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统战史话】一件大衣,见证五四精神弦歌不辍

2024-09-19 10:43   统战新语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九三学社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带毛领的黑色大衣(一级文物)。75年前的春天,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许德珩穿着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重要历史时刻。

图右为许德珩的大衣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至北平(今北京市)。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把进驻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25日下午,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检阅人民解放军并与各界群众亲切会面。现场百余位民主人士代表中,便有身着这件黑色大衣的许德珩。当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畅谈至深夜,许德珩也在其中。

许德珩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北京学生界宣言》(即《五四宣言》)的起草者。他与毛泽东是老相识。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后,先后与李大钊、毛泽东相识。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许德珩参加了由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创造少年中国”的共同理想下,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许德珩的妻子、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劳君展,也是在学生时代因为共同的政治理想而与毛泽东相识。就在1919年,“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前不久,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建“新民学会”。劳君展加入该学会,并在毛泽东的筹款推动下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亲密的助手和唯一的中国籍女弟子。留法期间,劳君展与许德珩相识相恋,喜结连理。

1926年、1927年,许德珩与劳君展先后归国,辗转多所高校任教。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作为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仅寻求一张安静的书桌,更是心怀“锄奸不惜死,救国自千秋”(许德珩《“五四”狱中述怀》)的勇气和理想,紧跟进步的潮流,坚定地与共产党人站在一起。

1936年,许德珩夫妇在北平教书。当年10月的一天,中共党员徐冰、张晓梅夫妇来许家做客时谈到延安物资匮乏,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寒冬时节大家还穿着草鞋。许德珩夫妇听后,当即决定拿出积蓄购买生活用品送往延安。劳君展与张晓梅到东安市场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和一些火腿,由张晓梅将这些物资运送到秘密地点再转送延安。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才知道这批“神秘礼物”是老友相赠。当年9月,许德珩夫妇在重庆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毛泽东。闲谈时,劳君展问毛泽东是否收到当年捎去延安的生活用品,毛泽东用浓浓乡音回答道:“那是你们送的呀?他们‘掐了’(湖南方言,意为‘吃了’),我也‘掐了’。”

这次会面中,许德珩向毛泽东谈到自己与褚辅成、潘菽、梁希、税西恒等文教科技界人士在渝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鼓励他们把这个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在重庆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在会见“民主科学座谈会”其他成员及多位大学教授时,同样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在毛泽东的启发和鼓励下,爱国知识分子们纷纷通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这一天,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青年大厦正式宣告成立。此后的岁月里,九三学社秉承和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前行。


转载:统战新语

初审:同心 复审:李燕峰 终审:刘建华

上一条:【统战史话】他牺牲在奔向新政协的途中,毛泽东连发两篇唁电

下一条:【统战史话】79年前,这本刊物记载“窑洞对”由来始末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