上。 (5)职称结构: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4人,高级职称占61.36%;博导11人、硕导16人,研究生导师占61.36%。 (6)任职情况:先后有享受厅级政治待遇的3人,处科级干部8人,企业高管3人;民建会中央专委2人、省委常委1人、省委委员2人、省委专委会委员50人次;省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常委1人,省政协委员3人、省政协常委2人,市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常委1人;省人社厅监督员1人,省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人。 2.支部建设情况 思想建设不断深入。支部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履行好党派职能、发挥好会员作用、建设好基层组织、服务好全局工作、争创一流支部”的目标,组织会员认真学习《会章》、会史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建组织的优良传统等,贯彻落实了中共与民建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通过组织学习、加强培训、实地调研、交流取经、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与方式,促进会员们保持思想上坚强、理论上坚定、行动上坚决的良好作风,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1)1999年9月,杨吉凡参加民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班学习。 (2)2000年4月,杨吉凡、蒋言斌参加为期一个月全省第六期民主党派骨干班的学习。 (3)2000年11月,杨吉凡、蒋言斌参加民建中央第二期邓小平统战理论研修班的培训。 (4)2004年4月,杨吉凡、李纪兵参加民建省委通讯员培训班。 (5)2005年6月18日,杨吉凡参加校党委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学习。 (6)2010年10月,阳建国等12名会员参加了民建省直新会员培训班。 (7)2009年5月,杨吉凡、蒋言斌、蒋美仕参加了全省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8)2012年2月29至3月27日,蒋美仕参加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教育部、总政治部6部委组织主办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获得结业证书。 (9)2012年3月26至29日,周筱炜、唐瑞仁参加在古丈县举行的全省民建会员培训班。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会省委领导、中共中南大学委员会的支持下,支部领导班子积极工作,一直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组织发展工作,重点在把握质量,深入开展“打基础、立规矩、树形象、创品牌、争一流”活动,以组织活动增强成员凝聚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活力,实现了把支部建设成为“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大作用”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组织目标,成为在校内有影响、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支部、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支部的基层组织。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支部十分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基本规程》(1997年)、《发展会员基本准则》(1998年)、《社会调查研究与课题管理手则》(1998年)、《反映社情民意主题选择与稿件报送规范》(2000年)、《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准则》(2001年)、《支部委员联系会员与会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工作细则》(2002年)、《会员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制度》(2003年)、《优秀会员评选奖励与推荐工作规则)(2005年)、《宣传与信息报送工作基本规则》(2008年)、《支部网站管理规范》(2010年)、《省委参政议政基地建设规范》(2008年)等,保证了支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本职工作不断突出。支部认真践行“同心”思想,团结引导广大会员“岗位争光、为会添彩”。在会员们共同努力下,2000年以来完成各级科研立项138项,获科技成果奖57项,科研累计经费达3163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97篇,获奖论文126篇;受到上级表彰达318人次。突出的成就有:向娟、胡慧萍分别于2007年、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张广森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高达31.75的论文,并于2012年10月被学校授予首批30名“湘雅名医”称号;汪明朴历年来发表了影响因子共计高达76.55的论文;2010年,唐瑞仁的“有机化学实验创新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汪明朴的“材料专业创新型高级工和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普通高校教改研究立项;李芝华、潘春跃、黄生权、吴建辉、蒋言斌、胡慧萍、董山民、曾荣、周筱炜等同志获中南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优秀教师称号。蒋言斌的《罗马法概论》《知识产权法》成为学校本科教学精品课程,《知识产权:原理、规则与案例》成为校研究生院重点课程,获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英德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律支撑系统》和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国家盗版犯罪及其控制研究》立项。 参政议政不断提质。参政议政一直是支部的重点工作之一,经常抓、抓经常,不断提升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力求在选题、调研、论证、形成提案和建议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符合国情和省情,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不同高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为服务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献计出力。 支部先后完成了2项民建中央调研课题,11项省级课题,3项长沙市统战部招标课题,2项校级课题。此外受民建湖南省委委托,蒋言斌组织部分会员参与调研、撰写、座谈,完成《湖南省经济法制环境》,并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支部做到了年年搞课题调研,年年出成果,受到省委的肯定。(详见附表) 社情民意工作不断加强。2007年以来,支部积极响应会中央与会省委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号召,通过思想动员、骨干培训、领导带头、制度保障、网上通报等形式,推动社情民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杨吉凡、潘春跃、张广森、蒋言斌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提交了20余篇专家建议稿,撰写提案10项,其中《推行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湖南两型社会要求》《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提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湖南省乡镇企业现状与对策》《推进汽车防撞新技术,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新技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等提案,受到中央、省、市的重视;《采用社会捐赠纪念长椅,打造城市文化长廊》的建议被长沙市采纳,应用在部分公共场所。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支部共投稿50余篇,被会省委、会中央采用的38篇,有多篇受到了中央与省领导以及相关部委的重视,年年被会省委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集体。 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不断增强。杨吉凡作为湖南省人大常委,通过人大系统提出建议41项,部分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选为重点督办建议案或得到省领导批示,还参与制定30多部地方性法规,完成湖南省许多重大的法律法规监察和地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省政协常委潘春跃先后提出提案37件,多项提案在政协大会上宣读,为湖南省经济、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省政协常委张广森作为医疗战线上的著名专家,撰写了数十份社情民意稿件与政协提案,得到了会中央选用或省政协的采用,对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长沙市政协常委蒋言斌作为长沙市政协立法协商委员会专家,参与长沙市法制办和市人大立法协商《长沙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长沙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长沙市捐赠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长沙市渣土车管理办法》等20多部地方法规的立法协商,所提出的意见得到了长沙市法制办的高度肯定。蒋言斌还作为湖南省检察院两届特约检察员,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员、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与许多司法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与分析,旁听长沙市中院许多疑难案例的审判,甚至直接参与办案分析、监督,为促进湖南法制化建设服务。撰写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庭审证据电子系统建议》《长沙网吧侵权案立法建议》等提案,受到长沙市中院肯定,助推了庭审证据信息化工作。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杨吉凡,男,侗族,1959年6月出生,湖南新晃人。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吉首大学毕业后在长沙纺织厂子校工作,1986年起任副校长。1990年8月调入中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1992年至1995年攻读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后,历任中南工业大学附中校长、中南工业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南大学普教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MPA导师等职。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教以来,先后担任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理事、国家西部教育咨询顾问、北京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成员、湖南省侨务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社科联会员、湖南省数学会会员、《教师》杂志理事会理事等职。近年来,先后获长沙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次,团省委工作奖1次,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次,民建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工作者1次,民建湖南省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省政府一等功2次,市、县政府二等功2次。 1989年1月加入民建。1997年5月任民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主委,2001年3月至今任民建中南大学支部主委。政协长沙市西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湖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届民建省委常委,第八届民建中央科教委员,第九届民建中央文化委员;第六、七、八届民建省委省直工委副主任,第六届民建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民建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委员会主任。2010年3月起兼任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监督员。 民进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进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6.3—2000.3)和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1.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6.3—2000.3) 在民进长沙市委的领导下,1984年6月,中南矿冶学院、湖南教育学院、湖南水利电力师范学院三所院校成立联合支部——民进长沙市教育学院支部,湖南教育学院李朝略任支部主任,中南矿冶学院的尹祚湘任支部副主任。尹祚湘是民进长沙市委于1983年11月批准加入民进组织的,是中南矿冶学院的第一个民进会员。 1985年7月,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85年10月,王端明由民进长沙市委批准入会。1986年1月,贺志平由民进长沙市委批准入会。至此学校有会员3人。同年3月,在校党委的关怀下,从联合支部分离出来,由民进长沙市委批准成立了民进中南工业大学小组,尹祚湘任小组长。后经省委统战部协调,直属民进湖南省委领导。 1988年,贺志平任民进中南工业大学小组组长。当年民进省委批准毛小极、于政球入会。 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加,1989年11月10日,民进湖南省委批准成立民进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并同意民进中南工业大学第一届支委会选举结果。贺志平任支部主委,韦钦任副主委,王端明、毛小极任委员。 1989年入会的有:蔡建国、赖永玲、刘舜华、李琴、周抒诚、姚晓笙、韦钦。至1991年底,支部有会员11人。 1992年3月支部换届,选举产生民进中南工业大学第二届支委会,韦钦任主委,王端明任组织委员,毛小极任宣传委员,次年4月增补1992年6月入会的蒋建纯为委员。 1992年9月,韦钦当选为民进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2月,韦钦当选为政协长沙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95年韦钦出席民进中央召开的“会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获荣誉证书。 1995年12月,民进省委下文,同意民进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换届选举结果,韦钦续任主委,彭辉任组织委员,蒋建纯任妇女工作委员,罗锡冬任宣传委员,毛小极任科教委员。 1996年支部提交的《加强基础科学建设是我校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文,获中南工业大学民主党派首届调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9年5月选举产生第四届支委会,蒋建纯任主委,古映莹任副主委兼组织委员,彭辉任副主委兼老龄委员,王超英任科技委员,邹鸣放任宣传委员。 2.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随后,民进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更名为民进中南大学支部委员会。此时,有会员22人。 2002年6月,罗会钧当选为民进第五届省委委员。2003年1月,蒋建纯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05年12月15日,支部换届。罗会钧任支部主委,彭辉、古映莹任副主委,李斌任组织委员,王超英任宣传委员。 因学校新成立民进湘雅二医院支部委员会,2007年8月,支部再次更名为民进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2007年5月,罗会钧当选为民进第六届省委委员。2008年1月,罗会钧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11年11月20日,支部换届选举。罗会钧续任主委,古映莹、李斌任副主委,陈腾飞任组织委员,曾凡浩任宣传委员。 2012年5月,罗会钧当选为民进第七届省委委员,6月任民进省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2月任民进省直工委副主委。2013年1月,罗会钧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支部有会员3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18人。27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余为中级职称;2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0人具有博士学位;30岁至39岁1人,40岁至49岁17人,50岁至59岁7人,60岁以上9人。现有省政协委员1人、民进省直工委副主委1人、民进省委委员1人、民进省委专门委员会副主委1人、委员1人、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1人。支部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学术造诣和业务能力,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 2.组织建设情况 支部重视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与讨论活动,一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中共中央重要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民进中央、民进湖南省委会议精神和民进章程,树立同心思想,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积极推荐会员参加民进中央、省委统战部、民进省委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三是组织会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引导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支部重视组织建设。一是按照民进省委对基层组织的工作要求及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支部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大型活动,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和学习。通过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三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按照少而精、高标准、严要求发展会员,注意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同时热心会务活动、有奉献精神的教职工发展为会员。四是关心会员的工作与生活。支部尤其注意关心老龄会员和有特殊困难的会员,定期看望80岁以上的高龄会员,及时慰问生病、住院的会员,让广大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支部重视制度建设。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决策制度,一是支部在制定工作计划、发展会员、开展活动或有其他重要事项需要商议时,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议事环境。二是对支部委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在支部委员会上集体讨论时,坚持班子成员人人平等,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实现高水平议事和科学决策。三是健全经费管理制度。支部要求会员按时缴纳会费。支部经费由会员推选的代表管理。支部主委每年向全体会员报告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自觉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罗会钧,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湖南宁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至1985年6月湘潭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益阳师专参加工作,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8年8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在中南大学任教至今,其间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参加中组部和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挂职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学院系主任、院长助理。201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5年4月加入民进。2005年12月起任民进校本部支部主委。第十、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第五、六、七届委员,湖南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民进湖南省直工委副主委,民进湖南省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湖南省第一届监督委员会委员。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1.校外 近年来,支部响应“省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方针,积极参加会省委、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各种调研活动,围绕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大局,积极参政议政。 韦钦在担任支部主委和市政协委员期间,就国家资源保护、义务教育、湖南省支柱产业、湖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国有企业转制等问题,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直接向湖南省主要领导汇报调研结果、提出意见和看法。在2004年度“百名党外专家为推进湖南‘三化’建设献计献策”活动中,撰写论文《全面改造农民进城(移民)的管理体系是确保湖南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被湖南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建议三等奖。 蒋建纯在担任支部主委和省政协委员期间,连续多年在政协联组会议上发言,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公民教育公平性、青少年的培养教育、网络管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青年职业教育培养与就业、自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罗锡冬先后参加1996年民进中央理论研讨会和1997年全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会上提交的论文《论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学马列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需要》分别获得优秀论文奖和二等奖。2011年9月,湖南省委启动“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提出了如何防洪抗旱的建议,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罗会钧作为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先后撰写《关于加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乡村公路建设与改造的建议》《关于加强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建立廉政教育基地的建议》《建立多层级姊妹城市,加快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关于改善我省城市交通状态的建议》《关于化解我省农民工婚姻危机的几点建议》等多项提案,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还参加了民进省委组织的《关于加快岳麓山大学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灾害预防心理研究》等课题的调研活动。在2004年度“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湖南‘三化’建设献计献策”活动中,《关于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八点建议》论文,被湖南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建议三等奖。在湖南省政协组织的2013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协商民主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政协的时代使命》获三等奖。 李斌在参加省委、省政府就相关重大问题征求意见活动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民进湖南省委2010年给予其表彰,并向学校发来感谢信。 2.校内 2009年李斌参加校党委“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撰写《中南大学校友资源开发状况分析与探索》的调研报告,获得优秀奖。报告提出了开发校友资源的几点设想,包括完善校友会组织架构,制定灵活、高效的筹资机制和策略,推动高校与校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等。 201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学校统一战线开展了“统一战线如何发挥优势、汇聚力量,服务文化强校”的大讨论。讨论会上,罗会钧作了题为《统一战线是文化强校的法宝》的发言,认为统一战线要发挥其“知识库”“智力库”和“文化库”的优势,开展社会文化服务,将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展示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 在2012年学校开展的第二期“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中,罗会钧撰写的调研报告《学校统一战线服务文化强校战略的思考与建议》荣获三等奖。 2012年12月4日,罗会钧在学校召开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上,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发言。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包括要在改革中求发展;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筑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校;重视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等。 3.社会服务情况 近年来,支部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 扶贫助学活动。为响应民进省委发出的“关于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庆祝建会60周年”的号召,本着自愿捐助的原则,于2006年3月在全体会员中共募集资金500元人民币。2012年5月,为响应民进湖南省委开展的贵州石场教育专项捐献活动,罗会钧、陈腾飞、曾凡浩等共捐款1200元人民币。 抗震救灾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支部发动会员捐款,罗会钧、古映莹、李斌、李琴、王超英等共捐款1300元人民币。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罗会钧参加中组部和团中央第6批“博士服务团”,挂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挂职期间,广泛开展调研工作,为挂职单位的工作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所分管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挂职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此外,罗会钧多次为大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李斌为企业提供信息与政策咨询,均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成立时间不长,是在中南大学组建之后成立的。1998年3月,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医生刘锋认识了民进省委的许处长,始了解中国民主促进会,在许外长的介绍下,于1998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其组织关系临时挂靠民进省委,参加民进省委的组织生活。2001年湘雅二医院先后发展了6人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但仍未建立独立的组织。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和管理,于2003年由湖南省中医药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会员共同成立民进省直医卫支部。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民进湖南省委1989年建立了民进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合校后民进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民进中南大学支部。而湘雅二医院属于中南大学,其民进会员的组织关系却属民进省直医卫支部。因此,会员的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和单位,出现了管理上的交叉。为了理顺、健全党派基层组织机构,加强对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提出在湘雅二医院成立支部的建议。 2007年3月,民进省委就建立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事宜与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进行了反复协商。7月12日,在湘雅二医院行政办公楼六楼会议室进行第一次筹建协商会议,民进省委汤主委、许处长,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周智广、副部长许德福和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刘伏友、院长尹邦良、副书记陈进伟等参加会议。会议同意成立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并就民进支部筹备组人选及成立支部的时间等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协商,达成了共识。后经民进省直医卫支部主任提名推荐,民进省委与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湘雅二医院党委协商,决定由刘锋、伍伟景、袁运长3人组成筹备组,刘锋任筹备组负责人。从此时起正式启动支部筹建工作。之后,筹备组成员多次请示民进省委,筹备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开始整合会员队伍,认真学习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 2007年8月9号,在民进省委办公楼会议室召开第二次筹建协商会议,筹备组成员向民进省委汤主委、许处长等领导汇报工作并得到指示,确定了支部选举程序、成立大会时间、地点等,审批了起草的有关文件,确定了出席会议领导、来宾的邀请,对民进会章、会标及会场布置、会议组织等进行了协商。当天向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许德福作了汇报。在筹备期间筹备组成员与会员间多次就支部筹备进展情况进行交流。8月11日筹备组向湘雅二医院党委作了汇报,8月14日就成立大会经费、场地、席卡制作、会场布置等向湘雅二医院党委提交了申请,获得湘雅二医院领导大力支持。 会省委组织处按照会省委主委会决定,通过较长时间酝酿,多方协商,与会员沟通,到湘雅二医院听取党委的意见,提出支部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并对3位候选人进行了考察。党委负责同志对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意他们作为支部委员候选人。经报会省委批准,确定刘锋、伍伟景、袁运长3位同志为民进湘雅二医院支部委员候选人。7月底筹备小组向会省委呈报了关于成立支部的请示,会省委认为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成立支部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支部。2007年8月22日在湘雅二医院办公楼六楼会议室,由民进省委组织全体会员进行了民主选举,产生了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第一届支部委员会,会后进行了分工,刘锋任主委,伍伟景、袁运长任副主委。学校党委统战部、湘雅二医院党委有关领导到会祝贺。 2012年5月,刘锋任民进第七届省委委员。同年11月,支部进行了换届,刘锋任主委,伍伟景、袁运长任副主委。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底,支部有会员10人,其中胸心外科5人,麻醉科2人,耳科、神经外科及乳甲科各1人。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4人。有高级职称及副高级职称各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均为各专业的业务带头人或骨干。4人为科室负责人。年龄在45岁至54岁之间,正是事业的高峰期。他们既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学术造诣和业务能力,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 2.组织建设 民进湘雅二医院支部成立以后,在民进湖南省委的领导下,在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和湘雅二医院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会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参政党基层组织职能,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支部会员大都是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的精英,支部每年组织会员学习2至3次,既学习民进章程,及时传达会省委会议精神,同时又加强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还派会员参加了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培训,努力提高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鼓励会员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正确导向,认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医患关系,为解决病人身体疾病与痛苦,努力工作。同时注意选拔各科室高素质高级人才入会,2008年发展了两位职工入会。在民进省委和湘雅二医院党委领导下,凝聚全体会员力量,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献计献策,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为湖南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刘锋,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南湘乡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1988年湘雅二医院任主治医生、助研。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0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主持手术6000余台次,现日均手术量2至3台。临床经验丰富,熟练地进行各种先天性与后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冠状动脉、胸腔内大血管手术、及肺、食管等手术。主攻心脏瓣膜成形与替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复杂心脏畸形。国内较早开展小儿人工腱索再造行瓣膜成形及用心包行三尖瓣全瓣和肺动脉全瓣再造。同时替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心脏缺血时间缩短至20至30分钟,为国内领先水平。首创“瓣中瓣”技术置换二、三尖瓣膜,使众多巨大心脏病人转危为安,“跨式”技术用于小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简化了操作。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各层次的教学任务。 主持卫生部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3项及学校教学成果奖1项。中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CAI二等奖1项。主编卫生部多媒体教材《心脏手术切口》及《室间隔手术修补术》。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著作2部。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 1998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07年8月起任民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主委。 (三)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情况 支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抓住巩固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最终落实到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这个着力点上来。参与学校和医院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过程。积极响应中南大学和湘雅二医院“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的活动,受医院党委委托的调研课题《关于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调研报告》,对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可行性、操作办法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该课题获得了医院二等奖。为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会员在民进省委领导下,参加了民进省直医卫支部在株洲和宁乡的贫困山区开展的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刘锋参加了民进省直医卫支部在新化山区进行的义诊和妇女健康调查研究,参与了民进省委“要重视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的提案,得到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批示,为改善湖南省农村妇女健康状况作出了努力。刘锋还参与了民进省委“基层医院药物配送方案”的调研。 因为支部会员都是外科系统的业务带头人或骨干,整体素质高,他们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开拓创新,在各自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刘立明从国外学习腔镜下小切口心脏手术,回来后学以致用,做了100余例小切口手术,美观了病人切口,取得较好效果。刘锋积极探讨多瓣膜替换手术,将心肌缺血时间由通常的50~60分钟减少到20~30分钟,连续800多例双瓣膜替换无死亡,为国内外领先水平;首创“瓣中瓣”技术并运用10多年,替换二尖瓣治疗大左室获得良好效果,“跨式”技术用于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替换避免了瓣环加宽,简化了操作。袁运长积极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获得良好效果。伍伟景开展的人工耳蜗手术例数为省内最多。何小京、刘流有着高超的麻醉技术,保证了高危病人手术过程平安。支部会员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医德医风良好,病人满意率高,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共发表了百余篇医学论文。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医院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支部全体会员在认真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捐款活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支部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医院和民进省委的捐款,还发动家人多次捐款。人均捐款2000元以上。参与并实施针对贫困聋儿听觉言语康复的国家“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和省“启聪扶贫计划”。5年来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400多例,为耳聋残疾儿童康复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卫生部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通报表彰。积极参与省卫生厅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项目,所在科室共完成1000多台先心病免费手术及监护,为病人解除病痛,得到社会好评。支部会员积极参与医院设立的爱心病房关爱活动和医疗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刘锋成功主持了湖南省第二届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学习班,并亲自授课,听课人数有100多人,提高了全省的胸心外科监护水平,获得了良好效果。湘雅二医院承担了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健任务,支部会员积极为各级领导做好保健服务,受到省市和医院领导的表扬。 农工民主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1952年11月,伴随着中南矿冶学院的成立,农工党中南矿冶学院小组也随之成立,经历了6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52-1966) 建校伊始,农工党有党员2人,农工党中南矿冶学院学习小组也随之成立,直属于1951年底成立的农工党长沙工作委员会(代行省级组织职权)领导,小组负责人为李佑吾;后又转入2名党员。小组4人中有教授2人,职员1人,学生1人。1954年5月,农工党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正式成立,刘尚威任支部主委,有党员5人。1957年至1958年期间,支部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谈自己对整风运动及本组织整风的认识及自己的问题。1957年反右扩大化,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冲击很大。1959年5月,党员发展到11人(其中有交叉党员1人),下设2个小组,党员有皮明、任裕珪、王维声、梁培湘、何绍勋、赵伯华、吕焕祥、余姚、蔡承云、刘基磐、陈显俦、朱承寄等。其中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1人;担任教研组副主任以上职务的7人,行政负责人1人。据195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记载:支部在组织生活中认真执行了市委提出的“五不”方针,即“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提名、不记帐”,使成员消除顾虑,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1952年至1959年,学校处在建校初期,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支部成员积极投身到建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这一时期,中央统战部明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作用是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围绕学校所布置的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以督促和教育其成员并带动其所联系的群众完成工作任务,参加政治活动,进行自我改造。据1960年3月3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南矿冶学院支部工作汇报》记载,当时支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服务与改造问题的报告,支部党员通过进行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总结,查找自身在服务与改造、特别是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决心。 1960年,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困难,很多物品都需要凭票供应,当年国家公布了每人只有1.5尺布票,少数党员对物资凭票供应不适应,一部分农工党党员因此产生了忧虑和困惑,情绪波动。有的认为民主党派不光彩,有不参加组织生活、甚至退出党组织的想法。针对当时的情况,支部积极开展学习、讨论等活动,消除党员的思想顾虑。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建议,从1960年10月开始,支部党员采取开“神仙会”的方式,进行了为期六周(每周一天半)的学习,遵照“三自”“三不”方针,和风细雨,亲切交谈,互相帮助。党员通过直叙自己的真实想法,消除对党的方针、政策产生的抵触情绪,提高了认识,思想最终统一到“对党的政策逐渐走向坚定不移的道路”上来。支部1961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对这一时期的情况记载:“支部基本上做到每周向院党委统战部请示汇报1次,反映成员的情况和要求,并根据学院党委统战部的指示开展组织生活。”这一时期,党员以“神仙会”的方式,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统一了认识,振奋了精神。党员何绍勋因主编了一本具有我国特色的构造地质学教材,纠正了国内外教科书中的“简单剪切应变,牵引断层”等概念错误,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被学校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农工党湖南省各级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2.恢复阶段(1977-1984) “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底,农工党湖南省地方组织恢复活动,成立了农工党长沙市临时领导小组。1980年2月召开农工党长沙市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长沙市第五届委员会。学校除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党派人士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及其他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外,还帮助各民主党派迅速恢复了组织活动。 农工党中南矿冶学院的基层组织也于1980年恢复,由皮明担任支委会主任委员。1981年有党员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医生1人。1983年发展雷淑芳、谭礼顺。支部委员会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1983年5月,正式成立农工党湖南省委会,陈显俦、彭蕙兰、皮明、刘尚威出席了1983年5月17至21日召开的农工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皮明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刘尚威当选为委员。 1984年,发展张云芝、罗忠蔓加入农工党。支部发展成员秉承了农工党以医卫界为主的党派特色,学校医务工作者在党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3.发展阶段(1985-1999) 1985年随着学校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支部更名为农工党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并于当年10月进行支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0月19日接农工党湖南省委《关于改选农工党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的批复》,由何绍勋任支部主委,袁延英任副主委、彭惠兰任副主委兼宣传委员,廖臣英、肖禧砥、李凯辛、王焕金任委员。 1985年,组织建设在注重素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发展新成员,全年发展新成员7人 。传达和贯彻了农工党省委召开的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精神;选送了3名新党员参加省委在大庸举办的新党员学习班。1986年4月,谢克中被增补为第五届湖南省政协委员。1987年,支部党员发展到18人。1988年8月9日,农工党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工党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何绍勋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尚威、谢克中当选为委员。 1988年发展党员3人。1989年发展3人,至1989年底有农工党党员22人。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支部党员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受住了考验。袁延英老师所教的班,在她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工作下,除个别人外,绝大部分学生都坚持上课。动乱平息后,又动员支部成员下班劝说学生尽快复课。 1990年支部下设3个小组,组织生活基本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时聚集到一起开展支部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灵活多样。那一年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精神,组织党员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加强了与兄弟组织的联系,与戏剧学校支部和湖大支部举行了联谊活动,邀请了湖南大学姚守拙等作报告,以激发党员为四化努力作贡献的热情。 1991年有党员24人,12月支部换届选举,由袁延英任主任委员,陈元鼎任副主任委员,肖禧砥、彭世英任宣传委员,雷淑芳任组织委员。1991年1月农工党省委根据党章第六条规定,经研究同意徐蔼君退出党组织。 1992年8月,何绍勋、袁延英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92年11月,何绍勋当选为农工党中央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委员。 1994年4月21日,主委袁延英因公出国,支部进行换届选举。肖禧砥任主任委员,贺凤仪任组织委员,彭世英、雷淑芳任宣传委员。 1995年3月,农工党省委同意贺凤仪辞去组织委员的请求,增补汪健元为支部委员,并担任组织委员工作。 1996年发展党员4人。1998年发展2人。 1997年8月换届选举,袁延英续任主任委员,汪健元任副主任委员兼组织委员,饶育蕾任宣传委员,杨蔓任文体委员,陈松岭任老干委员。 这一时期,支部领导班子逐步实现了新老交替,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党员受到重视并得到政治安排,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广泛。如刘尚威于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教师”称号,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先进代表人物;何绍勋先后担任了农工党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农工党湖南省第二、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谢克中当选为第十、十一届农工党中央委员。他们的政治影响,对支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吸引了一批在地质、采矿等领域的杰出科技工作者加入本组织,包括后来成为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的留法归国博士陈松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夕兵教授等,大大提升了支部的参政议政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4.壮大阶段(2000--2012)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支部更名为农工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2001年10月29日,支部进行换届选举,由汪健元担任主任委员,陈松岭任副主委,杨蔓任组织委员、刘连浩任宣传委员、饶育蕾任老干委员。 2005年7月22日,陈松岭挂任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助理。10月23日,调农工党湖南省委工作,并在农工党湖南省五届四次全会上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 2005年9月6日,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何绍勋教授逝世,支部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 2006年12月10日,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饶育蕾任主任委员,刘连浩任宣传委员,夏君玫任组织委员。 2011年11月24日,支委会换届,饶育蕾连任主任委员,毛先成、杨怀东任副主任委员,刘连浩任宣传委员,夏君玫任组织委员。 这一阶段,支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人数发展到43人,发展了一批不同专业领域优秀青年教师,包括法律、经济、金融、科技等,优化了组织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支部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李夕兵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三批特聘教授,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热心于社会工作,参与到省委各个专业委员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农工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开拓进取,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切实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调研和组织建设活动,团结和带领本支部党员为学校改革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1.基层组织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底,农工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有党员43人,他们是李凯辛、彭惠兰、雷淑芳、张云芝、罗忠曼、彭世英、王焕金、谢克中、袁延英、伍秀川、肖振琪、周发兴、谭长庚、殷子明、全自生、贺凤仪、杨曼、董宏军、汪健元、毛小玲、肖禧砥、饶育蕾、张先明、梁俭庶、李夕兵、刘爱华、罗孝玲、刘美清、刘连浩、邓明生、范正国、田美玉、夏君玫、喻桂梅、毛先成、赵欢喜、谷湘平、杨怀东、季桂树、朱运成、颜运秋、戴国斌、文凤华。 (1)性别结构:男性26人,女性17人。 (2)年龄结构:60岁以上21人,50至59岁10人,40至49岁10人,40岁以下2人。 (3)学历结构:博士15人,硕士7人,本科14人,大专及以下文化7人。 (4)职称结构:教授及高工15人,副教授11人,讲师3人,主治及副主任医师6人,主管护师2人。 支部成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较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专业领域覆盖广,如地质矿物类12人,计算机信息类7人,医卫类9人,经济管理类6人,文体类4人,物理化学类3人,法学、语言类各1人。党员构成呈现的多样化,为支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颜运秋、戴国斌、文凤华3位年轻的新党员不仅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在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方面也非常活跃,是支部重要的生力军。 2.组织建设情况 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历来注重提高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将其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和建设性工作来抓。及时组织党员学习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参加学校统战部组织的各种会议;与其他党派的党员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组织党员参加学校统战理论研究小组,承担学校和省委统战部理论研究课题;选派党员参加学校社会主义学院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2010年在农工党省委的安排下,饶育蕾参加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回校后及时传达给支部党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支部党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举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参政议政能力强,作风正派,热心党务工作,有较强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群众基础的成员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后备干部的培养、推荐列入支部的重要工作,将在本职工作岗位作出贡献,关心群众疾苦,参政议政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的成长压担子、铺台阶、搭舞台,提供锻炼的机会,确保干部队伍适应政治交接、参政议政等工作的需要。 注重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注重“三个结合”,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类组织活动。一是将组织活动和联谊活动相结合,增强基层组织生活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采取走访慰问、座谈调研等方式,融洽党员之间的感情,了解党员思想动态,为困难党员分忧。二是将组织活动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围绕湖南经济和社会、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特长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将组织活动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农工党党员的优势,积极做好扶贫帮困、法律援助、牵线搭桥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等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饶育蕾,女,汉族,1964年4月出生,四川资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至1985年在重庆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本科学习,198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攻读矿业经济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伦敦经济学院、苏黎世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进行访问研究。1994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选列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育基金”奖以及中南工业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1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饶育蕾同志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资本结构、行为金融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并参加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1项,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3项,霍英东青年教育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鉴定成果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行为金融学》《行为公司金融》等3部专著,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其中《行为金融学》作为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饶育蕾同志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参政议政。“建议停止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提案,受到时任副总理王歧山的批示,并传阅至文化部蔡武部长和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主席,蔡武部长的批示是“饶先生的分析从深层次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1995年加入农工党。2006年12月起任农工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主委。第十一届长沙市人大代表、第九届长沙市政协委员。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农工党第六届省委委员、第七届省委常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第十五届中央经济金融工作委员会委员。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1.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 支部成员积极参政议政,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方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为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第六、七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绍勋,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曾多次进行大会书面发言,提出的书面建议有数十份,其中两篇被《中外科技政策管理》和《人民政协报》转载,《深入开展反腐斗争的建议方案》的书面建议获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的优秀提案奖。 2002年,饶育蕾参与省委结合湖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完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专题调研报告,并撰写《合资企业境内上市面临问题的调查》,都得到了省委的复议,为中共湖南省委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汪健元在担任岳麓区政协委员期间,撰写提案5件,特别是“加强对地下黑作坊、工厂的监督和打击力度”的提案,区卫生局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执法工作方案,开展了4次大规模食品打假行动,取缔了无证食品作坊和地下食品加工工厂16家,销毁不合卫生要求的食品6000多公斤,销毁有毒添加剂、着色剂200多公斤,封存加工原料8吨。 2003年,湖南省政协委员袁延英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长沙市新建居民小区建邮路势在必行”的提案,指出长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些新建小区拔地而起,市民从老地方搬到新家时,发现新建小区大多未通邮路,居民工作和生活极大不便。建议邮政部门着手调查,绘制小区邮路分布图,每户统一制作邮箱,让邮路直通小区。 2003年,长沙市政协委员饶育蕾参加了农工党省委组织《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与对策》及《政府在非典期间各项救助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调研报告的撰写,提出对政策的实施应进行民主监督。《从非典实践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刊登在《湖南政协》上。同时向市政协提交了“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性,扶持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提案,被市政府确定为年度重要提案。 2003年,彭世英向农工党中央和省政府去函,提出“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受到省政府领导重视。 2003年,汪健元在岳麓区政协二届一次全会上,提交为制定和实施我省“湘江河段河道疏通计划建议”及“关于扶持再就业工程示范经营户建议”,受到省政府重视,责成省水利局和省劳动局限期办理,省水利局局长亲自登门,详细听取汪健元委员的意见。 2004年,饶育蕾结合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撰写的“降低湖南省商务成本”的提案,受到农工党省委和省政府重视。结合政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围绕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党员罗孝玲提出的“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我省生猪市场产业化发展”课题,开拓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深受农工党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的重视,同样被列为省重点调研课题。 2004年,汪健元结合中南大学校本部校门口交通车辆的混乱局面提出的“整治中南大学校门口周边交通环境”提案,受到政府重视,责成交警大队落实执行,使校园门口周边的交通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汪健元多次参加政府和学校统战部召开的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会议,代表支部发言,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提案、“关于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课题均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2007年,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省委常委、省政协常委李夕兵,在湖南省政协会议上,为国家及湖南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2007,饶育蕾赴常德参加了“3+5城市群建设中常德市的定位与发展对策”专题调研以及农工党湖南省委六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并作题为《我国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同时参加了农工党湖南省委组织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专家座谈会”,并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撰写了题为《关于湖南省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建议》的政协提案。 2007年,毛先成作为湖南省公安厅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多次参加湖南省公安厅的项目论证。讨论的议题包括“湖南省渔民生活状况调查与改善建议”“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措施建议”等。 2008年4月,饶育蕾、刘连浩积极参加2008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从参考课题中选题分别为“基督教家庭聚会点问题研究”和“统一战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008年6月,支部参与了农工党省委《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以及《关于将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纳入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的请示》调研报告的讨论。同时参与中南大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承担的课题为“如何切实解决我校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短缺问题”。 2009年,饶育蕾参与农工党湖南省委主委龚建明主持的重点调研课题“积极推进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湖南绿色经济”的调研和报告的撰写,参与调研并撰写了关于在我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调研报告,推动了我省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其中多个报告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作为民主党派一号提案递交给省委省政府。所承担中南大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课题《中南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用房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获得优秀奖。 2009年,刘连浩参与了农工党省委组织的党员参与专题调研课题招标,组织毛先成、夏君玫、赵欢喜等党员开展了“湖南农民工就业生存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的调查,针对农民工生存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建议。 2009年,毛先成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了农工党调查研究报告《湖南返乡农民工就业生存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的调研工作和报告修改工作。 2011年5月,饶育蕾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期间撰写的提案“建议停止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并得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批示,对国务院于11月18日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012年,饶育蕾参与了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主持的农工党湖南省委重点调研课题“湖南省人口与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思考”,作为执笔人完成了专题报告的总撰写,并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向湖南省省长、省委书记进行了专项汇报;在中南大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中,饶育蕾撰写的调研报告《文化价值观调查及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引导》获得三等奖,杨怀东撰写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创新性研究》获得优秀奖。 2013年,饶育蕾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提高非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率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我省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建议”两项提案,并在联席会议上汇报了“加强生态消费引导,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观点被《湘声报》(2013年1年28日)、《潇湘晨报》(2013年1月29日)、《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29日)转载。 2.社会服务情况 1996年,组织党员为保靖县葫芦镇进行扶贫捐款,共筹得320元。 2007年,支部发动党员为湖南常德津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捐款,毛先成捐款5000元。 2008年,党员缴纳赈灾特殊党费,共筹得3360元。 农工党中南大学湘雅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南大学湘雅委员会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其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迄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列几个时期:湖南医学院时期(1954-1987.12);湖南医科大学时期(1988.1-2000.3);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几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1)湖南医学院时期(1952-1987)
“文化大革命”期间,支部停止活动。 1977年底,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农工党湖南省各级组织相继恢复活动。1977年11月,李学渊、郑艺文分别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李学渊1979年当选为农工党中央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81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长沙市人大代表。1981年郑艺文当选为第四届长沙市政协委员。 1983年4月,李学渊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委,郑艺文、俞尧平当选为委员。 1983年5月,成立农工党湖南省委,支部也改由农工党省委领导。在成立大会上,李学渊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郑艺文、俞尧平当选为委员。同年11月,李学渊当选为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83年支部进行换届,主任委员为李学渊,副主任委员为张天庭,委员为张瑾翘、吴维生、成利钧。 1984年4月农工党湖南医学院支部进行换届,李学渊任主任委员,成利钧任副主任委员,张瑾翘、王启璜为委员。 随着附二医院党员人数的增加,1985年11月26日,农工党湖南医学院附二医院支部成立,郑毓秀任主任委员,成利钧任副主委。时有党员20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护师、主管药师、主管技师7人,护师、技师4人,其他3人。 这一时期,支部成员非常活跃,开展了统战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1985年成利钧在学校统战理论小组会议上作了《为什么说非党知识分子既是依靠对象又是统战对象》的发言。1986年支部组织成员对医院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医院提交了《湖医附一院门诊改革情况调查报告》。1984年农工党省委组织“智力支边”,李学渊、吴维生,长途跋涉赴城步苗族自治县讲学;同年11月李学渊又积极参加农工党省委组织的讲学团,赴益阳、常德讲学,为两市所属各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讲课7场,听众达3800人次,受到两市卫生界的普遍欢迎。1985年学校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李学渊就如何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衔晋升和聘任制试点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1987年12月20日,李学渊在《湖南政协报》上发表题为《不要让“多党合作”流于形式》的文章。文中提出4条意见:一是建议安排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各级政府的工作。二是加强互相监督,建议省人大和省政协除每年开一次讨论全省大政方针的会议外,在一年之中还要加开一次大会,进行全省大政方针执行情况的评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三是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要落实到成员所在单位,使其保证时间让成员们参加政治活动,把时间计算在工作量内,绝不能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而有所非议。四是我省交通事故多,群众反映大,提出建设长沙经益阳、常德至索溪峪的公路要道。 2.湖南医科大学时期(1988.1-2000.3) 1987年12月湖南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鉴于湖南医科大学有两个支部,1988年3月23日成立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总支部委员会。张天庭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易凡、吴维生、方平、王启璜。 1988年1月,郑毓秀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人大代表,张天庭、何秉初分别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同年4月,李学渊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8月李学渊、张天庭分别当选为农工党第二届省委常务副主委、副主委,郑艺平、何秉初、易凡、郑毓秀分别当选为委员。11月,李学渊当选为农工党第十届中央委员。 1989年附二医院支部改选。聂爱光任主委,成利均任副主委,周波、饶惠玲、蒋绪成任支委。 1992年附二医院支部换届。皮执民任主委,成利均任副主委,皮执民、周波、饶惠玲、蒋绪成、刘益智任支委。 1992年医学院支部改选。吴维生任主委,欧阳伯安任副主委,向群辉任委员。 农工党湘雅医院总支,张天庭任主任委员,李瑞珍、蒋先凤任副主任委员,姚一心、杨惠文任委员。下设2个支部。一支部主任委员为李瑞珍,副主任委员为唐果成,委员为姚一心;二支部主任委员为蒋先凤,副主任委员为汤恢焕,委员为杨惠文。 1992年8月,张天庭当选为农工党第三届省委副主委,方平、皮执民分别当选为委员。1993年1月,张天庭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1993年3月30日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张天庭任主委,成利钧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为聂爱光、吴维生、李瑞珍、蒋先凤、皮执民。这时,委员会下设医学院支部、附一医院总支、附二医院支部。 1993年医学院支部主任委员为吴维生,副主任委员为欧阳百安,委员为向群辉。 附一医院总支主任委员为张天庭,副主任委员为李瑞珍、蒋先凤,委员为姚一心、杨惠文。湘雅总支仍然下设两个支部。一支部主任委员为李瑞珍,副主任委员为唐果成,委员为姚一心。二支部主任委员为蒋先凤,副主任委员为汤恢焕,委员为杨惠文。 1994年附一医院总支换届,主任委员为蒋先凤,副主任委员为鲁猛厚,组织委员为姚一心,宣传委员为杨惠文。鲁猛厚兼任一支部主任委员。 1995年,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支部成立,张天庭任主任委员,支委成员为李瑞珍。 1995年8月,方平增补为农工党第三届省委常委。 1996年成立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医院总支部,当时有成员37人。此后,农工党湘雅的组织架构再无变化。 1997年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总支换届,皮执民任主任委员,周波任副主任委员,倪明、刘宜宾、李乔华、范丹凤任支委。 1997年6月,张天庭、方平分别当选为农工党第四届省委副主委,皮执民当选为常委。 1998年农工民主党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院支部换届,主任委员为吴维生,副主任委员为黎岳南,委员为任岱。 1998年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支部换届,主委李瑞珍,支委成员为宋治、欧阳范献。 1998年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总支换届,主任委员为鲁猛厚,副主任委员为汤恢焕、唐果成。 1998年1月,张天庭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鲁猛厚当选为委员。 1999年12月,汤恢焕补选为农工党第四届省委委员。 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农工党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更名为农工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下设总支和各支部名称也相应变化。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人物,均得到很好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2002年6月,汤恢焕当选为农工党第五届省委副主委,刘慧霞、李乔华当选为委员,2003年8月谢鼎华增补为常委。2002年12月,汤恢焕当选为农工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2003年1月,汤恢焕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谢鼎华、鲁猛厚当选为委员。 2007年6月,汤恢焕当选为农工党第六届省委副主委,刘慧霞、谢鼎华当选为常委,李乔华、罗万俊当选为委员。12月,汤恢焕当选为农工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2008年1月,谢鼎华当选为第十一届湖南省人大常委;汤恢焕、刘慧霞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2009年4月,汤恢焕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2010年9月谢鼎华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聘期均为5年。 副校长张灼华2011年11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2012年5月当选为农工党湖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12月当选为农工党中央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常委,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2年5月,刘慧霞当选为农工党第七届省委常委,罗万俊、宋治、党西强当选为委员。 2013年1月,谢鼎华当选为第十一届湖南省人大常委;刘慧霞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常委会委员,申良方当选为委员。 2013年7月,农工党中南大学湘雅委员会换届,申良方任主委,何群、鲁猛厚、李乔华、宋治任副主委。此阶段,下设各总支和支部的换届情况如下: 农工党湘雅医学院支部:2004年7月24日换届,主任委员为向群辉,副主任委员为何群、易露茜。2009年5月20日,再次换届,主任委员为何群,副主任委员为肖明华、罗建清。 农工党湘雅医院总支:2001年9月换届,主任委员为鲁猛厚,副主任委员为汤恢焕,委员为王行炜、张国平、周清平。下设的一支部主任委员为鲁猛厚,副主任委员为刘慧霞,委员为张国平、吴映华。二支部主任委员为汤恢焕,副主任委员为王行炜,委员为周清平。 2007年农工党湘雅医院总支换届后主任委员为鲁猛厚,副主任委员为王行炜、刘慧霞,委员为张杰、吴映华。 2011年农工党湘雅医院总支换届后主任委员为鲁猛厚,副主任委员为王行炜、杨杰、陈志康,委员为吴映华、曹娥香。 农工党湘雅二医院总支:2001年换届以后,皮执民任主任委员,李乔华任副主任委员,倪明、党西强、吴小川任支委。2006年换届后,李乔华任主任委员,倪明、党西强任副主任委员,刘亚辉、雷振东、吴小川、范丹凤任支委。2011年换届后,李乔华任主任委员,党西强、朱小华任副主任委员,刘亚辉、雷振东、吴小川、范丹凤、李云任支委。 农工党湘雅三医院支部:2002年换届后,主委为李瑞珍,支委成员为宋治、欧阳范献。2006年换届后主委为宋治,支委成员为贺全勇、刘建新。2010年换届后,主委为宋治,副主委为王芬,支委成员为贺全勇、唐秋萍。肖定华任秘书。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组织建设情况 至2012年6月底,农工党中南大学湘雅委员会共有党员172人。基本情况如下: 农工党湘雅医学院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3人。该支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群,利用此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 农工党湘雅医院总支共有党员44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5人。2005年前,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下午5点半至6点半开展组织学习,内容包括学习中共中央、农工党中央及省委文件,当时《人民日报》的社论,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等;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包括春游、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演讲比赛、爬山活动等。 农工党湘雅二医院总支共有党员7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博士20人,硕士8人,中层干部15人,博导5人。 农工党湘雅三医院支部共有党员2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博导3人。其中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2.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申良方,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湖南邵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9月至1989年6月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就读,获学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7年9月在湘雅医院先后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湘雅医院任主治医师;2002年10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中南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获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10月晋升为主任医师。2008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10月至今任湘雅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医20余年,一直从事恶性肿瘤诊治的临床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鼻咽癌、口腔癌、下咽癌、喉癌等头颈肿瘤和食管癌、直肠癌、宫颈癌等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全身放疗、调强适形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生物调强放疗、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等医疗新技术,担任湘雅医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放射治疗研究室主任,率先开展HIFU刀治疗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国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0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记湖南省“二等功”1次。 兼任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编写《实用肿瘤综合治疗手册 》《 临床肿瘤诊断与治疗学 》《 临床肿瘤学教程 》等医学专著3部。担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 1999年5月加入农工党。2013年7月任农工党中南大学湘雅委员会主委。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社会服务情况 1.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 农工党湘雅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多次应邀参加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委统战部以及中南大学党委召开的各种类型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人事安排以及改革开放、振兴湖南经济、发展中南大学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湘雅委员会党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先后有俞尧平、李学渊、张天庭、李瑞珍、唐果成、谢鼎华、申良方、罗万俊、汤恢焕、何群、肖振军、鲁猛厚、刘慧霞、李乔华、宋治、李雪兵、曹娥香、刘坤农、杨惠文、邓秀兰、龙菊华共21人担任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及人事部门领导职务。他们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湘雅医疗、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既是业务上的精英,也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的骨干。他们有较宽广的视野和较强的研究思考能力,既是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民主监督者。他们通过各级政府、政协、人大、统战部门等多种渠道向中央和省一级领导部门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 李学渊长期担任农工党省委领导,为湖南省农工党的发展与壮大、湘雅农工党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忠诚合作、肝胆相照,提出了不少合理建议,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多次与其他代表或委员一起向上级反映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在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有见解的提案,多次接受新闻记者采访。1992年曾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会议上,直接向李铁映同志建议恢复湘雅医学院的名称。 谢鼎华2006年提出《关于申请湖南省十一五期间贫困耳聋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建议建立以政府为龙头,耳聋患者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人工耳蜗援助体系。2006年5月16日,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建立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筹集贫困耳聋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的经费,“十一五”期间安排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建设、贫困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经费补助、聋病基础研究;加强人工耳蜗及其植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等。2007年开始,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正式启动,每例贫困患儿补助2~3万元。“十一五”期间,共帮助287名聋残儿童重返有声世界。我省也成为全国率先将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纳入省级5年计划并安排专项经费的省。从2009年开始,全国开始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计划。为了进一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聋儿因为贫困而挡在有声世界之外,2012年6月,谢鼎华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民族地区“启聪扶贫计划”常年性专项经费,用于补助贫困聋儿和聋病防控,并纳入省财政预算。“在享受重大疾病救助和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贫困聋儿还可能得到3万元的补助”这个建议已经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叔红签署意见,以及财政厅的支持。 鲁猛厚2001年就如何理顺医疗体制、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写出调研报告上交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在学校党委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点交友活动中,鲁猛厚提出要加强对八年制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珍惜湘雅的牌子、应慎重扩大挂湘雅牌子的联合医院;湘雅传染科传染病房应实行分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解决男女病人杂居问题;对传染科等艰苦专业要在招收研究生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等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党西强积极参政议政,在中医学院的教授被患者无情杀害后,他敢于直言,写信向省领导反映情况,得到省长的批示,促使这个案件较快地得到了公正的审判。 李乔华、党西强、陈游、唐中华4人,被湘雅二医院聘请为行风监督员,直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为目前行风的建设奉献力量。 2010年参与学校“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工作,农工党湘雅二医院总支参与两个调研课题,其中关于“节假日开放门诊”的调研,参与调研工作的党员达20余人。发放调研表格600份,收回569份,收回率95%,并写出了调研报告。 2.社会服务情况 1984年至1986年连续3年,李学渊、俞尧平等参加全省赴城步县举办基层医师提高班,负责查房、会诊和指导当地的医疗工作。 1987年,省委点名李学渊到浏阳社港进行扶贫义诊活动;同年7月中旬汤恢焕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全国第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湘西双植义诊奋战半个月,返长时在火车上徒手抢救车上一临盆产妇,成功接下一活婴,轰动了整个列车,中途让母子平安转到就近医院治疗观察。随同还有医院鲁猛厚医生,从此让她对农工党产生了许多感想,于1990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90年,吴维生等参加纪念农工党成立60周年活动,在长沙街头进行义诊。 1993年11月16至18日,李学渊等参加由中华医学会组织前往韶山医院义诊3天,庆祝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 1993年7月16至18日,吴鄂生、王启璜、吴维生、聂爱光、易凡、汤恢焕、鲁猛厚、赵素平等冒酷暑赴常德桃源县进行大型义诊、讲学、临床查房、手术等活动。 1994年11月14日,鲁猛厚、石林阶、俞尧平等参加省委组织的在前进中医药店附近义诊1天。 1996年,鲁猛厚等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抗洪救灾及捐款活动。 1998年,唐世刚参加洞庭湖防洪抢险工作,得到省委表彰。 1999年,张天庭、鲁猛厚等参加农工党省委组织赴湘西双植县葫芦村扶贫,组织义诊活动。 1999年至2003年,湘雅总支和鲁猛厚等个人分别资助湘西贫困地区多名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2000年11月,组队参加湖南省委组织的国际和平周大型义诊活动。 2001年至2006年,党员集体资助2001级7班贫困大学生朱维完成医学5年的学业,使该生如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2003年积极参加抗击“非典”活动,多位党员亲临现场指导“非典”防治工作,使湖南很快控制了由外省带回变异型冠状病毒病的感染流行和传播。 2004年,何必秀、刘慧霞、彭国庆、余国龙、鲁猛厚、侯永宏、顿金庚等赴桥驿镇开展送医、送药及义诊活动。 2004年,李瑞珍、宋治、贺全勇等参加芙蓉区马王堆社区义诊活动。 2004年4月,组织党员到洞庭湖南县为当地农民义诊,共接诊病人600余人次,做手术2台,讲课3堂,中共南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赠送锦旗一面,上书“恤民爱民行义举,三个代表到基层”以表达感激之情。 2004年5月,参加农工党省委组织在天心阁为老年朋友进行义诊,接诊病人200余人次。 2004年9月,组织党员到郴州资兴矿务局为矿工及当地农民义诊,共接诊病人1000余人,李乔华把医疗新技术带到当地医院,对医生进行培训。资兴市市长及矿务总局领导代表政府表示感谢。资江市电视台专门进行了报道。 2005年,刘坤农等积极参加省委组织为山区、灾区孩子编织毛衣活动。 2005年,汤恢焕、鲁猛厚等参加省委组织赴会同县为基层普及全科医师进行讲学。 2006年4月,党西强、王峻参加桑植县义诊活动。 2007年8月,7名农工党党员、医疗专家赴城步苗族自治县进行义诊义教活动,并将该县作为帮扶对象,以后每年不定期义务帮教。这次活动受到了当地县政府、卫生局和县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2007年,开展了世界卫生日社区义诊活动。 2007年,姚一心、刘坤农、侯永宏、向群辉、顿金庚、鲁猛厚、杨惠文、张国平、徐杰、何碧秀等,参加省委组织赴大围山扶贫义诊活动。 2008年,余国龙等参加抗寒救灾、四川抗震救灾,现场抢救伤员多人;全体党员参加捐款活动。 2008年,宋治等参加新化县水车镇义诊活动。 2009年11月,罗万俊、顿金庚、鲁猛厚、刘慧霞等参加省委组织的赴宁乡县某镇医院举行大型义诊和扶贫活动。 2010年,杨杰、侯永宏等参加省委赴湘潭义诊活动。 2011年12月初,组织9名党员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义诊,受到当地患者的欢迎,得到当地市委统战部、农工党市委及医院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2011年,杨杰、彭国庆等参加湘雅医院党委组织赴浏阳的义诊活动。 2012年11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组织了大型送医、送药到革命老苏区进行义诊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 农工民主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农工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是直属于农工党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其组织历史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时期(1953—1960) 农工党铁道支部的组建与长沙铁道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息息相关。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于1953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6年9月,农工党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成立,王朝伟任主委。当时党外人士担任学院中层的主要领导有5人,其中农工党党员就有2人,李吟秋任铁道运输系主任,王朝伟任桥梁与隧道系主任。1956年3月,王朝伟被增补为政协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9年3月支部改选,方龙翔任主委、肖兰贞任副主委。 1959年12月,王朝伟任政协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2.长沙铁道学院时期(1960-2000) 根据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1960年9月15日,铁道部宣布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师,迁入长沙铁道学院。其中有农工党党员5人。学院成立初期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其中3人是农工党党员,分别是王朝伟、郑君翘、李吟秋。 1963年,农工党长沙铁道学院支部成立,郑君翘任支部主委,肖兰贞、何秉初、梁克中、言俊知任支部委员。支部有党员8人,他们是王朝伟(1952年12月入党)、郑君翘(1953年12月入党)、李吟秋和肖兰贞(1956年10月入党)、耿毓秀(1957年2月入党)、何秉初、梁克中、言俊知等。 1964年9月,王朝伟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工党支部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院按中央精神,为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老教授平反、摘帽,恢复名誉和工作待遇。王朝伟、李吟秋、郑君翘等人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并且清退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抄家的物资,补发了所扣发的工资。1986年学校党委把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扣发李吟秋的工资和抄家的物质,折合成人民币2869元,退还给李吟秋教授夫人胡经文女士(李吟秋于1983年3月去世)。胡经文女士委托其儿子李靖南全部捐献给学院子弟学校,学院为此举行捐赠仪式。王朝伟是一位三级教授,落实政策后,在教学科研、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任第四、五届湖南省政协常委,1981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君翘1983年1月26日荣获中国物理协会授予的“从事物理科研、教学辛苦工作五十年”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学校专门为其举行授奖仪式。 1983年5月,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正式成立后,农工党长沙铁道学院支部归属农工党省委领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学校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支部开始正常活动,支部主委仍是郑君翘,组织工作得到充分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发展党员9人。 1986年,农工党铁道支部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何秉初任主委,梁克中、言俊知任委员。 1987年夏季,暴凤英、江泉溢参加农工党省委在韶山宾馆举行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班”。 1988年8月,王朝伟、郑君翘任农工党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顾问。 1990年国家教委向长期从事教育与科技工作,且有较大贡献的老教授颁发荣誉证书。支部有王朝伟、郑君翘获此殊荣。 1992年6月,支部换届,张升平任主委,刘江琴、江泉溢任委员。 1995年,支部换届产生新一届委员会。主委是刘江琴,委员是暴凤英、张春娣。支部有党员20人。 1997年,支部被农工党湖南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组织。 1998年2月,支部换届,主委是陈建军,委员是刘江琴、周维。 1999年12月,支部再次换届,郑海元任主委,刘江琴、戴伟任副主委。 1996年老主委王朝伟教授去世。2000年老党员肖兰贞教授去世,享年92岁。 这一期间,支部组织机构健全,支部活动丰富多彩。 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4月29日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农工党长沙铁道学院支部更名为农工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委员会。 2001年5月29日,支部换届。郑海元任主委,刘江芹、戴伟任委员。 2004年3月29日,支部换届。戴伟任主委,刘江芹任宣传委员、胡文任组织委员。 2009年9月23日,在以“和谐中南,爱我中华”为主题的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华诞联欢晚会上,支部和致公党铁道支部联合表演节目《青春的旋律》获三等奖,党员邱晓莲的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也同时获得三等奖。 2010年1月26日,农工党省委同意农工党铁道支部换届选举结果。邱晓莲任主委,范武邱任副主委,彭意任组织委员,张莉任宣传委员,丁佳任联络委员。 2010年在农工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支部被农工党湖南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党支部。 这一时期发展党员13人,支部共有党员25人。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支部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底,支部有党员25人。构成情况如下: (1)性别结构:男性8人,女性17人。 (2)职称结构: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6人,讲师7人。 (3)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5人, 本科、专科17人。 (4)年龄结构:80岁以上3人,60~79岁5人,50~69岁4人,40~50岁13人。 支部成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较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专业领域覆盖广。党员构成多样化,为支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组织建设情况 重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支部按照党派省委和学校党委统战部的要求,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时事政治及党史、党章等,选派新老党员参加党派省委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班。从1987年到2012年底,支部先后选送暴凤英、江泉溢、郑海元、张春娣、戴伟、文立新、范武邱、陈新华、胡文、张莉立、唐冕、姚曙光、邱晓莲、彭意、丁佳、杨艺、刘松平、张小玲、张绮19人参加各类培训和专题学习。2008年汶川发生8级地震以后,支部党员向农工党中央交纳特殊党费800多元,汇入指定账号。2007年起,戴伟参加省委扶贫工作,每年资助2000元给新化县1名女中学生,直至其中学毕业。 严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1994年之前,支部有党员10人,当时最年轻的党员已54岁,多数已退休。支部注重培养和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20世纪90年代发展党员6人,2000年以后发展党员13人,改善了党员结构,壮大了队伍,逐步解决了党员年龄老化、力量薄弱等问题。 强活力,组织生活形式多样。支部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加强横向联系交流学习,经常与其他党派支部联合开展活动,加强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如支部开展诗歌朗诵会,宣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论述和江泽民讲话精神,抒发对台湾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在学校影响很大。2007年5月,支部联合省第二人民医院支部,在铁道校区开设心理咨询站,不定期作心理辅导报告,为许多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2010年6月支部到浏阳赤马湖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12年6月支部党员调研了有着“中国花木之乡”、“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核心示范园”的浏阳柏加乡,与当地领导、群众一起座谈,研讨如何做大、做强柏加乡花木这一新兴的农村经济产业。 重服务,增强组织凝聚力。支部注重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了解党员需求,及时反映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重要情况,做好服务党员的工作,经常看望年岁较大且有疾病的党员。如1986年10月,学院党委与农工党省委组织处祝贺郑君翘教授80岁生日,支部送寿匾两块。通过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邱晓莲,女,汉族,1962年6月出生,湖南浏阳人,副教授。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学并本科毕业,分配至长沙铁道学院体育部任教。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获“中南大学2008-2009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7年加入农工党。2010年起任农工党铁道支部主委。热心党务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意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党员的疾苦,亲和力强,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想尽办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梁克中教书育人,关爱同学,关心青年的成长,曾受到农工党中央委员会的表彰,多次被校党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张升平曾任湖南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退休后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至今仍活跃于教学第一线,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督查教学质量,继续发挥余热。 言俊知1995年参与创办长沙铁道科技专修学院,并担任该院工民建专业系主任,为培养祖国的建设人才发挥余热。2012年12月针对长沙市交通严重堵塞问题,提交如何解决长沙市交通堵塞问题的建议提案。 1996年张春娣牵头深入到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调查研究活动,调研报告上报学校党委后,得到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农工党省精神病医院支部的心理专家义诊,对大学生进行免费心理咨询,深受好评。 郑海元2002年“关于湖湘信息化的企业变革”的提案,获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关于“征集百名党外专家学者对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意见建议”很好建议奖。 2012年12月,邱晓莲积极参加学校“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所撰写的《创建节约型学校的思考与建议》获优秀奖。 致公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致公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成立于1995年11月,是中国致公党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2000年4月随着中南大学的组建,支部更名为致公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委员会。 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系胡家骥,是本支部的第一名党员,1989年3月由致公党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批准入党。1991年5月应用物理与热能工程系刘永安、同年7月管理工程系罗新星先后被批准入党。经致公党省工委批准,1991年7月成立致公党中南工业大学小组,由胡家骥任组长。1992年9月,致公党湖南省委正式成立。1995年3月计算机科学系何北林、同年5月信息工程学院周婷俐先后入党。同年11月24日,致公党湖南省委下达《关于同意成立致公党中南工业大学支部的批复》,同意胡家骥为第一届支部委员会主委候选人。12月11日,致公党湖南省委同意选举结果,下达《关于胡家骥同志任本党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主委的决定》。 1996年,发展沙莎、刘丽华、张立3人入党。 1997年4月3日,致公党省委批复支部3月28日进行的支部选举结果,同意增补罗新星任支部副主委。11月18日再次批复,增补刘丽华、何北林为支部委员。罗新星出国期间,由刘丽华代理副主委职务。 1998年10月,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罗新星任主委,周康根任副主委,刘丽华、何北林任委员。 2000年3月7日,省委在株洲举行庆祝“三八”妇女节暨妇委会换届大会,会上何北林当选为致公党省委第二届妇委会副主任。4月,支部有党员9人。 2002年7月14至16日,罗新星、周康根出席致公党湖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会上,罗新星当选为致公党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3年1月,罗新星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2003年5月21日,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周康根任主委,张立任副主委,何北林任委员。 2006年3月,致公党省委同意第四届支部委员组成,周康根任主委,张立任副主委,吴庆田任委员。 2007年4月12至13日,罗新星、周康根出席致公党湖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罗新星再次当选为致公党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2008年1月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委。 2011年6月22日下午,致公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在二办公楼民主党派会议室举行了换届选举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周康根、张立、邹峥嵘、吴庆田4人组成的校本部支部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推举周康根续任支部主委,张立、邹峥嵘任副主委,吴庆田为支部委员。 2012年2月,罗新星被湖南省人民检察院聘为第二届特约检察员,12月当选为致公党中央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2012年5月2至3日,罗新星、周康根出席致公党湖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 2013年12月,罗新星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聘期5年。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支部有党员19人。其中70岁以上2人,50~60岁6人,40~49岁9人,39岁以下2人。男性8人,女性11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 2.组织建设情况 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党派政治任务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与一个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只有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为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支部自成立以来,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致公党章程和历史,传达并贯彻致公党省委的决议、决定,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二是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支部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注重质量,不片面追求速度,坚持有计划地发展,20世纪90年代发展党员7人,2000年以后发展党员11人,为支部开展工作注入了活力,为参政议政上台阶奠定了基础。 三是狠抓支部班子建设。支部按时进行换届,挑选思想素质好,热爱党务工作,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团结人,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有一定影响的同志担任负责人。支委班子能够根据学校党委统战部布置的工作,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及时反映党员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针以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推动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组织党员参加服务社会的活动。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最近4年,通过自筹经费,坚持组织了每年一度的学习考察活动。2009年组织党员赴永州,游览了九嶷山,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舜帝,欣赏了世界文化瑰宝江永女书。2009年9月23日晚,在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联欢晚会上,与民革、农工党联合表演大合唱《我的祖国》获二等奖。2010年组织参观了曾国藩故居。2011年参观了江西明月山、仙女湖。2012年参观了湖北赤壁、陆水湖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党员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增进友谊,增强对组织的信赖、爱戴和归属感。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周康根,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7月中南矿冶学院化学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3月日本秋田大学冶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金属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在住友金属工业(株)任研究员,1994年4月至1997年5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研究员。1997年7月至今在中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9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获得者。 1998年7月加入致公党。2003年5月至今任致公党中南大学校本部支部主委。政协长沙市岳麓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9年6月任中南大学首届侨联副秘书长,2012年任致公党湖南省委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三)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情况 1.参政议政情况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也关系到党派的声誉和影响力。本支部注重凝聚党员的智慧,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热情,认真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工作有特色、有重点、成绩突出。 (1)1994年胡家骥参加了致公党省委参政议政课题“湖南省招商引资环境的调查研究”调查组,历时4个月,并代表致公省委撰写参政议政调研报告。在1994年12月底召开的全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汇报会上宣读后,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好评,胡家骥和调查组主要领导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王茂林和省长陈邦柱的亲切接见。 (2)罗新星在担任致公党省委副主委期间,作为课题组长或副组长组织完成了多项调研报告。如2004年向湖南省委提交了《“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005年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提交《关于加快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报告;2006年提交《我省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与建议》报告。 (3)周康根任支部主委和岳麓区政协委员期间,2009年向学校提交了《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及其对策》调研报告,获调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2011年向岳麓区政协分别提交了《关于整治麓山南路沿线小旅馆,净化高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建设“湖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发展岳麓区现代服务业提供新的动力》的建议报告。 (4)张立2005年参加了致公党省委组织的“中部崛起背景下的湖南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的调研和报告的撰写工作。代表校本部支部向学校提交了《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5)谭艺曼作为学校统战理论研究小组成员,积极承担省委统战理论研究课题。所撰写的《网络宣传模式与统战宣传工作创新》获2007年湖南省统战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论新媒体下统战工作新变化》获2007-2008年湖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研究论文三等奖,《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参政党的自身建设》获2009年湖南省统战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2.社会服务情况 支部党员积极参与了致公党省委的各种服务社会活动,自2003年致公党省委提出“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党员积极响应,先后多次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员交纳了3000余元的特殊党费,上交致公党省委,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张立等积极为贫困学生捐款,共筹集助学金7000元。2005年至2006年间,周康根为家乡的道路与水利建设捐款12000元。 致公党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8月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批转了《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文件,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各民主党派中央和省委逐步恢复活动,并着手建立基层组织。 1982年10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平率调查组来湖南,在长沙筹建地方组织。在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协助下,经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发动,首批发展党员27人。同年11月15日,致公党长沙支部成立,由致公党中央直接领导,行使省级组织职权。 在致公党长沙支部的领导下,湖南医学院的致公党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 1982年11月,湖南医学院附二医院的黄亚坤加入致公党,成为湖南医学院早期的致公党员。1983年又先后发展了卢少贤、宋珉珍;1984年4月发展4人,他们是陈捷、廖玉兰、黄怀荣、李镜荣。 1985年湖南省筹备成立致公党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到学校考察人选,出生于英属特立尼达岛、1948年回国效力的韩明成为合适人选,经征求个人意见后,1985年5月加入致公党。11月2日,成立致公党湖南省工作委员会,韩明当选为主委。 发展致公党员最快是在1985年和1986年,两年共发展25人。韩明教授、傅荫宇教授是该组织在学院的早期筹备、组建和发展的主要负责人。 1.致公党湘雅医学院支部组织沿革 1984年成立致公党湖南医学院小组,负责人是陈捷。致公党湖南医学院支部成立时间不详。1999年9月支部主委为喻向阳。随着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0年4月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致公党支部。2011年9月,支部主委为李菁。 2.致公党湘雅医院总支部组织沿革 1985年12月16日,致公党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支部委员会成立,是致公党省工委的第一个支部。时有成员20人,黄怀荣任主委。省委统战部、省市侨办、侨联、学校党委统战部、附一医院党委、学校各民主党派以及致公党省工委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1989年5月,致公党湖南省第一个总支部——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总支成立。主委为陈展硕,副主委为刘钟淑,委员为卢文能、张柳明、王崇武。下设3个支部。一支部主委是卢文能,副主委是郑宗英;二支部主委是张柳明,副主委是张英廷;三支部主委是王崇武,副主委是周岳云。 之后总支又进行了两次换届,卢文能、李小刚先后担任主委。 2011年7月总支换届后,主委为姜新雅,副主委为钱招昕、彭仕芳,支部委员为裴志芳、王雪珍、王文军、王锡阳。 3.致公党湘雅二医院支部组织沿革 湘雅二医院于1984年成立致公党湖南医学院附二医院小组,小组负责人为黄亚坤。 1987年成立附二医院支部,时有党员12人,主委为张运昌。 2003年1月10日,致公党省委同意致公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部增补董忠根、高玲为副主委。 2006年1月7日,致公党湘雅二医院支部换届,主委李长青,副主委高玲、董忠根,委员易爱萍、卿笃信。 2013年致公党湘雅二医院支部换届,主委卿笃信,副主委高玲、董忠根,委员易爱萍、贺志军、欧阳春晖。 4.致公党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组织沿革 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总支部委员会成立。卢文能任总支主委,易新元、张运昌任副主委。 2011年11月1日,致公党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大会选举李小刚为新一届致公党湘雅总支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新雅、李长青、李菁为总支副主任委员,彭仕芳、钱招昕、高玲、董忠根、杨景为委员。 (二)组织建设情况和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致公党中南大学湘雅总支部是致公党湖南省委所属基层组织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总支,有党员132人。其中高级职称123人,中级职称9人;60岁以上的44人,51~60的78人,41~50岁的10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成员层次高,为学校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2.组织建设情况 多年来,致公党湘雅总支在致公党省委和学校党委领导下,遵循“致力为公,参政为民”的宗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团结并推动本组织成员发挥个人学识才华与有海外关系的特有优势,为振兴中华与祖国统一大业竭尽全力。 历届委员会领导都认识到党员政治素质的高低对总支的影响关系重大,因此主委们尽管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地组织活动,经常以本党的历史为教材,教育党员继承和发扬本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毫不动摇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亲密合作,互相监督,做好诤友。曾先后组织党员到雷锋、杨开慧、刘少奇等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组织发展方面,支部一贯坚持“讲究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注意发展为人正派、作风踏实、素质高、条件好的同志入党。1987年3月,有致公党成员37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生以上职称者15人。支部党员致力于两个文明建设,在沟通民主渠道,为改革献计出力,协助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开展智力支边、咨询讲学和海外联谊工作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湖南政协报》以《湖南医学院致公党组织日益发展》为题进行了报道。至1992年12月,学校有湘雅总支1个,下设3个支部。有党员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60岁以上的13人,45岁以下的5人。男性27人,女性19人。 发挥党派优势,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系。1987年5月,在校党委的同意下,由致公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海外联谊工作小组。小组成立后,共向海内外亲人发出信件200余封,宣传和介绍祖国的大好形势;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委文件5次,举办宣传栏1次,并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交流的经验。同时在开展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及对外联谊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近年来,支部和个人受到上级组织表彰的有: 1986年10月30日,在致公党省工委成立一周年暨首届为“四化”服务表彰大会上,致公党湖南医学院支部被致公党省工委评为先进支部,黄怀荣等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9年,李小刚受到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七个党派省委等九家单位联合表彰,“立足本职,我为富民强省作贡献”记二等功。李菁、卿笃信被致公党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员。 2012年,李小刚、贺志军被致公党湖南省委评为先进个人,并分别记一等功、二等功。唐利立、裴志芳、卿笃信、李菁、胡平仁被致公党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员。 自致公党湘雅总支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他们为湖南经济和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明,1983年4月当选为第五届湖南省政协常委。1985年11月当选为致公党湖南省工委主委。1988年1月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同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9月当选为致公党第一届湖南省委主委。1993年1月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同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荫宇,1988年1月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政协委员。1992年9月当选为致公党第一届湖南省委副主委。1993年1月,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张怡,1997年5月当选为致公党第二届省委常委。1998年1月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委员。2002年7月当选为致公党第三届省委常委。2003年1月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委员。2007年4月当选为致公党第四届省委常委。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黄忆明,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姜新雅,2012年5月当选为致公党第五届省委委员。2013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李小刚,男,满族,1959年10月出生,辽宁海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至1983年在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习。1983年至1986年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外科任医师,1986年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外科工作至今。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任湘雅医院急诊科主任。 为提高全省急诊科质量,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组建了湖南省急诊科质量控制中心,并担任主任委员;积极协助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了湖南省急诊科质量控制标准,并在全省范围实施,对提高全省各级医院急诊科的质量和业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和嘉奖。每年主办两次全省急诊科骨干培训班,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急诊急救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承接国家西部地区急诊科骨干急诊技能提高班任务,两年共完成10多个县市数百人的培训,为偏远地区培养了许多急需的急救骨干人才。2006年在湖南郴州洪灾抢救中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和赞扬。2010年被湘雅医院评为“反腐倡廉”先进个人;2011年被湘雅医院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湘雅医院评为传染病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湘雅医院“最佳授课老师”称号。 1992年加入中国致公党。2002年至2011年任致公党湘雅医院支部主委,2011年任湘雅总支主委。致公党第四、五届省委委员,湖南省直工委副主委。 (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长期以来,在致公党湖南省委的领导下,致公党湘雅总支从新时期任务和自身特点出发,组织党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义诊咨询、医疗救助、扶贫支边等社会服务工作。 1994年2月,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傅荫宇在省政协七届二次全会上作题为《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振兴湖南经济》的发言。同年,代表致公党省委在“四大家”汇报会上发言,发言题目为《湖南招商引资环境的调查研究》。 1995年8月,傅荫宇在省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上作《科教兴湘应当重视海外技术和人才的引进》的书面发言。同年,代表致公党省委在“四大家”汇报会上发言,发言题目为《关于进一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的思考》。 李小刚作为急诊专家,向省政府提交“关于在湖南省实施特殊职业人群基础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提案,并获得采纳,在武警、高速交警中实施。与开福区卫生局联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健康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并在开福区卫生局所属卫生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下岗和低收入群众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党员多形式、多层次地参政议政。如曾任湘雅医院外科主任的卢文能、现任湘雅医院急诊科主任的李小刚、学校医院管理处副处长姜新雅、湘雅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怡、湘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唐利立、湘雅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钱招昕、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彭仕芳以及李菁、李长青、卿笃信等,他们在医院担任实职,直接参与各项管理工作,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和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献计出力。 2009年,积极参与“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调研报告《如何切实解决我校医学教育教学中的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问题》荣获优秀奖。 在社会服务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参加各种义诊和为民服务活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1986年7月,致公党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的党员参加致公党湖南省工委组织的医疗咨询组,赴南县开展门诊咨询检查1400余人次,并进行了查房示范等有益活动,深受当地政府的欢迎。 多次参加致公党省委组织的“三下乡”、党派联社区等活动,先后到桑植、保靖、浏阳、汉寿等地。2005年张丽娟被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 积极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主动与致公党开福区工委合作,以开福区新河社区和湘雅路办事处为工作重点单位,开展为群众义诊活动,讲解健康常识和保健知识,并多次为社区医疗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2011年10月,姜新雅携带大量的健康知识手册,参加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重走红色路到革命老区延安送健康、送温暖”活动,并将手册分发给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人们。 2013年4月,雅安芦山大地震。李小刚于地震前一天(19日)抵达四川成都出席首届华西急诊国际高峰论坛。地震发生后,李小刚立即协助当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在华西医院组织召开的抗震救灾应急准备会上,李小刚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建议“伤员从入院到分流,要指定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组成的小分队全程负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诊断和处理上的遗漏;其次,手术科室和急诊科工作人员要随时待命,各科总住院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伤情,协助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这样可以缩短伤员从入院到进入手术室的时间”等,为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致公党湘雅总支的党员们秉承“致力为公”的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为湖南省、学校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致公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致公党铁道支部是致公党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从成立到现在已有近30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学院有致公党党员两人,分别为学院附中一级地理教师朱家驹、数理力学系李俊贤教授。1986年致公党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长沙铁道学院党委协商一致,组建致公党长沙铁道学院小组,朱家驹任负责人。由于党员人数少,开展的活动也较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立了致公党湖南省委。致公党省委加强了组织建设,1991年至1996年,先后在学校发展5名党员,他们是王芳萍、谭秋芳、骆伟、张溆平、刘灿。 由于党员人数的增加,致公党省委根据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有关政策和致公党章程的规定,于1997年批准成立致公党长沙铁道学院支部,并指定朱家驹任主委。它的建立标志着民主党派工作在学校的发展,是学校成立的第4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支部成立以后,支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学院科研所副所长骆伟任支部主委,王芳萍任支部委员。这一时期,组织发展迅速。先后又有李松、胡军科、张汉军、喻苏珈等16人加入致公党。他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大多有海外关系,符合中国致公党以涉外的文教界人士为主要发展对象的组织特点,为支部增添了新鲜血液,支部工作有声有色,他们积极参加致公党省委主办的各种活动,参政议政,慰问重病党员,帮助党员解决生活困难。因工作出色,骆伟2001年调任致公党省委担任秘书长。 2000年4月,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致公党长沙铁道学院支部更名为致公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 2002年通过民主选举、组织考察,胡军科任支部主委,王芳萍、张溆平任支部委员。 2005年12月16日,致公党铁道支部完成换届,胡军科任主委,张溆平、王芳萍任副主委。 2011年10月24日,致公党铁道支部再次换届,胡军科续任主委,刘灿、张溆平任副主委。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致公党铁道支部有党员20人。其中70岁以上2人,50~60岁4人,40~49岁10人,30~39岁4人。男性10人,女性10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中南大学工作的17人,在省路桥公司工作的3人。党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充满活力。 2.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支部在发展党员时,以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把好党员的入门关。在党员教育方面,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有关统战理论,及时传达致公党省委下发的文件,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支部党员的思想素质。在组织党内活动时,围绕干好本职工作、岗位建功立业和积极参政议政的主题来开展,注重人文关怀,及时慰问家庭困难和生病的党员,关心党员生活,使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通过活动,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胡军科,男,1959年出生,汉族,湖南桃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长沙铁道学院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同校电子系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历任讲师、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铁道装备与车辆工程系主任兼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1997年由铁道部选派到德国WIRTH公司参加隧道掘进机(TBM)的联合设计和制造,是国内第一批掌握这种超大型和极端复杂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的专家。 主要从事传动与控制技术和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研究。主讲的12门专业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先后为企业开发近30个新产品,不但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所设计的铁路动力稳定车(WD-400)替代了国际知名厂家(PLASSER&THEURER)的产品;为焦化行业设计的叶轮放焦机占领了国内90%的市场,极大地抵御了国外产品的进入;为煤矿开发的液压驱动空乘人装置,把国外产品挤出了中国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了煤矿生产的作业水平,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20余项,省级科研成果3项 。2010年获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质量奖,2011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副理事长、铁道部大型养路机械联合体专家、建设机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湖南省委统战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专家顾问团专家、长沙市创业富民指导专家、湘潭市人民政府矿山装备产业专家和长沙市天心区决策咨询专家等。 1997年加入中国致公党。2002年起任致公党铁道支部主委。政协长沙市天心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常委。任天心区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建言献策,提交政协提案、调研报告20余篇。2008年、2010年被评为天心区优秀政协委员。 (三)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情况 1995年张溆平参与省委统战部“政府出题、党派调研”的活动,主要就农村村民自治走访了全省十几个县乡镇村,掌握和了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情况,写出了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胡军科作为天心区政协常委,多次为天心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很多建议得到采纳,并受到区政协和区政府的肯定。 在2010年12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会上,胡军科建言:学校对内要增强凝聚力。党委要更加关注底层员工的生活,适当提高教职工的待遇,尤其是一线教职员工的待遇。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上的慰藉,让大家都觉得在中南大学工作有安全感、幸福感,甚至是自豪感,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对外要增强吸引力,这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加强,例如,不管是新校区还是老校区的建设,必须从外观上体现整体的美感、有序感,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 积极参加学校“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2012年张溆平撰写的《对我校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调研报告、胡军科撰写的《新校区建设意见》调研报告,分别获校党委颁发的三等奖、优秀奖。 积极参加致公党省委和学校组织的抗灾和助学等慈善捐款活动,多次参与“三下乡”活动。 胡军科2009年参加“万企联村、共同发展”专家顾问团,到益阳等地为企业的脱困和快速发展献计献策,受到了省委统战部和对口支援企业的好评。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是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九三学社校本部基层组织建于1956年12月,随着学校的变迁而发展,历经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6.12—1985.6)、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7—2000.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 (1)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6.12—1985.6) 1956年,九三学社中央决定在湖南(首先是长沙市)建立地方组织。11月14日,九三学社长沙直属小组成立。在九三学社长沙直属小组的领导下,12月,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小组成立,共有社员9人,他们是吴树基、胡熙庚、钟永璇、刘适、张德仁、李浴风、阮道源、钟伯谦等。胡熙庚担任组长,钟永璇担任副组长。1957年3月23日,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整风小组向学校递交了决心书,其内容主要是“坚决响应参加社中央整风的37位同志的倡议,下决心鼓起革命干劲,实现思想改造的大跃进,力争在三年内把小组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把成员改造成为又红又专和更红更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并提出7个努力目标。 1957年12月,遵照九三学社长沙直属小组的指示,与九三学社长沙冶陶分所的基层组织联合成立一个整风小组,李浴风任组长,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对社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这一时期组织生活比较正常,基本上坚持了以小组为单位半个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在整风反右斗争中,小组9个成员有2人被划为右派分子,并被组织开除。 1958年6月,成立九三学社长沙分社筹备委员会,行使省级组织职能(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组织没有成立),张德仁任分社筹委会副主委,吴树基任委员,并参与长沙分社的建立。次年12月,吴树基当选为第二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据1959年5月的档案资料显示,有社员7人。其中教授5人,讲师1人,助教1人。 1960年9月,九三学社长沙分社委员会正式成立,吴树基、张德仁分别当选九三学社长沙分社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副主委。1963年3月,吴树基、张德仁分别当选为九三学社长沙分社第二届委员会主委、副主委。 1963年,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社委员会成立,张德仁任主委,李浴风任副主委。 1964年9月,吴树基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一时期,由于连续特大天灾引起的物资供应紧张,造成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不便,在成员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看法,通过双周座谈会、民主党派联合座谈会、神仙会等形式,对支部成员进行思想教育。据1962年12月工作总结对这几年的工作情况记载如下:一是坚持服从党的领导,积极投入各项运动。二是发扬民主精神,搞好岗位工作。三是巩固组织和丰富组织活动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支社社员更加坚定了拥护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有提高。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社停止了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树基受到非法关押审查。在审查期间于1968年11月4日含冤逝世,终年68岁,其亲属受到株连。1978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协、中南矿冶学院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于11月28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1977年11月,九三学社长沙分社恢复工作,成立临时小组,张德仁担任组长。1980年2月,在九三学社长沙分社第三届社员大会上,张德仁当选为主任委员,胡熙庚当选为委员。 1981年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社有社员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 1983年4月,张德仁当选为第五届省政协常委。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7月,以九三学社长沙分社为基础,成立了九三学社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张德仁作为中南矿冶学院的代表出任长沙分社主委和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委。1984年2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张德仁当选为主委,胡熙庚当选为委员,后增补李一智为委员。 与此同时,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社也开始恢复活动。1983年,发展刘维镐、鲁子毅、孙仲元入社。1983年12月有社员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杨善慈担任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社主委,胡熙庚、李一智、张祥麟担任委员。支社换届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坚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组织社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举行座谈会,协助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社员积极做好岗位工作等。 1984年发展胡昭煌、彭德龙、张瑞福、华之生4人。 2.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7——2000.3) 1985年7月,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九三学社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委员会。这一年,在社省委的领导下,支部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社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6月21日,邀请社省委副主委陈友端来校作了题为《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体会》的报告。9月3日召开了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座谈会和九三学社成立40周年座谈会。二是加强了组织建设。全年发展社员6人,至此社员人数达到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三是丰富了组织生活。先后组织社员去索溪峪游览,参观彭德怀故居和刘少奇故居等。四是发挥了社员的积极作用。地质系张振儒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杨善慈、张祥麟、阮道源、李一智被评为学校先进教师。 1987年发展社员5人,共有社员32人。其间有原湖南教育学院、湖南省计量局的社员经历归并和分离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管理的过程,因此社员人数变化比较大。1987年换届,选举杨善慈担任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主委,刘维镐、黄勋迪、毛长松、孙仲元担任委员。 1988年1月,李一智当选为湖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张德仁当选为第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委。4月,张德仁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张德仁再次当选为主委,孙仲元当选为委员,李一智当选为候补委员,胡熙庚为顾问。12月,张德仁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支社进行了换届,孙仲元任主委,刘维镐任副主委,黄勋迪、毛长松、胡昭煌任委员。 1989年,支社有社员38人,其中干部7人、教师31人。社员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突出。聂存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导师,与学生联系经常而且广泛,一个学期与家长通信达到110件,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称赞,《光明日报》进行了相关报道。 1991年9月11日,支社共有社员39人。 1992年7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张德仁担任名誉主委,孙仲元、李一智当选为委员,胡熙庚继续担任顾问。 1993年2月,李一智当选为湖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 1994年,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换届,孙仲元再次当选为主委,华之生、何志江、黄勋迪、毛长松担任委员。1995年支社增补陈振华为副主委。 1996年10月,社省委三届五次全会上,陈振华补选为九三学社第三届省委常委。 1997年6月,陈振华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刘冬荣当选为委员,李一智为顾问。 1997年4月,支社进行换届,刘冬荣担任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主委,张根明任组织委员,李兰生任宣传委员,孙仲元任委员。年底,支社有社员43人,其中退休26人,在职17人;男性30人,女性1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 1998年3月,刘冬荣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发展社员7人。 1998年8月18日,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该校的九三学社社员归属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委员会。 1999年发展5人。截至1999年12月,有社员58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8人;60岁以上27人,51~60岁9人,41~50岁6人,31~40岁15人,30岁以下1人。 (3)中南大学时期(2000.4至今)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支社委员会。 2002年3月,支社进行了换届选举。根据支社组织发展情况,向九三学社省委递交了《关于成立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的报告》,3月11日得到社省委的批复,同意周亮任主委,刘冬荣任副主委,刘新玉任组织委员,尹响初任宣传委员,李兰生任科技委员,李昌满任老龄委员,冯正强任青年委员。并同意下设胜利、高坪、西苑三个支社。胜利支社主委为周亮,宣传委员为廖梅,组织委员为李兰生;高坪支社主委为刘冬荣,组织委员为冯正强,宣传委员为张根明;西苑支社主委为刘新玉,组织委员为李昌满,宣传委员为尹响初。 2002年6月,周亮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五届省委委员。 2003年3月,刘冬荣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7年7月,冯正强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2008年1月,冯正强当选为第十届省政协委员。 2010年5月10日,九三学社省委同意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由冯正强、谢晓辉、刘新玉、尹响初、陈文联、陈文汩、周亮组成。冯正强任主委,陈文联、陈文汩、刘新玉任副主委。同意陈文联任胜利支社主委,周亮、易玄为委员;陈文汩为高坪支社主委,冯正强、谢晓辉为委员;刘新玉为西苑支社主委,刘志义、尹响初为委员。 2013年1月,冯正强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截至2012年12月,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有社员62人。 (二)组织建设情况和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情况 支社成立以前,仅有十几名社员,以张德仁、杨善慈、李浴风、张祥麟、王笃阳、钟永璇、阮道源、胡熙庚、刘适、张振儒、唐帛铭、鲁子毅、李一智等为代表。 支社成立以后,组织发展进入正常化,周边的原湖南教育学院、湖南省计量局的社员也并入支社管理。组织发展更注重个人素质、入社动机和人才培养,基层组织不断壮大。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支社共计有社员50人。他们是孙仲元、张祥麟、王笃阳、钟永璇、阮道源、胡熙庚、刘 适、张振儒、唐帛铭、毛长松、鲁子毅、罗英豪、邓竹声、华之生、张瑞福、何新辉、周凤志、张红英、黄勋迪、何爱珍、谢荣华、胡昭煌、李一智、彭德术、冯赛泉、周亮、刘维镐、阮建明、聂存中、赵来顺、刘冬荣、李西平、陈洲溪、何志江、刘正涛、陈振华、杨 殿、易凯华、张根明、李兰生、徐富新、刘桂湘、刘新玉、李昌满、王庐山、周求实、王家贵、刘又文、刘上生、常振楫。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原湖南教育学院和湖南省计量局的社员另成立组织,社员从支社分离。1998年7月,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伍汉、盛定等社员也相应归属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这一时期,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继续发展壮大,吸收了更多年轻有为的新社员,增添了新鲜血液。伴随着中南大学的合并组建,九三学社中南工业大学支社升级为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社员人数也发展到目前的62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发展和调入的社员是:冯正强、吴炎太、尹响初、陈欠根、卢安贤、唐先华、廖梅、吴玲英、王小红、周浩明、陈一平、马正清、谢晓辉、贺雪迎、何晓洁、林高用、丁红华、刘志义、卢雅红、赵荷勤、陈文联、李江腾、陈文汨、易玄、张建科、陶瑗丽、张红媛等。老中青结合的队伍,能够更加有效地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社员中先后有李一智、毛长松、阮建民、冯赛泉、尹响初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冯正强,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湖南湘潭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考入武汉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习,1986年7月毕业分配至中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系任教,1988年9月至1990年12月在中南工业大学攻读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90年12月在应用数学与力学系任教。1992年12月调入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任教,从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间1993年2月至7月在湖南大学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进修学习。1993年晋升为讲师,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生指导工作。主持和参与了20余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主编出版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运作》3本教材和专著,参与编写了《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管理科学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与策略》等6部教材与专著,并在《国际贸易问题》《系统工程》《开发研究》等经济管理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997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2010年5月任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校本部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湖南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协湖南省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三)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刘冬荣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期间,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参事职责,先后撰写和提交调研报告和建议20余项。如1997年针对郴州杮竹园、宝山和香花岭三座矿山非法开采现象严重的现状,撰写了《郴州矿山资源乱采滥挖情况的调查》。该报告提交后,时任副省长的周伯华作出批示:“省地矿厅黄永南同志,请你们会同郴州市政府认真研究该调查报告反映的情况,采取过硬的措施,进一步整顿好该区的矿业秩序。”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快讯》《湖南内参》均进行了刊载。还积极参加多个课题的调研,足迹遍布全省14个地市州的近百个县、乡、村,独立或参与撰写了《我省中小企业存在的困难》《应尽快解决会计学专业盲目重复设置的问题》《参事职能的经济学思考》《小金库是腐败之源,必须坚决制止》《湘西大开发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五强溪水电站投入运行后对下游防洪排涝影响的调查》《“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发园区发展问题的建议》《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等数十份调查报告,为湖南省的经济建设反映真实的情况和提出合理的建议。当选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教兴国方面的提案和批评建议30余项,均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答复或解释。如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关于请求以中南大学为依托,建立有色金属国家实验室”的提案,被列为大会的第4115号建议,并于2006年6月12日得到科学技术部的答复(国科发议办字[2006)199号)。 李一智建言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协助九三社员做好历次运动的善后工作、组织社员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在担任省人大常委期间提交了“关于尽早开展洞庭湖综合治理、开发的规划研究”等提案。 周亮向学校提出用逆向思维方式思考党委书记在二级单位的作用;提出优化人才梯队结构的建议,反映现有职称比例上大下小,形成不了梯队,不利于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针对某些二级单位的实验室队伍建设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量化现有状态,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了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建议。 冯正强积极参政议政,先后在省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湖南省属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定的建议”“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建议”“改善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的建议”等提案。2008年全程参加了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的“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课题调研,在省政协组织的全国政协“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课题湖南调研会上做了题为《提高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政策研究》的发言,2009年参加了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的“融入两岸‘大三通’,促进湘台服务产业合作”课题调研;2011年参加了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赴衡阳、郴州、永州等湘南三市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我省加工贸易”课题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的最终修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陈文汩在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解决了硫高造成的产品氧化铝中铁含量超标的问题。所开发的湿法氧化新技术,2010年在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使用,年节省成本1000万元以上。相关除硫、除铁技术目前也用于中铝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是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直属基层组织,成立于1986年。然而其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基层组织成立前期(湖南医学院时期,1957.2—1985.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各个民主党派逐渐在各省建立组织,最初动员少数共产党员交叉加入到各民主党派中去,帮助各党派开展工作。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早、中期先后建立民革、民盟、农工民主党和九三学社的基层组织。1956年11月14日,九三学社长沙直属小组成立以后,在湖南医学院开始发展社员。1957年2月发展王志曾、1957年4月发展徐有恒,两人成立了九三学社湖南医学院小组,王志曾任小组负责人。徐有恒为交叉党员(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活动基本停止。 1981年后组织逐步恢复活动并开始发展社员,1981年至1983年,在学院和附一医院发展社员7人。 1983年7月,以九三学社长沙分社为基础,成立了九三学社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徐有恒任筹委会副主委。 1984年2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徐有恒当选为副主委。 1985年有社员11人,其中学院8人,附一医院2人,附二医院1人。他们是王志曾、徐有恒、李拔明、谭元波、顾明辉、康介元、周江南、顾华、徐承业、黄斯然、郭定九。 1984年至1986年发展社员7人,至1986年湖南医学院支社成立前,共有社员18人。 2.湖南医科大学时期(1986.1—2000.3) 根据学院社员人数规模,社省委决定成立支社。1986年1月21日,在湖南医学院召开了九三学社湖南医学院支社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医学院第一届基层组织负责人,徐有恒任主委,李拔明任副主委,顾明辉和康介元分别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1987年12月湖南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其后九三学社社员也得到较快发展。 1991年2月至5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先后批复成立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湖南医科大学和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等3个支社。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支社,李拔明任主委,胡科华任分管组织委员,王馨一任宣传委员。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支社,王洪林任主委,顾明辉任组织委员,张琦任宣传委员。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支社,李启贤任主委,廖再华任组织委员,周淮英任宣传委员。 1991年11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批复,同意成立由湖南医科大学3个支社组成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92年4月18日在校工会俱乐部召开。李启贤任主委,李拔明、王洪林任副主委。当时共有社员32人,其中学院12人,附一医院12人,附二医院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60岁以上11人,45岁以下6人。20世纪50年代加入组织的1人,1989年以后加入组织的5人。在职的25人,离退休的7人。班子主要成员3人,其中1人已退休,平均年龄为62岁。 1996年3月,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换届,马传桃任主委,李启贤、童环祥任副主委。共有社员58人。下设的3个支社组织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先后换届。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徐有恒、卢光琇。 1988年9月,徐有恒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委。1992年7月,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主委。1992年12月,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1993年1月,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6年10月,卢光琇补选为九三学社第三届省委常委,李启贤补选为委员。1997年6月,卢光琇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主委,李启贤当选为委员。 1997年11月,卢光琇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常委。1998年1月,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8年10月,马传桃补选为九三学社第四届省委委员。 3.中南大学时期(2000.4至今)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成中南大学。九三学社湖南医科大学委员会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下设的3个支社也相应更名。组织稳定成长,社员发展迅速,其间的组织活动和组织建设主要以支社为单位,社员总数已达117人。其中湘雅医学院支社60人,湘雅医院支社29人,湘雅二医院支社28人。 2002年7月,卢光琇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主委,吴汉江当选为委员。 2003年1月,卢光琇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常委。 2003年1月,卢光琇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吴汉江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委员。3月,卢光琇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7年7月,刘薇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六届湖南省委常委,吴汉江、谭达人、肖红梅当选为委员。12月,肖红梅当选为第十届长沙市政协委员。 2008年1月,吴汉江、刘薇、梁清华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2012年5月,肖红梅、田发发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届湖南省委委员。 2013年1月,肖红梅、王云华当选为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组织现状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目前有4个支社,其中湘雅医学院两个支社,以及湘雅医院支社和湘雅二医院支社,共有社员117人。80%的社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女性占48.7%,50岁以下占51.3%,离退休人员占26.5%。 (2)组织建设情况 20世纪90年代中以前,基层组织社员人数不多,年龄偏大,各部门发展亦不均衡,尤其在基础医学院高级知识分子比重偏低,为改变这种状况,支社加强了自身建设,决定发展一批年轻的教授和在职博士生。经过社员们广泛发现、培养和深入细致地工作,1995年至1999年共发展新社员43人,其中医学院支社就发展了28人,一大批年轻优秀的人才进入九三队伍,焕发了青春活力,增强了力量。九三学社社省委及学校统战部对此项工作十分满意,马传桃主委曾经被邀请在社省委主持的座谈会上作专题发言,题目《大胆稳步发展组织》,获得会议好评。2000年后基层委员会根据民主党派有序发展的精神,再吸纳社员42人。 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增强九三学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医学院支社与湘雅医院支社经常联合过组织生活,这样人多,交流面广,受到两支社社员的欢迎。邀请有关省委领导如利光裕副主委,徐有恒老主委等多次给社员讲课,并进行讨论。组织社员到基层医院、工厂、社区过组织生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及时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请各级领导传达全国、全省“两会”和九三学社省委会议精神并进行讨论。举行欢迎新社员入社的联欢会,每年一度的迎春联欢及座谈会等加深社员间的交流。近年在社省委组织的迎春联欢会上,医学院支社都积极组织献上节目,老社员梁通柏夫妇、郭定九等更是以自告奋勇、充满激情的引吭高歌的方式参与活动,感动省直所有参会社员。有些特殊的日子如郭定九等老教授的生日,也会纳入组织生活的内容,共庆生日。这些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组织生活,让社员更多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九三学社省委传达的关于民主党派的各项政策,让广大社员充分了解参政党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座谈讨论等方式让广大社员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2005年6月17至22日,积极参加学校统战部和党校联合举办的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听取了校党委书记李健《大学发展的新模式:创新型大学》的报告和省委统战部田芦娥副部长所作的《如何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的报告。2006年5月25日,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工作经验交流会,介绍了支社的发展情况。2010年11月13至17日,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九三学社湖南省委骨干社员学习班,肖立伟等多位新社员全程参会,聆听了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的报告。会后向社员传达了会议精神。 充分发挥老社员的核心作用。如九三学社省委老主委徐有恒,老专家顾明辉、张惠如、徐承业、梁通柏、王学铭、王馨一、郭定九、康介元、周江南等,他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起了带头作用。各支社的支委主动加强与社员沟通,关心社员的生活与工作,特别是老同志的健康受到上级领导和各支社的高度重视。2004年3月19日,校党委书记胡冬煦、统战部副部长余顺莲参加了九三学社省委庆祝徐有恒教授八十寿辰大会,并送去花篮。2005年5月10日,校党委书记李健、副校长田勇泉陪同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到湘雅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看望卢光琇教授。社员李拔明、肖家声、成华、梁通柏等从患病一直到不幸逝世,支社组织社员看望、慰问,关心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上述工作,渐渐地参加组织生活的人多了,社员之间沟通也多了,相互关心多了。这些活动,温暖了人心,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肖红梅,女,1964年1月出生,汉族,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分配至湖南娄底地区医院妇产科任医师。1988年8月至1991年7月在湖南医科大学妇产科围产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湖南医科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工作。其间1996年8月至2001年7月攻读中南大学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10月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医疗副院长,2007年任主任医师。 在辅助生殖技术、产前诊断等多领域承担和参与卫生厅、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项目等课题7项,发表论文30余篇,特别是关于人卵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研究,发现新的致病基因,并提出相关致病机制假说的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54.42,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以主要完成人和主要承担者之一先后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省级优秀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推广类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湖南省首创国内率先开展经母腹脐静脉穿刺产前诊断技术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参与带领湘雅医学院不孕专科(现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在国内最早通过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评审,并建立国内最大规模的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其业务量和技术水平均处国内领先水平,造福国内甚至海外众多病友,向长沙市纳税近亿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提升社会影响均作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在地震救灾、奥运会、捐资助学和助医等社会活动中积极捐资出力。 1996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2012年10月至今任九三学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主委。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第六、七届省委委员,政协长沙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三)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情况 1.校内 积极参加学校“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学校采纳、部门落实”活动。 2010年,湘雅二医院支社吴汉江组织承担了湘雅二医院党委的调研课题“如何提高高级职称人员积极性,发挥评聘分开的优势”及“如何提高医院后勤管理的合理性及效率”,通过调研及分析,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湘雅二医院党委嘉奖。 2012年,承担校党委第二期党委出题课题两项。其中九三学社湘雅二医院支社肖立、黄谷香、王云华撰写的《从湘雅二医院人才现状看如何解决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储备》获得三等奖,九三学社湘雅医学院委员会肖红梅提交的《关于我校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建议》获得优秀奖。 2.校外 2010年在中南大学“百队千村入万户”与“院士家乡健康行”活动中,由王云华任队长,带领42位医务人员赴双峰县进行义诊活动,把健康送到院士家门口。2011年10月,肖红梅参加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重走红色路,到革命老区延安送健康、送温暖”活动。湘雅医院支社在基层医院开展各种医学讲座及义诊活动,受到百姓和基层医师的欢迎,如王洪林主讲的癫痫诊治、田发发主讲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与保健、童环祥主讲的新生儿溶血病、谭达人主讲的贫血诊治均获好评。 在1998年初召开的政协湖南省八届一次大会上,卢光琇提出《关于搞好湖南粮食工作的建议》,对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粮食机构实行政企分开和粮食风险基金、粮食收购价格等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被省有关部门采纳;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提出了《关于解决农业产粮大省粮食库存积压、仓容不足、粮食亏损、政策性巨额挂账补贴的建议案》,立即得到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答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采纳了该提案的有关建议。肖红梅2011年先后分别以医卫界委员和市卫生局民主监督员身份参与医卫界“基本药物制度在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情况的考察”和“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民主监督”工作,完成集体调研报告,并于2012年1月在市十届政协全会上,代表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我市农村卫生院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专题发言。对长沙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3.社会服务 2002年9月,九三学社社员肖水源到省卫生厅挂职厅长助理,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在“非典”流行期间,各支社社员积极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在汶川地震中支社社员积极捐款捐物抗震救灾,在卢光琇教授的带领下,先后以集体及个人名义为汶川灾区捐款50多万元,在邵阳隆回捐赠希望小学一所,在湖南常德偏远地区送医送药等,获得社会好评。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铁道支社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九三学社中南大学铁道支社委员会是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成立于1983年10月,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长沙铁道学院时期(1983.10-2000.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 1.长沙铁道学院时期(1983.10-2000.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指出:我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982年9月中共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并称,发展为十六字方针。 学校党委为贯彻中央的这些精神,根据学校九三学社成员的数量,经与九三学社长沙分社委员会协商一致,1983年10月22日,成立九三学社长沙铁道学院支社委员会,当时有社员10人,李致中任主任委员。 1984年2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成立。九三学社长沙铁道学院支社委员会改由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直接领导。20世纪80年代,共发展社员13人。 1993年12月,有社员16人。支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李先知任主委,冷伍民任副主委。九十年代,共发展社员8人。 1997年6月,经九三学社湖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李致中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至2000年三校合并前,社员共计22人。这一时期,支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李致中、吴金明。李致中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一至第四届省委常委,九三学社第一至第四届省委文教委员会主任。吴金明1998年10月补选为九三学社第四届省委委员。 2.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4月至今) 2000年4月,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九三学社长沙铁道学院支社委员会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南大学铁道支社委员会。 由于学校对院系进行调整,支委会部分成员工作岗位发生变动。2003年6月支社进行了换届选举,黄由衡任主任委员,尹荔松任副主任委员,李蔚任组织委员。 2006年,黄由衡被聘为省特邀监察员。 2008年,尹荔松调广州大学,同年11月,经九三学社省委同意,增补赵望达为副主任委员。 2009年6月29日,九三学社铁道支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赵望达任主任委员,李蔚任副主任委员,赵新闻任组织委员。2013年增补易亮为副主委。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社员构成 截至2012年12月,九三学社中南大学铁道支社委员会共有社员30人。其中已退休的社员15人,在职的社员15人;60岁以上16人,50岁~60岁3人,40岁~49岁7人,30岁~39岁4人;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6人。 2.组织建设 认真学习,认清形势,提高觉悟。支社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习,主要学习时事政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九三学社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等。每年组织支社成员参加社省委、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全国“两会”报告会、形式政策报告会。通过学习,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激发社员的爱国情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学校党委“同心同行”。 招才纳贤,发展成员,提高素质。支社坚持少而精、适度发展、保持特色的原则,开展组织发展工作。积极物色和考察爱国爱校、遵纪守法、品格高尚、学术有专长的人入社。支社由当初成立时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以高学历、高职称成员为主体,保持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联盟特点。 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凝心聚力。结合我国重大纪念活动、九三学社自身的特点开展寓教于乐、社员喜闻乐见的活动,支社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活动。如国庆节举办“高唱革命传统歌曲”卡拉OK晚会,中秋节组织社员赏月,结合“同心同行”活动,组织社员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参加学校统战部组织的“重走红色路”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和谐发展。支社是社员的政治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支部做到了社员生病有人探望,社员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助,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温暖。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赵望达,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湖南双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年5月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同年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参加工作。1995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8年调入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其中2002年至2006年攻读中南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从事防灾减灾工程、消防工程和自动控制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20余项,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近100篇为第一作者,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6篇次,CSCD刊物5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1本。 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理事,全国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消防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南省政府采购招标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评审专家等。 2004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2009年6月任九三学社中南大学铁道支社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1984年7月,李致中带领铁道学院支社8人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赴邵阳城步、南山牧场等地智力支边调查活动,为期半个月。其活动内容是培训中学教师,调查农业牧业现状,写出调查报告提交省委统战部。在省委统战部和九三学社省委召开的庆功会上,支社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1999年5月,参加学院党委统战部组织的问卷调查活动,客观反映了全院教职工对学院医疗、后勤、子女上学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撰写调查报告,呈报院领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金明作为本支社的突出代表,2002年当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第五届常委、专职副主委后,完成各类调研报告、著作与提案材料50篇,共计98万余字。其中,先后有6项成为省政协大会的“1号提案”、3项为大会发言,有28项成果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有16项变成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依据。获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记二等功。 赵望达于2011年10月12至16日参加了校党委统战部组织的“重走红色路----延安行”系列活动,回校后即组织支社部分老同志和在职社员认真学习,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讨论。11月8日下午,赵望达参加“延安行”中南大学统一战线经验交流会,在会上畅谈了延安行的体会,并就支社2009年6月换届以来的工作作了总结汇报。 2012年6月30日,支社与农工党中南大学铁道支部联合组织赴浏阳市柏加镇开展新农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调研活动,两个党派共计3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柏加镇领导介绍了近年来该镇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苗木经济的发展情况,党派成员纷纷给镇里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并承诺今后将组织学校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定期和不定期地去柏加镇进行交流和指导。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