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概述(共17页)

2015-12-09 11:50  

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部委员会

(一)历史沿革

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部委员会是直属于民盟湖南省委的一个基层组织,其组织历史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始终自觉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充满活力;始终率领本组织盟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助推学校发展。其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1.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时期(1953-1960)   

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成立于1953年,民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是1953年4月由民盟湖南大学区分部更名而来的,1954年支部改选,谢世澂、刘达仁分别担任支部正、副主委。1958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又改为湖南大学,支部当年改选,刘达仁任主委。当时有盟员7人,均为资深教授,是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如土木建筑学三级教授谢世澂担任学院的教务长,1954年8月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9年12月,刘达仁当选为第二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2.长沙铁道学院时期(1960年-1999)   

1960年长沙铁道学院成立。当时的民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支部也随着迁入长沙铁道学院,是唯一一个成建制转入学校的基层组织,并更名为民盟长沙铁道学院支部,直至1986年,支部正、副主委由谢世澂、刘达仁担任。   

在长沙铁道学院艰苦创业时期,民盟支部率全体盟员与全院师生员工风雨同舟,充分发挥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分昼夜,战斗在勤俭建校的第一线,为学校建设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由于1957年反右斗争和十年动乱的政治原因,部分盟员受到批斗和迫害,支部被迫停止活动,多党合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逐步进入新阶段,形成新格局。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又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关系的“八字方针”重新确立,并发展为“十六字方针”。   

在新时期正确方针指导下,在民盟省委的直接领导下,1984年3月17日,支部正式恢复,当时有盟员10人。1986支部改选,徐铭枢任主委。之后支部在组织上、工作上都有很大发展,活动也日益增多,20世纪80年代发展盟员13人。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下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科学地阐明了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意见》的贯彻实施,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发展。支部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向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组织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90年代共发展盟员16人。1995年支部改选徐铭枢任主任委员,湛浩、唐红娥任副主任委员,雷衍天任组织委员,张胜先任宣传委员。1998年2月,民盟支部换届,唐红娥任主任委员,雷衍天、张胜先任副主任委员,金晔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   

这一时期,支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世澂、李慰萱、徐铭枢、邹捷中、唐红娥等。   

谢世澂1979年12月增补为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委员会常委,民盟湖南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兼文教科技委员会主任,民盟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2月,李慰萱作为人才引进,调入长沙铁道学院,1983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多次被铁道部、湖南省及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任民盟湖南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委,民盟中央第五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常委。   

徐铭枢历任政协湖南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92年被省政协评为先进个人。   

邹捷中1998年1月当选为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唐红娥当选为委员。   

3.中南大学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01年3月25日民盟长沙铁道学院支部委员会更名为民盟中南大学铁道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支部。   

这一时期,总支在民盟省委和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盟员从1955年的7人发展到59人(2014年7月统计资料)。盟员在新时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1月,总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支部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唐红娥任主委,周继承、年晓红、张飞涟任副主委,雷衍天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下设3个支部 :年晓红任一支部主委,阳丽霞任信息员;周继承任二支部主委,谢立红任信息员;亢保元任三支部主委,李占株任信息员。   

2006年11月14日,总支就如何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进行了研讨,统一了认识,提出了3条具体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要加强学习,树立“为民参政、为民议政,促进中国发展”的政治理念,不断提升盟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分析论证,提出有价值、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提案工作。要协助盟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委形成高质量的精品提案,提高提案的分量,从而提高盟总支的参政议政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2009年2月,总支部委员会换届,彭立敏任主任委员,年晓红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张飞涟、周继承、戴端任副主任委员,亢保元任组织委员,罗国荣任宣传委员。阳丽霞任一支部主任委员,王进任二支部主任委员,李占株任三支部主任委员。2010年亢保元调离学校,3月19日増补刘希玲担任总支组织委员。   

2014年5月5日,总支部换届产生新一届委员会。民盟省委批复(湘盟直[2014]3号)文件,年晓红任主任委员,戴端、罗如登、王进、肖友刚、刘希玲任副主任委员,刘希玲兼任组织委员,徐红云、罗如登(兼)、王进(兼)任宣传委员。阳丽霞任一支部主任委员,王英任二支部主任委员,李占株任三支部主任委员。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主要有李义兵、邹捷中、叶梅新、彭立敏、年晓红等。   

1993年3月加入民盟的李义兵,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计划。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作者”称号和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邹捷中,2001年11月被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2003年当选为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2003年至2006年任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   

叶梅新2000年获“茅以升铁路教育专项奖(科研专项奖)”,2001年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人才奖”,2001年被湖南省教育工会授予“优秀教职工”称号,2003年获“湖南省十杰女科学家”奖,2004年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湖南省妇女劳动模范”。   

彭立敏2004年9月至2014年6月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年晓红2012年5月当选为民盟第十三届省委委员,2013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二)组织建设情况及主要负责人简介

1.党派现状   

(1)总支人员统计   

截至2014年6月,总支共计59人。其中一支部22人,二支部19人,三支部18人。   

(2)盟员的构成情况   

年龄结构:60岁以上14人,占总人数的23.7%;60岁至51岁14人,占总人数的23.7%;50岁至35岁30人,占总人数的50.8%;35岁以下1人,占总人数的1.6%。   

性别结构:男性30人,占总人数的50.8%;女性29人,占总人数的49.1%。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25人,占总人数的42.3%;硕士13人,占总人数的20.3%;博士20人,占总人数的33.8%。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4人,占总人数的74.5%;中级职称13人,占总人数的22.1%;其它4人,占总人数的6.8%。   

2.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一个政党的生命线,加强组织建设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组织保证。为此,总支的组织建设工作始终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   

(1)以学习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国民主同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为使广大盟员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各级人大、政协会议精神和民盟中央、省委文件精神;贯彻与落实校党委的各项具体方针、措施与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适时组织全体盟员学习。每年组织不少于5次的组织活动,并将学习与讨论、交心、考察、调研、联谊活动等结合起来。二是积极选送盟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2001年来,有袁平之、周继承等14人参加了各种培训。三是加强盟史和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扩大民盟声誉。1999年组织参观了湖南民盟50周年成果展,并配合学校统战部举办了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其中,本总支成员占有主要的篇幅,从而扩大了民盟在群众中的影响。   

(2)以素质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是民盟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生存、发展与繁荣。总支制定了严格的组织发展制度,并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确保组织发展健康有序。第一,坚持“三高”原则,即“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每年发展2至5名副教授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且在业务上有成就、群众心目中有较大影响的教职工。目前,硕士、博士人数已达33人,占总人数的55.9%;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人数已达44人,占总人数的74.5%,为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第二,坚持各专业融合交叉原则。盟员中,有工科专业22人,占总人数的42.3%;有文、史、物、数、管、法等专业25人,占总人数的48.1%;有医务专业3人,占总人数的5.8%。从而使民盟组织内形成专业知识互相补充、互相交流的学术研讨氛围,为参政议政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拓展提供人才基础。   

(3)以规范为保障,加强制度建设   

盟总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制度化、规范化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5个方面的制度:一是盟费交纳制度。规定每个在职教授每年交盟费200元,其余在职盟员每年交盟费100元,退休人员相应减半。二是组织活动制度。总支每年组织大型活动两次,每学期组织小型活动两次。三是总支扩大会议制度。根据上级盟组织的工作安排和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不定期召开总支扩大会议,讨论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四是召开年度总结表彰会制度。规定一般在每年春节前后,召开总结表彰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五是组织发展制度。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工作,规定每年吸收2~5名优秀人才加入盟组织,并指派专人负责联系。   

(4)以创新为手段,增强组织凝聚力   

选配好领导班子,积极培养工作骨干。现任总支委员会由10人组成。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年轻充满活力,战斗力强。班子成员中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44岁。二是业务能力强,本职工作出色。班子成员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占90%。三是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强。政治上讲原则,积极参政议政;组织上贯彻民主集中制,能听取不同意见;作风上务实,善于团结人,在盟员和群众中有较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开展经常性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总支盟员都来自学校各个二级单位,平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因此,盟总支经常举行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调动广大盟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每年的组织生活不少于5次,如近年来组织到石燕湖、洪山庙、炎帝陵、大京山庄、石门、千岛湖、赤壁、曾国藩故居、桃花源等地参观学习。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即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相结合,与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与重要节日庆祝活动、年终总结表彰会议相结合。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盟员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各自的专长,也为盟员间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表彰先进,鼓励盟员建功立业。2008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王进、夏志明、金晔、陈湘豫、王薇、陈新明、彭小毛、谢立虹、刘希玲。2009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夏志明、金晔、唐红娥、王进、雷衍天、刘希玲、成耀荣、王薇、陈湘予、陆平。2011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唐红娥、周继承、王敏、罗国荣、雷衍天、王薇、胡琦、罗如登、卢佳友、阳丽霞。2012年度被总支授予的10名优秀盟员:金晔、曹林芝、卢佳友、罗如登、杨伟操、王进、王英、傅纯、颜美春、雷衍天。2013年度被总支授予的优秀盟员:徐红云、卢佳友、叶梅新、王英、唐红娥、肖友刚。   

情系盟员,重点做好代表人物的联系工作。总支经常开展献爱心、情系盟员的活动,经常联系侨居加拿大的著名教授李蔚萱和侨居美国的著名教授李义兵,通报支部的各项重大活动,每逢春节、元旦发E-mail进行问候。1999年元月13日李蔚萱回国,请他作学术报告,交流加拿大、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情况。2012年6月10日李蔚萱回国探亲,部分盟员与他作了一次交流活动。他们积极支持盟的各项工作,还热情交了盟费。德高望重的前主委徐铭枢教授2000年3月19日八十华诞时,总支自筹资金为他举办召开了一次热情洋溢的祝寿会,为他祝福、庆功。盟员病重或因病住院时,总支都会携薄礼去看望、问候,大大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3.现任主要负责人简介   

年晓红,男,汉族,1965年4月生,甘肃武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山东大学数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甘肃天水师范学院任职期间,1996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7月作为人才调入中南大学。1995年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目前担任《变流技术和电力牵引》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大功率牵引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我国铁路运输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06年1月任民盟铁道总支副主委,2009年2月任民盟铁道总支常务副主任委员,2014年5月任民盟铁道总支主委。2012年5月当选为民盟第十三届省委委员。2013年当选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在“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我省‘三化’进程献计献策”活动中,所撰写的论文获省委统战部二等奖。2006年以来,积极参与盟省委组织的浏阳石江村扶贫工作,为四川汶川和甘肃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3000多元,积极参与株洲天元区教育局的江璜小学的捐赠活动,捐赠计算机24台。   

(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情况

1.校外   

(1)1996年9月在民盟部分省市第九次高教改革研讨会上,金晔撰写的论文《面对新世纪,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被民盟省委评为优秀论文。会后形成的向中央民盟汇报的第九次高教改革研讨会纪要,有多处引用此篇论文中的内容与数据。   

(2)2004年度“百名党外专家学者为推进我省‘三化’进程献计献策”活动中,周继承撰写的论文获一等奖,年晓红撰写论文获二等奖,唐红娥撰写的题为《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论文获二等奖。   

(3)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政协委员唐红娥先后撰写《规范电信收费业务》《开通145路至青园路的公交车》及《在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大门处修建过街桥》等10多项反映社情民意的提案被采纳,惠及民生。   

(4)1998年3月末,省政协委员邹捷中、唐红娥向第八届省政协会议提交提案15个,这些提案反映了社情民意,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2006年9月在“响应中共湖南省委寄语全省人民”“ 迎校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唐红娥提交了“关于燃气庭院管网设施收费”问题的建议。   

2.校内   

(1)1998年由金晔主笔的《关于优化我院教学软硬件的分析与建议——来自学生热点关心问题的调查报告》,获长沙铁道学院党委1998年民主党派调研报告二等奖。   

(2)1999年由金晔、唐红娥、雷衍天、张胜先撰写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努力提高我院教学质量——一份关于我院教育质量的调查报告》获长沙铁道学院党委1999年民主党派调研报告一等奖。   

(3)1999年在高校随机评估达优活动中,总支向学校提出了10条富有创意性的建议,得到院党政领导的高度赞扬。   

(4)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之初,校党委在铁道校区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会上总支就有关中南大学定位、人事、科研、教学及校领导班子组建、机构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作了书面发言,受到了校党委的重视和充分肯定。之后还就中南大学三校实质性合并进行调研,并提出8条合理化建议,得到校党委的肯定与采纳。   

(5)2005年在校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通报和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总支共提出10条建议,其中3条被采纳。   

(6)2006年4月在学校召开的民主党派经验交流会上,总支作了关于《加强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民盟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的发言,得到出席会议的湖南省委统战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7)2006年5月对中南大学“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1条书面建议。   

(8)在2008至2009年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中,由王进撰写的调研报告《当前学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校淘汰学生的原因调查》被校党委评为一等奖。   

(9)在2011至2012年度“党委出题,党外调研”活动中,由唐红娥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中南大学对校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几项建议》、王英撰写的调研报告《铁道校区交通管理的现状亟待解决》分别被校党委评为三等奖、优秀奖。   

(四)社会服务情况

社会服务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的延伸和细化,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之一。总支注重组织盟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通过服务社会,拓宽民主党派的视野,提高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党派的社会影响力与组织凝聚力。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捐赠活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总支委员和广大盟员积极响应民盟中央为四川灾区建造希望小学的号召,向民盟中央交了一次“特殊盟费”。周继承、彭立敏、叶梅新各捐款1000元,年晓红、张飞涟分别捐款500元和300元,盟员中退休教师孙阳智、雷衍天在震后第三天就要求捐赠,刚入盟的年轻盟员夏志明、王薇也和其他盟员一起积极参加捐赠,总支共募捐人民币6400元。同时向民盟省委和校党委统战部提交了《献出我们一点爱,为了孩子明天更可爱》的倡议书,进一步表达了全体盟员对灾区人民深深的关心与祝福。   

2.科技扶贫   

(1)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号召,2006年,唐红娥及支部盟员,多次实地考察民盟湖南省委扶贫试点村——浏阳龙伏乡石江村,学校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李妮带领她的研究生投入大量精力,花费整整一年时间,走遍该村的山山水水,于2007年12月30日为该村完成了价值10万元的新农村总体规划与设计,赢得了村民及民盟省委的高度评价。   

(2)为支持石江村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总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购买了一台价值4000元的计算机,支持该村成立科技办。   

3.服务新农村   

(1)在石江村进行考察时,盟员发现农民经常要路过的一座老桥,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彭立敏发动各方力量,2007年12月3日协助筹集资金5万元,对老桥进行了改造改建工作,确保了农民及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2)为了促进石江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该村特色经济作物——红提的种植,总支在有限的盟费中拿出1000元资金,集体认领了10棵红提树。   

(3)2010年,彭立敏发挥联系社会广泛的优势,又为石江村争取到4万元资金,为该村农业的进一步综合、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4.智力扶贫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2007年11月24日总支开展了一次“扶贫献爱心”的捐献活动,给株洲市天元区江璜小学捐献计算机24台。该小学地处比较偏僻的山村,天元区杨胜跃副区长,区教育局龚局长和彭校长,对总支给予小学的支持,深表感谢,并表示一定要把小学建设成为以计算机和乒乓球为特色的新农村学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下一条:民革中南大学校本部总支部委员会

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访客

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 电话:0731-88879601
版权所有© 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zb.c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