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政协>各级政协委员>正文

【全国两会的中南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临床+预防复合型人才

2020-05-25 09:58 姜志雄  人民论坛网资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总体来看,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在这场大考中充分体现,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和临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和不足。“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提出: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人才培养源头出发,重视高等医学教育的整体性,优化公卫人才和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张国刚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和临床人才培养较多短板。

张国刚委员认为,一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相对独立,合作渠道不畅通;二是在目前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临床理论知识存在不足,缺乏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与临床医学存在严重脱节;三是在临床工作中,传染病专病专治,集中管理,非传染病学专业的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较少接触传染病的诊治,警惕性不够,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四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疫情防控意识有待提升。

他指出: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和医疗人才严重不足,疫情防治防控专业知识存在欠缺,卫生服务能力和疫情防控意识均有待提升。

为此,张国刚委员建议:

从人才培养源头出发,重视高等医学教育的整体性,优化公卫人才和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一)德育为先,继续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

教育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

(二)临床是本,注重融合,培养临床+预防复合型人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扎实、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人才。

一是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加强公共卫生理念的培养。调整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内容,树立“重视群体”“预防为先”理念。此外,小范围探索MD+MPH的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公卫管理潜质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临床基本理念的教育。在原有培养标准的基础上,增强临床学习的环节,加强对“三级防护”的临床技能培训。此外,强化公卫预防专业学生风险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以及社会动员、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医学研究生要重视跨学科合作,探索“医学+”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迅速应对重大卫生健康问题,引导医学研究生,特别是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大数据与信息科学理念与技能,更好地指导疾病防控工作。

(三)重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指导传染病临床实践

一是要改变公共卫生领域人才评价体系。对科研的评价标准应回归科研本质,对基础科研应重视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应用研究应重视解决实际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的贡献。

二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学院人才和科学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试点预防医学专业5+3、MD+MPH高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骨干人才,创新打通公共卫生专业学位与公共卫生规培。

三是要规范和强化在职教育,包括在职MPH教育和短期在职培训。扩大在职MPH培养,提高培养质量。

(四)面向基层,加强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

加强中国特色全科医师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教学大纲,增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树立“医防结合”理念 ;二是增加传染科的轮转时间,强化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教学;三是综合培训基地、基层实践基地、公卫学院、疾控中心多个单位的教学力量,开展联合教学、多点培训,加强全科住院医师传染病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四是制订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评价体系,增加预防服务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卫生监督协管、医学人文关怀等评价指标;五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通讯工具,对全科医师开展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转载: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

链接:https://3g.163.com/news/

上一条:【全国两会的中南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医疗难题

下一条:【全国两会的中南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公卫和临床教育要结合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