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代表56个民族,‘度’则是温度、温暖的意思。”在中南大学毓秀楼,有一间颇具“民族风”的工作室格外抓人眼球,精美的民族服饰、多样的陶器制品,还有琳琅满目的乐器,彷佛置身于民族文化的盛宴中,享受着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里便是56度中南工作室,中南大学辅导员帕提玛·柯孜尔亚正是这间工作室的主持人。
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南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别看这间工作室不大,但大大小小的荣誉可真不少,它也是中南大学各民族学生共同的“温馨家园”。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18岁那年,帕提玛从新疆伊犁的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来到湖南求学。
由此开启了她与中南大学的缘分,这一待就是10余年。
在这里她经历了因学业基础薄弱而奋力追赶、挑灯夜读的日子,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博爱和关心,如灯塔般照亮了学子前进的方向,更深深体会到了团结互助、一家亲的温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毕业后,帕提玛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学校当辅导员。
“我的经历是我的财富,选择留在这当辅导员,因为我知道学生的心理历程,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帕提玛更想为别人撑伞。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帕提玛担任起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并成立了帕提玛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工作。
成立之初,帕提玛工作室几乎“只有一个帕提玛”。
于是,她从零开始筹建团队、探索工作模式,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辅导开始破题。
“英语课我一句也听不懂。”在一次与新生座谈中,几名藏族学生当场流下了焦虑的泪水。
为此,帕提玛提出组建56度中南朋辈互助荟,带领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多元民族学生融合的志愿团队,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展开多形式精准化学业指导。
让帕提玛惊喜的是,通过这种帮扶,不少学生的课程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她用心组织共学共享活动,助力学生全面适应融入大学生活;开展一对一演讲指导,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展简历优化等精准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
2019年,为更好凝聚团队力量,她主动提出将工作室更名为“ 56度中南工作室”,寓意“各民族师生在温暖的中南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发光发热、共同成长进步”。
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拥有9名专职骨干老师、上百名学生干事,56度中南工作室形成了稳定的运行机制,设有同心文艺荟、双语志愿服务团等多个分队,用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求职等问题,成为他们融入大学生活的桥梁。
跨越15万公里的家访
每位老师都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束“光”。对于中南大学的一些学生来说,帕提玛就是照进生命里的一束光。
每年的寒暑假是帕提玛忙碌奔波的时期,走访家庭困难的学生,成为她每年假期计划表上雷打不动的安排。
不远千里的到访,只为和家长促膝而谈,聊聊学生的成长,讲讲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捎去学校的温暖关怀。“孩子有我,请您放心。”对着家长,帕提玛常常说出这句话。
哈萨克族学生小阿腿部骨折,她第一时间将其接至自己住处照顾至康复;维吾尔族大一新生小克不能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帕提玛连续三个月耐心引导,并前往新疆喀什家访,帮助小克融入校园生活。
几年下来,她的足迹遍及各地。在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详细记录了全校上百名学生的电话和家庭地址,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名字上还做了标记,表示需要“额外照顾”。
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帕提玛专门考了个心理咨询师证,她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心事,成了大家最爱的“帕姐”。
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工作室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安排勤工俭学岗工作,使他们踏实学习,最终顺利毕业就业,继而带动家庭整体发展。
2016年,帕提玛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堂”——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国情乡情调研、民族区域发展成就体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三下乡”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她连续8年共带领1300余名各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实践团,足迹遍布新疆、西藏的11个县市,把“大思政”带进田野,写上高原,带头当好民族团结“轻骑兵”。
1000余次的谈心谈话、跨越15万公里的家访……寒来暑往间,帕提玛以心交心叩开了孩子们封闭敏感的心扉;在温暖的“第二故乡”,让孩子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情”变得更浓。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56个民族,56朵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着“这么多不同”的孩子汇聚在一起,如何让他们彼此认同、接纳、交融,是帕提玛思索的更深层次问题。
“在这里,有的玩、有的学、有锻炼的机会。”帕提玛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她告诉记者,工作室从多维度、全方位帮助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内地成长成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帕提玛深知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创建的56度中南新媒体工作室,指导学生创作“党史国情、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典型人物”等800多篇原创微作品。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工作案例类一等奖。
为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帕提玛精心建设了近百平方米的“民族团结之家”,布置民族团结类图书与资料、民族团结活动视频展播与照片墙等,将其打造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使其成为课余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之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舒心之所、共享共乐的心灵栖息之地。
文化墙开放以来,帕提玛策划组建了民族团结宣讲团,已吸引200多个班级来此开展主题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之家,她组织开设了民族文化小课堂,从陶艺、剪纸、舞蹈,到诗词、书法、国学,用传统文化润物无声滋养“五个认同”意识和“四个与共”理念。
与此同时,她组织带领团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晚会、民族团结运动会、共植民族团结纪念树等活动,让同学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各个民族的文化,增进交流、促进交融,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激励大家昂扬精神阔步向前。
在校园以外,湖南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就业创业。帕提玛积极为来湘少数民族同胞解决实际困难,通过组织志愿者为他们在就医、办事时做民族语言翻译等,将“一家亲”温暖延展至社会。
炽热的奉献不止56°,念兹在兹,枝叶关情,她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各民族同胞,少数民族同胞也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越来越有归属感,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转载:红网时刻
初审:同心 复审:李燕峰 终审: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