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政协>各级政协委员>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呼吁“守护针尖上的安全”,杜绝过度输液、用药

2018-03-14 17:02 姜青辰 姜志雄  人民论坛网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全民输液”的现象,守护“针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在“两会”上呼吁:“守护针尖上的安全”,杜绝过度输液、用药,建立合理安全输液预警监管体系。

张国刚委员认为:我国普遍存在“全民输液”“吊瓶森林”现象,小病过度输液明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能吃药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背道而驰。各级医疗机构均存在静脉输液使用频率过高、无指征输液、药品配伍不当、不安全注射、抗生素滥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等问题,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治疗风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然而,社会公众却对此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吊水消炎好”“输液补营养”等严重的认识误区。输液这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正在演化成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守护“针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合理安全输液预警监管体系非常有必要。

张国刚委员在建议中指出:我国安全输液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存在严重的过度输液问题。静脉用药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在我国却成为临床为患者提供或患者要求的一种首选给药方式,很多公开的数据证实了此问题,例如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人均一年使用8瓶,高于国际人均水平(2.5~3.3瓶);全国感染监测网公布的156家医院数据显示,住院患者每日平均有73.5%的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其中静脉输液率最高的医院达99.8%;广东省公布的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数据显示,卫生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达90%~100%,其中中药注射液占比超过40%。

相对而言,国外对于合理安全输液问题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发布关于注射安全的专题报告,向全球卫生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发出注射安全问题警示;欧美发达国家如英国都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监管方式,发布了关于成人和儿童静脉输液的治疗指南,并建立了相关评价标准。譬如,日本2003年颁布了《静脉注射指南》,法国2007年发布了《外周静脉导管安置与管理》,美国2011年颁布了《静脉输液实践标准》,欧洲2012年发布了《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指南》,英国2013年发布了《住院成人静脉输液治疗指南》,印度2014年发布了《静脉输液指南》等等。

张国刚委员在建议中强调,为了加强输液管理,2009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制定了《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护理分级》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文件中明确要求“要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自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加强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要求后,共计30余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始积极推动和加强输液管理,密集出台了停止门诊输液的专项措施。但是,前揭各文件均未能建立合理、有效的输液监督、管理与评估机制,更无法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的过度输液现象。

张国刚委员介绍:2017年,湖南省成立了湖南省输液安全评价中心,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在十家综合医院试点“医-药-护”三位一体的静脉输液预警监控工作。但是,社会对于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仍然没有足够认识,我国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联动的工作态势并未形成,静脉输液预警监控工作举步维艰。

他说:加强静脉输液预警监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静脉输液的管控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静脉输液是我国医疗机构最主要的用药途径之一,使用率高,超说明书使用现象相对普遍。静脉输液预警监控工作将对医保控费、医疗质量安全的提升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均有积极的意义。第二,静脉输液的管控对于我国医疗大数据系统工程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医疗大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标准化工程浩大,我国医疗大数据的建设进程缓慢,相对于全盘推进的工作方式,静脉输液数据可作为建立互联互通的医疗大数据网络的切入点,在完成其标准连接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家医疗大数据系统建设工程。第三,静脉输液的管控对于我国医疗管理效率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相对于其他合理用药管理方式,静脉输液的预警监控涉及医师、药师、护师三类专业技术,涵盖了整个诊疗过程,在管理需求上具有统一性。这能够有效地破除过去医疗管理参与单一、各自为政、效果滞后的问题。

综上,张国刚委员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卫计委专门制定《静脉安全输液指南》(医院版)与《静脉安全输液指南》(患者版),后者可以更为精简,以方便患者理解为宜。《静脉安全输液指南》可以参考国外使用标准和国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医疗机构实际的标准体系,并以此强化医疗机构的静脉输液管理以及规范医务人员合理安全输液行为。《静脉安全输液指南》还可以引入行业监管与病患监督机制,建立静脉输液预警监控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静脉输液管理。

第二,鼓励各省市在卫计委制定的《静脉安全输液指南》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医院参与、病患监督”的静脉输液预警管理机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由政府主导,卫生计生委负责协调,整合医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从而建立合理安全输液预警监控体系。

第三,要求各医院建立互联互通的合理安全输液监控平台。采用信息数据技术,建立医院静脉输液的联网体系与大数据监控平台。国家卫计委成立专门机构,随机抽取联网医疗机构的诊疗原始数据,建立合理安全输液临床大数据库,并以此监控全国输液状况。

第四,成立中国合理安全输液科普宣教联盟。由政府部门主导形成“共建、共享、互通”的科普宣教网络,积极应用新媒体手段和新闻舆论,共同策划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宣教案例,从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形成合理安全输液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全民输液”现状。

 

转载:人民论坛网

链接:http://politics.rmlt.com.cn/2018/0308/513148.shtml

上一条:张国刚委员:守护“针尖”上的安全

下一条:中南大学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