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统一战线人物专访】农工党党员元强:元亨利贞,君子以自强不息;强材土木,君子以厚德载物

2019-04-23 15:56 王思可  土木工程学院

才饮长水,又食武昌鱼

毛主席在六十多年前乘坐绿皮火车时曾写下如此豪情,而在那个时代,火车速度仅有现在高速列车的五分之一。

如今,我们乘坐在陆地飞行的“复兴号”之中,看着主席词中的豪情真正变成了现实,这一切离不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今天的主人公元强,就是他们之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位。

元强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工民主党铁道支部副主委。

近十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铁路总公司重点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下,元强老师在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微观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SI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1项实用新型,编著英文专著1部,中文著作3本,1本译著,应邀编写英文专著一章,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铁道学会特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Google scholar的引用1000余次。

作为骨干力量参与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板式无砟轨道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自密实混凝土及其成套施工技术应用于近3000公里的高铁无砟轨道建设,现场负责了近1800公里的高铁无砟轨道的技术咨询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求学之路,苦乐参半

“博士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我最辛苦也是最轻松的一段时光。”

说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元强老师不无怀念地回忆起博士时期在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时光。

“说辛苦,确实每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蛮辛苦;说轻松,在那的生活让我很放松,国外大学的体制可以让博士研究生没有很多纷繁复杂事情的干扰,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研究。而这也是我努力为我的研究生创造的环境。”

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这个学科,元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土木工程材料学科不是基础科学,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评价指标并不是完全靠paper数量来衡量的,它的特点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我们的研究是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是要扎根祖国大地的。但高校教师的现行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并不能很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把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各种事务性工作,希望将来会有所改善。”

建设之途,苦尽甘来

2009年一回国,元强老师立刻就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当中。

随后,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高铁建设。

京广高铁河南段、杭甬高铁、沪昆高铁江西段、沪昆高铁湖南段、昌赣高铁——近1800km的高铁留下了元老师的足迹和汗水。

谈及过去,元老师眼中充满了自豪感:“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好的老师、碰上了好的机会、加入了一个好的团队,刚回国就碰上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高峰期,我当时没意识到,自己遇上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间中国高铁的骨干线路逐步建成组网,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成为老百姓口中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在谢友均院长和邓德华教授的带领下,我能有幸一起亲历我国高铁建设的大潮,有五年时间我长期在工地现场驻点,每天都在长长的高铁线路上穿梭,扎根生产一线,女儿也只能在电脑上叫爸爸,忙得连女儿的满月宴都参加不了,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愧对了家庭。我想我可能是用脚走过高铁线路里程最长的大学老师。但现在每每乘坐高铁经过曾经参建的高铁线路时,看到老百姓和外国友人对中国高铁竖起大拇指时,总会有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未来可期,不拘陈规

“Dare to think”

谈及未来,元老师眼中充满了自信:“根特大学的motto是‘dare to think’。我觉得科研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在想象力的指引下,通过科研工作将想象化为现实。借用马云的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可以想象:未来基础设施或许可以3D打印的方式来建造,也许还很遥远,但只要相信,将它作为科研努力的方向,我们就会看见它的实现。”

 

转载: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中南大学无党派人士柳建新课题组在国际地学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条:致公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向佐谊一行到湘雅二医院调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