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专题:统战代表为服务文化强校建言

2011-12-01 08:25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编者按: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特别是高文兵书记为我校统一战线作“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以后,统一战线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组织了六个板块的活动,其中,开展了“统一战线如何发挥优势、汇聚力量,服务文化强校”的大讨论,吸引了各民主党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以及港澳台侨胞及眷属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寻找服务文化强校的路径。

省政府参事、民盟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
科学精神要与人文精神结合
大学要提倡科学精神,一是要发扬严谨求实的优良的学术传统。现在的大学,科研浮躁、学术造假以及科研管理的不严谨成为一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的学术风气。这必须靠文化引导。而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大学必须有创新的人才,有创新的成就。这种创新必须是在对优良传统继承上的创新。就医学来说,湘雅有着优良传统,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什么不继承而且发扬下去呢?
人文精神在大学正在逐渐缺失。全社会提倡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不高。人文精神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孔子、孟子的思想,对父母的孝顺、对社会的感恩、对国家的热爱,这就是情,还有孔孟的礼仪,这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传统。现代的,比如音乐、艺术等等。现在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学生不是对传统文化不理解,就是对现代的诗歌、音乐、交响乐之类的没感觉。大学生思想不活跃。
要提倡科学精神要与人文精神结合。一方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灌输伦理道德思想。另一方面要提倡文化的开放,鼓励民主思维与思想的活跃,有序地、正确地加以引导,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泼、团结、民主的氛围。要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作用。


民革中央委员、民革长沙市主委朱建军

建中南文化,促中南发展,提升中南软实力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既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又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现实需要。对一个学校,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历史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育人的现实需求。我校自合并组建以来,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近年学校的多种场合都大力倡导学校的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校的历史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合,中南的文化特色需要进一步提炼,中南大学对外的文化软实力需进一步提升。建议:
1、加强我校文化资源的建设与挖掘。a)是加强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我校有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和整理,例,我校发展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的整理,重要历史事件实物的收集,知名教授的奋斗轨迹整理,我校对国家重大贡献(奖项)的相关事迹与实物等等。我们可以倡导各院系加速这方面文字、图像、图片材料的整理,实物的收集。b)是加强相关基地与文化环境的建设。对所收集的资源要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展现给广大的师生,特别是学生。部分资源可以融入校园环境之中,在学校教学、实验、办公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建设一些展览或示范基地。比方说,学校新校区图书馆,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把中南文化融入图书馆的环境之中,给学生以励志的氛围。c)加强人文社科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投入。图书资源的采购有传承性,例期刊只要订了,则每年的费用是不变或增加的。学校过去的图书资源以理工医为特色,并且经费不足。要加强人文社科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还必须增加投入。
2、将文化建设融入教学、管理及学校的各种环境之中。文化建设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场地的事,一定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环境等方方面面,是每个中南师生应该参与的事。例,在教学中,可以组织跨专业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可以鼓励各学院聘请人文社会方面的知名教授为理工学生讲学(目前主要是请本专业的知名教授讲学)等。
3、加强我校文化对外的宣传,提升中南软实力。主要是鼓励我校师生及时宣传我校教学科研的新成果等。


民革株洲市主委、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蒋涤非

主动承担营造中南大学艺术性素质与气质的重任。并提出成立“中南大学艺术团”、“创意产业中心”,开办“中南艺术讲堂”等设想。形成学科集群,成为大设计、大艺术、大创意的研究中心,发挥学科集群的综合优势,大有作为。


省政协委员、民盟成员、长江学者贺跃辉

通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激发文化强校的活力与合力。

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常委罗会钧

统一战线是文化强校的法宝
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作用。中南大学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文化底蕴较深厚,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文化强校的法宝。实现文化强校,必须充分利用我校统一战线优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统一战线力量也应该肩负起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在文化强校的进程中大显身手。
学校统一战线服务于文化强校目标有多种方式与途径。统一战线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饱满的热情、主人翁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文化强校的活动中去。
统一战线要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渠道优势,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强校的主题广泛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并对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校园文化特色等问题展开讨论,为文化强校积极建言献策。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大都是学校教学科研骨干,要在文化强校进程中继续充当主力军,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严谨治学,以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业务为学生垂范,努力成为传道授业、为人敬仰的名师、大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品学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强校需要调动学校的所有资源,动员学校的所有力量,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一方面要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分别开展各具特色、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强校的专题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开展若干大规模的文化强校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统一战线要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举办各种文化学术沙龙和讲座,凝练校园文化的特色,努力营造学校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社会服务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也是统一战线扩大社会影响的窗口。高校统一战线应该发挥其“知识库”、“智力库”和“文化库”的优势,在对内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外进行社会文化服务,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统一战线开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多样,包括参加文化下乡活动,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学术报告和文化讲座,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等。


省人大常委、民建中南大学支部主任、少数民族代表杨吉凡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强校的根本。一是人争奉献。二是事创一流。
校园经营理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强校的重要手段。一是要以人为本。 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二是要以德治校。要给人以平台,树人以公德心, 要给人以机会,帮人以增才干,要给人以成功,建功以弘扬。三是要至诚明理。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助人为乐,共其荣辱。四是要精细至善。精在事前、细在事中、善其事后。
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强校的重要方向。我认为这方页需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卓越。做到“四破”:一破“小富即安”,二破“高人即我”,三破“后无追兵”,四破“天不助我”。二是创造价值。 价值体现在:显示度、公认度、或缺性、长远性。创造价值于:多做“两度两性”较高的事情。三是回报社会。个人利益至上必做出损人利已之事,被社会抛弃。回报社会要将集体、国家、民族、民众利益至上才能被社会认同。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强校的主要体现。我认为要构建五种文化形态:一是创新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文化、没有创新更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二是制度文化。制度是维护公众利益的载体,按制度办事是维护公平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制度文化的魅力所在。三是公德文化。公与私是矛盾统一体,先公后私或先私后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是校园文化的要素。四是劳模文化。劳模文化就是尊重劳动光荣的文化。 五是绿色文化。它要求生活工作环境宜人有利工作文化。
校园文化特质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强校的主要反映。我认为“四个特别”要提倡:特别能吃苦:勤俭、勤劳、廉洁、共难、顽强;特别能战斗:要么全力以赴、要么趁早走人、干活即干才能活!特别能适应:学习进取、完善自我、攻坚克难、后发赶超。特别能包容:注重学校在社会形象、注重领导在员工形象、注重员工在岗位形象;注意个人在集体形象、注意外人在我方形象、注意外行在内行中的形象。简言之:大干、大气、大量、大度。
校园文化改善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文化强校可持续的基石。我们要面向未来,完善适应未来生存需要的校园文化,培养出综合素质与生存能力强的人才。我们要面向世界,了解各种文化差异,借鉴优秀文化发展“自我”。面向现代化:我们要探究合作、技术创新、时空拓展…..
校园文化的人才观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是文化强校的重点。优秀人才 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源、兴校之策、强校之本。用人才之根本在于:使人才愿为、敢为、能为、善为、有为。 人才要靠培养、锻炼、造就。
校园文化元素的形成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目标;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要把效益优先作为第一要求;要把人才队伍作为第一基石;要把注重民生作为第一标准;要把民主廉政作为第一保障。校园文化强校关键在践行。我们的校园文化要管用、要适应、要内化,要实在、要有活力、要能传播。

无党派人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张亚林

大学缺文化,不缺专家。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1、统一战线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统一战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没有,他们是自由主义者。统一战线是党的一大法宝,要凝聚人心,要增进共识,要把广大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所有统战成员都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向同行,光靠制度不行,要靠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增进文化认同。统战成员都是文化人,有不同的文化信仰与精神追求,因为本身的文化信仰,才具有一种使命感,才遵纪守法、严格要求,才有所成就。统一战线成员,骨子里都有自己的信仰,共同点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这就是文化认同。
2、浮躁的社会需要文化的力量。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要学学道家思想。当今大学,大学生因为没有文化滋养,显得没有底气,不像台湾,台湾的学校,从中学到大学,都要学经典。光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要靠文化的力量。我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3、文化能团结人。中国文化主张的是个人性和对人的尊重以及和谐相处。团结人固然要有制度和政策,但文化也能团结人,它是锦上添花,与政治、经济管理不相冲突。
4、如何服务文化强校?第一,用文化熏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人,可以鼓励他们接受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求得文化认同。西方好, 要学习,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根。第二,营造文化氛围,一是依靠人文社科,发挥其学科优势,二是发挥个人特长,如杨雨、阎真等统战人士,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致公党省委副主委、校侨联副主席罗新星
协调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人文社科
人文社科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但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抓住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的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国家要文化大发展,必然有相当的政策措施,有大的资源投入,有大的项目。目前我校人文社科发展不平衡,仅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了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十位。其他学科的目前的现状不适应国家的形势,必须迅速改变才有可能承接大的项目,获得国家大的资源。建议首先要发挥商学院学科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人文社科各学科的定期联络机制,交换信息,商讨共同发展的策略。进而建立人文社科实体的联合组织,发挥各学科特点,整合资源,联合行动,创造承担大项目的条件,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学校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加大投入,政策扶持,支持人文社科各学科抓住大发展的机会。

农工校本部支部主委饶育蕾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对建设、弘扬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应该是体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先锋,必须走在中华文化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最前列。
中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将面临历史传统怎样传承弘扬的时代挑战。中南大学的校训是“经世致用”,其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求真务实”的思想特点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就要求我们深刻领悟其精神内涵,征引古训,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关注社会现实,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经世致用的思想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儒家思想,传统儒学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尚思辨,很实用地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行事,教统治者如何治国,即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传统。
“经世”精神要求我们将世事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精神要求我们继承务实的儒学的传统,学以致用,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务当世之务、勇于任事的精神、致力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即要求独立思考,绝不蹈袭古人,注重“引古筹今”,关注社会的一切方面。
这就需要借助我国的文化复兴运动,以“经世致用”的校训为导向,通过教育体系建设和一系列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精神与伦理道德进行最深入和最广泛的传播。传统文化应该尽快从文学形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日常教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教育为核心载体,继承、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与“和合”道德伦理思想。例如,以“文化复兴”的国家宏伟规划或“经世致用”校训的内涵提炼为主题开展相关的讲坛和论坛,开展“读、研、写”的竞赛,以弘扬社会仁义道德,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学生实践活动等。在清新雅致的校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古训,在交流碰撞中孕育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致公党湘雅医院主委姜新雅

学校在文化强校中的责任应当集中在:主导和指导,规划和规范,推动和推广。
统一战线工作成员来自各界别,均是优秀人员的代表。落实中央精神、实现文化强校的目标战役中,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一是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二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三是要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四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
(四)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





九三学社湘雅医学院主委肖红梅
1.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视高校学者风范建设。
我国自古就强调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主张德之不立,无以立言。因此,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学术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学术界的泰斗,院士,教授,专家通常都是以自己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综合院校师资素质的标榜。作为榜样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受到学院关注,同道关注,学生关注,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作为学者,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做到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因此,衡量一名学者的综合素养,不仅要依据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还要同时考核他的道德品行,人格操守,这样才能真正的符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赞誉,以真正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学生的敬仰和追求奋斗的目标。
2.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促进团结合作。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渗透在人们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之中。充分彰显校园活动的亲和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无庸置疑,最能触动人心的教育方式是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发现和宣传这些模范典型以行动注解的价值观更有感召力。我们的宣传应注重为人们树立“零距离”的、平民风格的典范,更多地从大众中挖掘先进典型,从做人的基本要求上宣传优秀人物,鼓励人们在平凡中走向崇高。

无党派人士文志斌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院校间、科系间的文化交流,广泛对话,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 “思想如同降落伞,开放时才是最好的状态”,文化也是如此,掌握外界发展的大环境,广开言路、纳善如流、顺应要求,实现领域广泛的多元文化底蕴,才能更有助于自身的建设和完善。
让我们增强文化引领校园新风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高起点出发,以高标准要求,努力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师生们的精神境界,增强文化在校园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我校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精心打造中南大学文化品牌,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



民革本部副主委刘学平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承担着培养和塑造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建设人才之重任,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要承担文化研究和创新的任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统一战线是凝聚党外人士的主渠道,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文化是有着历史跨度的概念,是经过一代代人积淀、传承下来的,并渗透到当代每一个人时时刻刻的思想和言行中。因此,建设大学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精神状态诸方面情况,经过分析研究,将积淀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和学校物质与制度层面的优秀传统等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识别,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品格。统一战线的成员分布在学校的各个领域,生活和工作在大学的第一线,其思想和行为中承载的文化因素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今后影响大学文化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统一战线部门可以借助与统战成员有着密切联系的优势,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蕴含在每一个成员身上的文化资源,从大学的“民间”挖掘文化资源,以丰富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内容,准确反映学校的文化品格。
大学文化包含着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大学网络文化、大学生态文化等诸多内容。但蕴含在其中的共同价值观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理念是核心。在现代社会,这种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必须体现大学多元化的融合,是多元价值相互交流和碰撞后形成的“共识”。统一战线成员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和地位,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的构成元素,但需要大学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渠道和平台来进行整合。统一战线管理部门由于其与统战成员的联系优势,为统战成员的思想、观念的交流和整合搭建有效平台。
大学文化是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一方面必须反映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和时代产生着影响,是大学与社会的互动中建立和培育起来的。大部分统战成员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由其身份所决定,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和深入的联系,是学校与社会交流的载体,因而对大学高品位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和统战部门可以发挥与统战对象联系密切的先天优势和服务于统战成员的体制优势,与社会各方面建立广泛联系,瞄准区域和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为统战成员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提供服务。
文化是环境的优雅、秩序的井然、举止的文明、精神的饱满,就是让人随时随地受到熏陶、得到教育的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动员全校党政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统战部门可以利用与统战对象联系密切的优势,组织统战成员积极进行大学文化的理念研究,并就如何进行建设献计献策。
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理念需要宣传灌输,需要各类媒体的导向作用。统战部门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介资源,进行大学文化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和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张扬正气,培育精神文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与成员联系密切的优势,利用座谈会、党派活动等各种形式对统战成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大学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统战对象中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建设氛围。


民盟湘雅委员会委员黄珊琦
筹建网上学科荣誉展厅 服务文化强校主题,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

一、 现状
在高校合并体制下,中南大学已组建十余年。尽管各方面成绩辉煌,但至今仍没有建立展现学校整体成就的中南大学校史展览馆,没有从事学校历史研究的专业机构和专门队伍,这在国内的名牌大学中实属罕见,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校已落后于国内同级别学校。学校现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建立《网络版中南大学学科荣誉展厅》,既可展示各学科的发展历史、辉煌成就,又可在现有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为外人建立一道了解学校各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窗口,还可避开某些人因校史源头的争论,而迟迟不同意建立中南大学校史展览馆的误想,为时机成熟时建实体的中南大学校史展览馆作前期准备。
二、目的及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先进的中南大学校园文化,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实现文化强校的目的,特建议学校设立校史研究专门机构,汇聚专门人才、会同校宣传部、校档案馆、以及各学科组、各研究所(室)共同编撰《网络版中南大学学科荣誉展厅》,为人们了解我校各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提供一个全新的窗口。

三、上展对象及步骤
1.中南大学现设各学科,都是学科荣誉展厅的上展对象。
2.首批上展的学科为:获国家发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技进步奖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所(室),现列入筹备上展的学科有:
3.第二批上展的学科为: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的学科。上展次序按获殊荣的年代先后排序。
4.第三批上展的学科为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与实验室。
5.第四批上展的学科为校级建设学科与实验室,以及其他学科与实验室。
四、上展内容暨材料收集要求
1.各学科、实验中心、所(室)的发展史,字数在1000-1500字左右。包括建立年代、历任主任、学科代表、师资队伍构成、教材编撰、已发论文统计、学生培养统计(包括成教、本科、研究生、留学生),中标课题数量与级别、获奖荣誉及分类分级统计、国内外学术交流。
2.代表性各级各类获奖证书、证章、奖杯、奖牌实物的照片及准确的文字注释。
3.代表性获奖项目、课题成员的合影及准确注释。
4.代表性获奖项目、课题的背景及回忆故事、限每篇500字左右。
5.学术带头人、代表性获奖项目、中标课题主持人的治学心得,每篇限800字左右。
五、学科荣誉展厅拟开辟的栏目
1.学科春秋或学科史话。
2.学科荣誉
3.学人风采
4.名家回眸

民进会员罗锡冬
成立中南大学国学院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平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学校党委提出成立中南大学国学院的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在我校成立“国学院”,意义重大,条件业已成熟。
在我校成立“国学院”,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文化强校、增强我校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加强我校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我校国内、国际知名度的需要。
据初步了解,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宗教文化研究、马王堆古汉墓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楹联研究和龙狮运动研究等,已经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重量的论文著作,造就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实践应用普及方面,舞龙舞狮、中华武术、诗词楹联、琴棋书画、京剧演唱等,进入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业余生活,也进入了大学生研究生第二课堂。这众多丰硕成果,为我校“国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早成立中南大学国学院,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得继承、创新和传播。
建议新成立的中南大学国学院,不按实体单位设置,只按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挂靠在人文社科办。考虑到国学院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建议由一名校级领导来亲自兼任院长一职,决策重大事项。建议由人文社科办主任兼任常务副院长一职,主持日常工作。
建议对归并到国学院名下的各基础理论研究机构和各实践应用普及团队,国学院不行使实际管辖职能,只起协调、指导、统计和评价作用,并且不涉及人财物。各基础理论研究机构和各实践应用普及团队,仍归其所隶属的二级单位管辖,所需人员、经费、设备仍按原有渠道提供。但在对外交往时,可使用中南大学国学院名号。
拟归并到中南大学国学院名下的基础理论研究机构,目前可以考虑如下五个:
(1)中南大学宗教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隶属于公共管理学院)。
(2)中南大学龙狮运动研究所(隶属于体育教研部)。
(3)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隶属于文学院中文系)。
(4)长沙马王堆古汉墓研究课题组(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系)。
(5)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挂靠南校区)。
拟归并到中南大学过许愿名下的实践应用普及团队,目前可以考虑如下七个:
(1)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挂靠体育教研部)。
(2)中华武术特长生训练队(隶属于体育教研部)。
(3)老年大学京剧班(隶属离退休工作处)。
(4)中南大学艺术馆国画书法陈列展(隶属校团委,不定期)。
(5)中南大学学生(中国)象棋协会(隶属校团委)。
(6)中南大学学生围棋协会(隶属校团委)。
(7)中国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隶属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上一条:我校统一战线开展“服务文化强校”大讨论

下一条:高文兵书记为我校统一战线作“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