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概述(共17页)

2015-12-09 11:50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是民革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个基层组织。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迄今经历了整整6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列几个时期:(1)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2.11-1985.7);(2)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8-2000.3);(3)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下面就这几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1.中南矿冶学院时期(1952.11-1985.7)

1952年11月1日中南矿冶学院成立,在院系调整时调入中南矿冶学院的教师中有民革党员3人,其中徐康泰教授是从广西大学的矿冶系调入的,时任广西大学校长,三级教授;廖友仁是从武汉大学矿冶系调入的。1950年9月13日民革湖南分部筹委会成立,1953年10月15日,民革湖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民革湖南省委第一届委员会。这个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南矿冶学院陆续成立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革中南矿冶学院小组成立于1953年1月,时有党员5人,分别是徐康泰、李蕴华、李剑华、廖友仁、伏辉儒,负责人是李蕴华。1954年5月成立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有党员4人,廖友仁任主委。1959年5月28日,支部仅有党员2人。   

这一时期,虽然支部党员人数少,但由于开展了几次大的全国政治运动,如“三反”、“五反”、反右派斗争、学术思想批判等,民革支部组织生活比较频繁,基本上为每周一次,组织生活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一度产生过“左”的偏差,本支部个别党员受到冲击,如李剑华1955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这一阶段校党委重视统战工作,关心、爱护知识分子。在办学的问题上,党委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在业务干部的配备上,重视使用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学校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紧密。   

“文化大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停止活动。直到1979年,各民主党派才陆续恢复活动,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1980年恢复活动,管理工程系原系主任李剑华任主委。1981年统计资料显示,学校有民主党派成员46人,其中民革支部有党员4人。   

1979年12月,学校党委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之后,民主党派工作得到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82年5月支部发展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个党员李玮,共有党员5人,其中退休人员3人,在职人员2人;教授3人,医师1人,中学教师1人。1983年共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8次,内容主要为政治学习,统一认识,畅谈思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特别是加强了组织发展工作,发展党员5人,至1983年12月,有党员10人,他们是徐康泰、廖友仁、李剑华、王达武、李蕴华、李玮、王吉蓉、彭亦愚、段群章、姚荣之。其中教授3人,讲师2人,工程师1人,中学教师1人,医生1人,干部2人。   

支部党员不仅业务精,而且奉献精神强。如管理工程系李剑华教授,是美国康乃尔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擅长英语,口语翻译能力很强。1978年暑假,为使更多人通过外语考试,顺利出国,学校举办了出国留学进修生班,急需外语教师,请他出来任教。虽然头顶“历史反革命”和“右派分子”两顶帽子,当学校需要时,他毅然出来工作。在整个暑假期间,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院36人报考,有16人被录取,是全省和整个冶金系统录取人数最多的学校。1979年为他平了反,摘掉了两顶“帽子”,1982年恢复了教授职称,1981年负责筹建管理工程系,1982年4月该系正式成立,担任主要负责人,70岁高龄,仍继续工作,翻译出版了《系统工程导论》。   

1983年加入民革的段群章,工作积极,治学严谨,作风正派,1982年曾获中“南矿冶学院教学优秀奖”。进入20世纪80年代,曾先后编著教科书3本,约32万字;撰写论文8篇,约4万字;翻译专著3篇,约3万字。热爱组织,关心集体,团结同志,经常看望本支部高龄多病的同志,定期走访慰问,传达民革文件,协助解决生活困难。1984年8月,学校以《诲人不倦的师长,成果卓著的专家》为题,介绍段群章的先进事迹。   

1984年,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段群章任主委。当年末支部有党员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人,在职人员6人,平均年龄64岁。1985年发展新党员5人。12月,支部共有党员1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4人,在职人员12人。在新增加的党员中,绝大多数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下降为57岁。   

民革组织恢复活动后,支部组织生活为每月一次。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民革省委和校党委有关领导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同志,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大家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支部教育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随着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支部党员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积极性大大提高,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助推学校发展。   

2.中南工业大学时期(1985.8-2000.3)

1985年中南矿冶学院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民革中南矿冶学院支部更名为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支部。   

这一时期,支部在注重素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发展新党员,组织不断壮大。1986年,发展党员6人,调出1人,支部党员人数达22人。1987年至1989年分别发展4人、12人、7人,经过三年的发展,1989年底总人数达41人,其中干部18人,教师23人。到1993年,支部有党员49人;1999年底,支部有党员53人。   

1986年支部作为湖南民革的先进代表参加了民革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段群章在大会上发言,多个报刊刊登了介绍支部工作的文章。1987年4月,段群章增补为政协湖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8年6月支部完成了换届工作,黎振兹任主委,蔡自兴、吴润星任副主委,李玮、苏瑞祥、郭愚、刘兵任委员。新班子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和讨论了民革中央第七届常委会的报告、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五四”讲话精神,鼓励支部党员以学校工作为中心,爱岗敬业。   

1991年被民革省委评为先进支部。   

1992年6月,在民革湖南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黎振兹当选为副主委。   

1995年2月,支部荣获“民革省委1994年度先进支部”,刘兵、苏瑞祥、刘积言被评为优秀党员。   

1995年5月,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蔡自兴任主委,朱建军、苏瑞祥任副主委,刘兵任组织委员,王炎琪任宣传委员,吴爱林任联络委员,陈志恒任咨询妇女委员。   

1995年民革支部深入省人造板厂、长沙纺织厂调查,写出《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思考》报告,较好地完成了时任省委书记王茂林下达给民主党派的任务。   

1996年10月20日,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支部升格为总支部委员会,蔡自兴任主委,朱建军、苏瑞祥任副主委,组织委员为刘兵,宣传委员为王炎琪,联络妇女委员为陈志恒,、咨询生活委员为吴爱林。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52人。第一支部委员为李湘德、谢中、尹周澜,第二支部委员为吴爱林、陈电玲、李湘奇,第三支部委员为陈志恒、杨祖光、杨国兰。   

1996年5月22至25日,民革湖南省委召开对台工作表彰大会,李玮代表支部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挥支部特色,促进祖国统一》的发言。支部和李玮、刘德溥受到表彰。   

1997年3月,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总支委员会换届,朱建军任主委、苏瑞祥任副主委。   

1997年6月,蔡自兴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主委,朱建军当选为委员。   

1998年1月,蔡自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朱建军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1999年7月21日,民革总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8月16日,民革省委批复,同意朱建军任总支主委,谢中、王炎琪任副主委,吴爱林、吴良刚、刘学平、李建雄任委员。   

1999年10月,民革总支部被民革省委评为先进支部,刘兵、李玮、吴爱林被评为优秀党员。   

1999年11月,蔡自兴补选为民革中央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截止2000年12月,支部总人数为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21人;60岁以上26人,51至60岁10人,41至50岁9人,31至40岁8人。   

这一时期,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广泛,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党员受到重视并得到政治安排,他们的政治影响,对支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中南大学时期(2000.4~2012.12)

2000年4月,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2003年4月11日,民革省委批复民革中南工业大学总支部更名为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并同意换届结果。朱建军任主委,周雍茂、刘学平、李建雄、吴爱林任副主委,谢中、王炎琪、吴良刚任委员。共有党员61人,下设三个支部,第一支部主委李建雄,副主委李湘德,委员刘积言;第二支部主委吴爱林,副主委陈电玲,委员李麓奇;第三支部主委刘学平,副主委刘斌,委员袁赛前。   

2006年11月22日,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换届,周雍茂任主委,李建雄、吴爱林、刘学平任副主委,吴良刚、宁练、张愈祖、刘海韬任委员。   

2010年12月21日,民革省委同意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增补廖东雯为总支委员。   

2011年10月31日,副校长田红旗加入民革。   

2011年12月15日,民革省委同意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邓敏任主委,刘学平、刘海韬、李建雄任副主委,宁练、吴良刚、张愈祖、周雍茂、廖东雯任委员。   

这一时期,党员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有田红旗、朱建军,他们续写了支部的辉煌。支部有全国政协委员3人,分别为蔡自兴、田红旗、朱建军,其中蔡自兴、田红旗是连任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并任民革省委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副主委、民革长沙市第十三届主委、学校图书馆馆长和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田红旗任学校副校长,实现了支部党员任实职的新突破。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1.队伍状况

截至2012年12月,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共有党员83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41人,大学以上学历61人,副高以上职称40人。总支下设3个支部。   

2.组织建设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支部致力于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团结和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为完成参政党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是以思想建设为主导。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首位,组织和推动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及时传达全国、全省两会和民革中央、省委会议精神,并通过座谈与讨论等方式,让广大民革党员及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党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团结和凝聚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学校的发展和湖南的经济腾飞作贡献。

二是以组织发展为基础。支部按照民革章程和1996年《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精神,坚持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原则,组织发展工作稳定有序。由最初的3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3名党员的总支部,队伍不断壮大,且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广,为参政议政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参政议政为要务。支部党员围绕学校发展和湖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2006年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周雍茂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蔡自兴,积极参政议政,如实反映社情民意,1998年和1999年,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洞庭湖治理科学研究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他在全国政协和湖南省政协等会议上提出100多项提案和建议,已结集出版《建言国是——蔡自兴委员政协提案选辑》。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建军,2006年和2008年先后提出的《关注农村山塘淤积》《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提案,被全国政协采纳。全国政协委员田红旗2013年提出《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议,受到环保部的高度重视。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历届主委都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在吸收有代表性的高层次人士上下功夫,坚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发现、选拔、培养、储备、推荐后备人才,为民革上级组织和各级人大、政协及学校输送和推荐优秀人选提供组织保证。

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先后涌现出一批代表人物。蔡自兴1997年当选民革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主委,1998年当选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10年学校任命2名党外副校级领导,其中田红旗于2011年加入该支部;2011年7月朱建军当选为民革长沙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委;2011年12月蒋涤非当选为民革株洲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委、2012年1月任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株洲市政协副主席;2012年4月田红旗、朱建军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12月又都当选为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五是以开展特色活动为工作载体。支部围绕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近年来主要活动内容有:组织党员到工厂、社区过组织生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以利及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筹经费,坚持组织党员每年外出参观考察,并将考察调研与组织生活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组织生活内容,也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每年一度的民革党员春节联欢座谈会,加深了党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在民革省委举行的每年一次迎春联欢晚会上,组织党员积极参加联欢会,并献上联欢节目,受到省委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将探望与慰问生病的老党员,纳入组织生活内容,让大家感受到民革组织的温暖。

3.现任主要负责人情况

邓敏,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江西临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山东科技大学测量工程专业学习,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在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2003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泰国亚洲理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2006年9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已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两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金等;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检索7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得两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08年第二届高校十大GIS创新人物之一,入选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地理空间关系建模的理论与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2007年1月加入民革。2011年12月至今任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主委。2012年4月当选为民革第十三届省委委员。   

(三)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及社会服务情况

蔡自兴在担任湖南省和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共提交了近300件提案和10多次大会发言。其中,亲手起草的主提案和大会书面发言有120余篇,2009年9月结集出版的《建言国是——蔡自兴委员政协提案选辑》收集提案200余件,包括由他亲手起草的主提案108件和联名提案95件。提案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发展、政治法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科教文体、医药卫生、环保安全、人民生活、人事福利等多方面,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几乎每年都有他的提案在全国媒体报道,有的提案还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全国政协委员田红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女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变”。为此她建议制定出台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办法,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扶持女大学生自主研发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他建议:①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确定各级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主体地位。②推动乡镇农田水利规划修编,特别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一次全国性山塘河坝清淤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③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整合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④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大力引进水利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负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朱建军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多件提案,提出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促我国软实力发展》《加强管理农村村民住宅》《加快发展我国商用基础软件》《加大小水利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等提案,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下一条: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